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画廊

逛画廊,看世界, 记下自己的心得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zt 名瓷之首:千年汝瓷

(2014-10-09 03:19:35) 下一个

天青釉三足弦纹樽

天青釉三足弦纹樽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

器形仿汉代铜樽烧制而成。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七道弦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工艺上采用支烧,底有五个小支钉痕。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上中下三层七道弦纹,更增加了三足樽庄重肃穆之感;作品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俗称冰裂片;色质柔和莹润,造型完美和谐。目前,此件作品已被澳大利亚-中华博物馆收藏。

宋汝窑天青釉盘

宋汝窑天青釉盘

高3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9.1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外底留有3个细小支钉痕。

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高10.1-10.5 厘米,深7.6厘米,口径15.9-16.2厘米,足径8.1厘米。

同时出现在漆器、金属器和陶瓷器中的莲花式温碗,造型不仅是宋朝的经典,它同时也深受高丽人士喜爱,成为高丽青瓷中流行的器类。

若一件物品的阴阳、色泽、动静态等能达到和谐,它就能为人们带来艺术美感。陶瓷中,最富盛名的汝瓷,也是因此而夺得人心。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而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品茶之人爱汝瓷,因它的温润可被“养”出纹路,见证着岁月;赏瓷之人爱汝瓷,因它难得的美丽,乍看完整,细品交错。这玉一般的美物,如何欣赏,待下文细细道来。

似玉非玉却胜玉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的典型特色就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汝瓷中无论是瓶、盘、洗还是碗,青绿色或青灰色的釉面上,许多都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行话叫“开片”。它们乍看似乎是残破了,但又分明被摆在精品展柜里。它原本的确是一种釉面缺陷。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斜裂开片),上下错落,分有层次,除此尚有鱼鳞纹片,鱼子纹片,冰裂纹片等,常被称为“梨皮蟹爪芝麻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瓷器的胎和釉成分不同,物理性能也不一样。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但由于胎体本身完整,而且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即使开裂,也不会剥落或起翘,丝毫不影响使用。

细细品味,裂纹像迸裂的冰片网罗着全器,自然延伸、交错,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装饰,甚至能给人一种听觉的美感,仿佛可以听到玲珑清脆的冰裂之声。

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共约10余件。其存量之稀少,非其他藏品所能比的。

汝瓷之美在和谐

汝瓷之美首先是表现在工艺形式上的美感:和谐、单纯、平淡。她和谐的美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端庄的形体,流畅的曲线,宁静的釉色,优美的韵律。而她的单纯和平淡,绝不是“淡乎寡味”。在釉色上汝瓷最讲究细洁和净润,又更追求奇妙丰富的肌理层次和“精光内蕴”的质地效果。在造型和装饰上,汝瓷既注重于矛盾中的统一,又善于从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充满生命的动感中求得和谐的表现。

西方有位大家说:“一只希腊花瓶是所有古典和谐的典型。同一时期,东方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之邦——中国,已将陶器发展成为一门最可爱和最典型的艺术。中国人在这门艺术上的奇特造诣甚至超过了希腊人所取得的成就。希腊花瓶显现出静态和谐,而中国花瓶,一旦摆脱了来自其他文化与技巧的影响,则能表现出动态的和谐。中国花瓶不仅呈现出数的关系,而且表现出生命运动。”是的,一件汝窑器虽是静止的,但看上去她是在不停运动的,她所蕴含的意味之美才是真正的古代艺术之美。

当我们把汝瓷置于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蕴含在汝瓷中的意味之美是多么的博大和精深!汝瓷的平淡、素洁绝非只是一种物性,同时渗透了淡泊、虚静的“人性”,而她典雅方正,亦象征了儒家文静雅洁、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汝瓷本出“寒门”,有幸被皇帝看中,能登入宫廷的大雅之堂,赢得社会的广泛推崇,那的确是因为她浓缩了中国古代理性文化的最高趣味——平和、含蓄。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可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经过研试终复得

“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这是人们对汝瓷收藏价值的赞叹。汝瓷以其独特的魅力闻名于世。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演变,其神秘的烧制技艺在今人的传承中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

汝瓷始于唐,盛于宋,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胎质细腻,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为其它窑所不及,更受到北宋皇室的偏爱与赞赏,因而汝瓷成为“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前身是生产民用日用瓷,主要生产盘、碗、盆、罐、瓶、炉等。制作手法以刻花、印花居多。唐代中国陶瓷仍然是“南青北白”的割据。至中期汝窑天蓝釉出现,成为早期汝瓷的前身。至宋代汝窑发展迅猛,技术成熟,烧造技艺和创作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汝河两岸百里窑场烽火连天。

因汝瓷的传世品太少,现代汝瓷有无收藏价值便得到了的关注。不足70件,加上近年出土的更是屈指可数,到处流传的所谓淘到了祖传汝瓷是不可信的,特别是汝瓷爱好者更不能轻信所谓的祖传。那么多的汝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怎样能够拥有一件汝瓷呢?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当代汝瓷作品仿制水平从釉色上接近宋代,工艺上尚有差距,但总体上进步较快。当代汝瓷大师们的作品逐渐被收藏家看好。因此,收藏当代汝窑实力派陶瓷艺术大师的汝瓷作品已成为藏家的首选。特别是在造型上有创意,釉色上有突破,做工上精益求精的作品极具增值潜力,只要是精品,就有收藏价值。

http://news.99ys.com/news/2014/0307/67_158107_1.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