风雨时评

风声、雨声、家事、国事
个人资料
正文

静态宇宙论

(2012-12-10 08:25:54) 下一个


首先要说明,这个静态宇宙论不是爱因斯坦所主张的静态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在发表广义相对论之后,根据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主张宇宙是一体积有限没有边界的静态弯曲封闭体这样的宇宙模型。那时人们通常理解的宇宙是存在了无限长的时间,所以必然是静态的。所以这个宇宙模型和那时人们的“常识”相符合。但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整个宇宙不可能像我们那时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呈现稳定状态,有收缩的趋势。为了让宇宙保持静态,爱因斯坦引入了反引力“宇宙常数”。但是当爱因斯坦得知了哈勃观察到星系光谱红移和距离的线性关系,即哈勃定律时,承认自己引出的宇宙常数犯了一个关键性的最大错误。静态宇宙论不是爱因斯坦所主张的静态宇宙模型,提一下是为了避免词语相近而可能引起的误解。

静态宇宙论是主张把时间这一维包括在内,从更高一维的角度去考察事物。在这样的考察中,事物全都呈现静态。

我们这里用静态这个词,而不是静止,强调不是对于运动观点的否定,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世界。这个角度转换也不是单纯的脑筋操,从这个角度看世界,我们能够看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反映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更本质的一些东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线段,它不是从无限远的过去就有的,从某一时刻这个线段出现了,一开始长度是0,一点一点变长,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长,然后慢慢缩短,变为0,最后消失。这实际上是一个最简单的事物从生到灭的例子,如果我们从包括时间在内的更高一维度考察,我们得到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呈现的是一个面(具体是什么形状并不重要),并且是静态的。在A这个时刻考察,我们也许不难理解静态这一点,因为一切都已经是历史,但是在B这个时刻考察,因为观察者还处于观察对象的运动过程中,静态这一特征不容易被感受到。然而,仔细地想,A与B实际上的区别,不过是观察者自身有变化。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过程)是独立的,完整的,A与B不过是四维时空中位置不同的两个摸象的盲人。

任何考察都是在现在此刻进行的,考察的对象可以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事物,也可以是以前的事物留下的印迹。对于现在此刻的理解,我们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在解释主观自我时用到过。





左边的实线部分是过去,右边虚线部分是未来。我们假设历史留有印迹,现在的我们是可以考察的。我们不难理解实线部分的过去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不难理解其静止的特性。因为我们经常说历史没有如果,过去无法改变。然而最值得注目的是右边虚线部分是否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是静态的。我们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然而从三维空间考察物质与存在,很容易得出只有现在此时是真实的存在,历史是烙印,将来则是虚幻。然而现在此刻是无限短的时间间隔吗?如果是这样,所谓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以及过程等概念岂非要引起逻辑混乱(例:飞矢不动)。所以我们一开始其实就是从四维在考察事物,只不过没有彻底地将其展开在以时间为一条坐标轴的四维时空中,延伸到将来的远方。

混沌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初始参数一旦设定,以后的演化将是一个确定的轨迹,这等同于对于将来这个虚线部分的存在及静止给与了一个理论上的支持。然而,人们很难接受人们现在的自由意志是由宇宙大爆炸时的初始值唯一决定了这一观点。但是,在《主观自我》论证中,阐述了自由意志属于客观意识层面,是大脑功能之一。我们以为的自由意志只不过是大脑隐藏了思考过程使“我”(注意仍然是客观意识)相信我是主动的和自由的,其实,将来的那些我自以为主动的行为和另一个我“看到过”的相比不会有哪怕一点点的偏差。这从另一个侧面给出了一个支持混沌理论的证据。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将来是唯一的,或者说是静态的,那么理论上讲就应该是可预言的。而同样从理论上讲如果将来是可预言的,有自由意志的人就可以故意证伪,则预言为假,就会陷入悖论。时间旅行科幻作品经常会纠结在这一悖论上。光速上限不可逾越,从原理上将逆向时间旅行否定,避免了制造悖论的可能性。而静态宇宙观认为历史没有如果,将来也没有。有没有对将来的预言及预言是否被证伪,都是实实在在具体真实的存在。

历史上有关预言的书也有不少,影响比较大的如法国诺查丹玛斯的《世纪连绵》(又叫《诸世纪》),中国的《推背图》。目前流传的预言,其共同点是表述都含混不清,甚至次序混乱。必须等到事情发生后去套,才会觉得有那么一点沾边。笔者不认为是因为什么天机不可泄漏,而是因为表述清楚的(如果有过的话)都很快被证伪从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有表述不清,需要人们去套的预言,由于套的趣味性,得以长时间流传。人类最成功的预言是对于天体的运行轨迹和日食、月食等天体现象的预言,因为人类的行为对这些几乎没有影响,只要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中进行计算,吻合度就可以很高。而对于有人参与的社会行为的预言,或许是依存某个原则推理的结果,或许是因为知道什么样的一些事是可以在历史上书写一笔的大事,并且将来某一时候必定发生其中之一,所以写出一堆没有次序的“预言”让后人自己去套。不论是哪一种情况,笔者都不认为这些“预言”是预见或者预听了那个静静地等在前面的将来的结果。

或许有人会担心静态宇宙(宿命)理论对于人们努力的愿望有消极的影响,既然不论努力不努力,将来是不会改变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努力。这种理解是对静态宇宙论的误解。静态宇宙论并不影响如果努力就会成功,如果不努力就会失败的传统观念,而是说这个人最终会选择努力还是不努力是个静态的结果。它和传统意义上的宿命论不同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宿命论认为人可以预先说出那个结果并且你也无法逃避。静态宇宙论认为那个静态的结果在前面静静地等着你,但你还没法看到它,从传统观念角度看,它仍然有无数的可能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