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安的博客

高清数字文件, 历代法书, 明清书画, 评论
正文

文章转载: 项城上古春秋时期的文化 可补中国正史

(2012-11-07 09:13:19) 下一个

项城上古春秋时期的文化  可补中国正史---高冰

                       /高冰      电话:l3949995908       信箱:gaobing5908@126         

       项城,古曰南亳,又云耿亳,其地有高阳帝丘颛顼之国,亦有古广阳顿丘遗址。《康熙二十九年项城县志》云:南顿在昔一都会也,背枕太昊之墟,左倚颛顼之国,耿、亳在指顾下,古帝王皆出其间。项城与南顿为中原古文化的根据地,能补中国正史,今被近代史学界忽略了。 

      项城域内,古人类活动可上溯到公元前6000余年,属仰韶文化早期的后高老家遗址,是我市域内最早的人群聚落。

      公元前2800——2300年属于龙山文化遗址,项境内可达十余处。如:项城古广阳遗址内有骨头冢(又名髅骷冢),古曰南亳、耿亳殷商故地,有高阳帝丘颛顼之国,亦有铁冢”“旄冢

南顿古顿丘域内,故有宛丘遗址昊之墟” “八卦坛轩辕黄帝桥山寺(简称轩辕寺”“辕桥寺),亦有鹿苑寺” “东岳庙等。故曰南顿境内有七十二座土帝庙(即七十二家诸侯,自立土皇帝” 谥号),皆归太昊之墟太庙管辖。亦有周幽王逗娘娘戏诸侯的古烟墩烽火台

     项城境内有古神埠,曰神农氏冢又云四门空洞之 地,亦有古秣陵及古丹阳遗址,有黄土冢晋王台金鸡岭骆驼岭荆棘冢等遗址,故陈地项城有古丘冢百个,皆在1975年之前,破四旧时被铲平。

     其遗址,主要分布在项城大泥河、虹河、汾河、九棘沟及南顿古顿丘域内的汝水故道分谷水,颍水故道及清水河故道。

     项城境内虹河曰汝水故道,大泥河曰大溵水,九棘沟故为清水河,汾河云沙河与虹河汝水故道,故又曰颍水,曰濮水,曰沙水,为古淮域(淮水故道),上通澧水,会注沅湘。虹河汝水,战国时曰长沙。此地曾发生过春秋前后的历代古代帝王故事

     南顿古顿丘域内,故有洧水汴水鸿沟古孟门,颍、汝、清、谷及宋赵匡胤运粮河等诸水交会。故南顿上通黄沙、鲁汴,下达淮、泗入江。又有《诗经》所曰的:东门之池

     项城境内的诸河流皆为《水经注》中的主要水系。《水经注》曰昆仑墟为太帝之居,太帝亦曰太昊,南顿古太昊之墟为《水经注》中的古昆仑河朔之域。今尚没引起近代史学界注意。

 

   一、项城地域古星相分野

 

     《明二十八年项城县志· 分野》:项城古豫州之域,为氐房心分野,又云南亳,为心分。丰、沛为房分,西接陈、郑为氐分,项城在陈南似属氐矣,然又考之角亢,寿星之地,氐涉寿星,东与亳土接次,南直颍水之间曰太昊之墟为亢分,又南涉于淮,气连鹑尾,在成周之东为角分,项近颍且在太昊之墟,又似属于角亢焉。

    按:氐、房、心、角、亢、尾、箕,为古太原二十八宿分野东方苍龙七宿座。《尔雅》曰:寿星,角亢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天根氐也角亢之地为东方苍龙之首,为东皇太一伏羲太昊之墟。太昊画八卦,定阴阳,阴阳生四象,每象皆有七宿。

    二十八宿分野,古人参照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的周天分为二十八个不等分,又列分十二次,每次皆有星宿标志,其地脉,气接相连。角亢地得天子气,即是古代帝王所统治天下的天子之位。今人言天文不曰地理,言地理不合天文,《易》、八卦、天文、地理皆脉脉相承相通。

    古代人与古代帝王天子,皆迷信天文地理中的星宿分野与阴阳五行。角亢地得天子之气,即是统治天下的天子之位,上有北斗,下有角亢天地星宿上下对照呼应,形成天地间中流砥柱,由天子对下传达天神之命。所谓角亢地曰太昊之墟,后曰神州、中州、昆仑之神位。虽然古人迷信,但阴阳五行运转的规律是科学的。

 

   二、南顿地属角亢、背枕太昊之墟

 

    《南顿箫公庙桥碑记》清知县张世骏云:南顿古顿子国也,星分角亢,地接羲陵,顿山是其险,谷水当其冲。其地南至湖湘,北逾河朔,东连吴会,西达秦关,凡取道于项者,率以其斯桥为咽喉,盖通衢也。(此古项关,又云南顿关,古关陕口。)

    《康熙二十九年项城县志》知县顾芳宗《重修南顿光武庙碑记》云:循谷河而北为南顿,南顿古项子国,谷水分汝水而得名,是谷水承流而接源矣,汝水从天息山而入襄城为沙河,舞阳从云庄塞汝水故道,潆泗曲折,漾激盘纡而汇于谷,其地则磅礴郁积,宛延而为丘,南顿在昔一都会也,背枕太昊之墟,左倚颛顼之国,耿、亳在指顾下,古帝王皆出其间。

 

   三、古顿丘与宛丘并称

 

     南顿古顿丘与宛丘并称,背枕太昊之墟,星分地属角亢。《太平环宇记·宛丘县》:本汉陈县,春秋时楚灭陈县,秦汉仍为陈县,汉属淮阳国,晋属梁国,宋属南梁,高齐文宣帝省陈郡仍移项县理于此,隋文帝立陈州改项县为宛丘县……光武台在县西南一里,《后汉书》南顿令钦生光武,登帝位幸南顿县舍置酒会。八卦坛在县北一里,即伏羲于蔡水得龟因画八卦之坛旧有长史张齐贤文,后刺史李邕除旧文撰新文刊之

    按:南顿古顿丘宛丘同域,顿丘古瞻星台八卦坛,伏羲蔡水得龟因画八卦于此,即太昊始开天地定阴阳之初,故南顿及项城古称阴周阳周,疑为太昊开天地时,太极始生阴阳之地。《陈州志》云:陈太昊之墟,古宛丘之地。

    南顿背枕太昊之墟,地属宛丘,故伏羲画八卦,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太昊观星相画八卦于此。今南顿故城内古有瞻星台,上有古井亦有八角井,传又有九窍八孔。东汉帝秀避莽兵投匿于此井内,幸免于难。(故瞻星坛,见《明二十八年项城县志》)

    此地1970年之前,坛顶办一所学校,其地交通阡陌复杂,周池水近几千亩,顿山(顿丘),芦苇丛生,深阿陡壁。西南有刘秀庙,又有南海大寺观音殿。有伏羲大殿、又有女娲娘娘大殿,女娲娘娘着荷叶裙,手持蒲扇,半遮玉面,传说与兄结联理闭羞。

    南顿古曰商丘,当地传故国王题诗戏女娲娘娘,娘娘一怒之下一夜之间卷走七座庙东北而去。古南顿之境故有七十二家诸侯,亦有七十二座土帝庙(后演变为土地庙),中岳庙东岳庙鹿苑寺轩辕黄帝桥山寺等等,皆归太庙太昊之墟管辖。周边古烟墩多处。该地为先商遗址,亦属于龙山文 化。

    1960年前后,此地先后归属开封、商丘行政区管辖。项境内由北至南开长虹大运河,叉交了项境中诸水系,又由商丘专区派来的工作队,成立农民大兵团作战平丘冢。从此,项城境内古商丘及南亳殷商文化遗址与境内古二十八段风水宝地,彻底平整淹没了,也就此灭了开封及商丘上古文化故事的根源地。由于行政区域的重 新分割和划分,古地域及地名和故事与故事的原生地皆分了家,今开封,商丘之地域考证上古的文化故事,忽略了故事根源始发地项城及南顿。故南顿古为陈州府商丘县以及鲁僖公二十三年灭于楚。可参见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曰顿国。

 

     四、南顿左倚颛顼之国

 

    南顿,左倚颛顼之国。即今项城市高丘寺镇高阳帝丘,故颛顼之国。颛顼号高阳,高阳丘即颛顼帝丘,颛顼之冢。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注引:《皇览》: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按:高阳,是帝颛顼,高阳帝丘即颛顼之冢,故古帝王立国皆在丘冢之上。

    史记·五帝本纪》: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帝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与颛顼为族子,帝喾取陈锋氏,生放勋(即为尧帝)。帝喾崩,注引:《皇览》: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阴野中。

    :古顿丘、广阳、高阳帝丘、南亳、耿亳,皆在今河南项城之境。《康熙二十九年项城县志》知县顾芳宗云:南顿背枕太昊之墟,左倚颛顼之国,耿亳在指顾下古帝王皆出其间以今南顿古顿丘南,指顾下即是古广阳骨头冢遗址,曰南亳、耿亳,即殷商故地,为帝喾之故都,亦与高阳帝丘东西对峙,考此地符合史注之说。

    谓:东郡及濮阳 ,东郡:为陈,亦曰兖州。《汉书·地理志》云兖州,故属淮阳国。濮阳:《国策》言濮阳,为阳城师古引《地理志》:濮阳,曰阳城,属汝南郡。

    濮阳,兴地与濮水之阳。所谓濮水为沙颍水分流,可参见《水经注》:沙水又东出径汝南郡宜禄故城北,沙水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一水东注,即濮水也。

    《水经注》:濮水为沙水之兼称。《尔雅》曰颍别为沙。濮水、颍水、沙水故为一水分流,皆近项境,不指豫北。

    宜禄故城在项境内,见《太平环宇记·项城县》,见晋·干宝《搜神》曰南顿。

古顿丘、广阳、高阳帝丘颛顼之冢、东郡、濮阳,故耿亳、南亳、汤都与帝喾冢,皆在项城之境。古广阳骨头冢遗址,曰南亳、耿亳之地,古帝王皆出其间。项城古曰南亳,又云耿亳。亦有古广阳、古顿丘、高阳颛顼帝丘。

 项城故殷商之地,被历史学家忽略。

    东郡、濮阳、顿丘、广阳皆为一域。秦始皇讳广阳陈郡改曰东郡,讳陈楚邑又改曰荆郡,荆郡治陈。故广阳、陈郡、淹没于历史中,时在秦置秦廷治三十六郡之时。

 

  五、项城古广阳遗址即故殷商之地

 

项城古广阳骨头冢遗址,曰耿亳,曰南亳,即殷商之古地。《皇览》曰颛顼冢及曰喾帝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广阳阴野中,考此境属合《史记》注说。项城古曰耿亳亦云南亳为殷商故地,在项城境中考证高阳帝丘、喾帝冢等于又加固了契子(帝喾之子)。项城古帝王皆出其间,此地为中国上古历史文化的根据地。

    项城古广阳遗址骨头冢,曰耿亳之地,此地北临汾河,引《水经注》:汾水西经耿乡城北,故殷都也。祖乙自相徙此。

    《诗经》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淇水已被当世历史淹没,但淇水之故名白沟,当地皆知。

    清代著名地理学者杨守敬先生,为顿丘,广阳考证了近曰卫地的濮阳、淇县等地,其结果并不如愿。近代史学家为颛顼帝丘、喾帝冢、古商丘,皆考证了山东曲 阜、兖州,河南的濮阳、淇县、安阳、偃师及今商丘,左右相距千余里,至今尚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其不解《皇览》曰东郡濮阳顿丘广阳、地属一域。曰兖州、顿丘、曲阜、宛丘,古代盖属于一地而数易其名。今山东之曲阜、兖州,为近代版图。

    古广阳遗址内骨头冢与颛顼高阳帝丘东西对峙。项城古广阳云耿亳之地,又曰南亳,笔者疑为古广阳遗址骨头冢喾帝冢因音近而讹。

今项城境内,传曰古广阳骨头冢遗址,为东汉帝刘秀遇莽兵,有何氏父子救驾遇难之后的事迹。以其骨头冢为龙山文化遗址,何氏故事之讹说可弃之,其曰何氏冢即不知何人氏。关于骨头冢何氏故事,《宣传三年项城志》云疑为传说,不合实际。

    高阳帝丘颛顼冢与广阳内的骨头冢(喾帝冢),二冢遗址部分尚存,冢内灰土层,黑陶片,残鼎角、鹿角、贝壳、动物骨、牙齿、人髅骨等文化土层明显可考。1980年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龙山文化遗址。

    “骨头冢村,1965年之前后,破四旧立四新时,其骨头冢村名,改为高锋村。此地1965年之前后,未成立周口专区之前,项城及南顿此地先后归属商丘及开封专区,时至1965年之后,从商丘行署分项城县归属新成立的周口专区管辖。

    古广阳遗址,骨头冢高锋村名,据骨头冢村民讲,兴更村名者为商丘工作队下放干部。笔者从中发现,兴立高锋村名,源于帝喾高辛氏陈锋氏女,商丘下放干部在二氏中各取一字,改曰高锋,这并非是无意中巧合。文革后其村名又经省政府批复改高锋重归旧名骨头冢村。

    高丘寺镇高阳帝丘颛顼之国,古称为才子之乡,颛顼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见《史记》。项城南顿,故有建安七子应瑒,自比高阳才子取高阳才子意;高阳丘,古传云:始为建安七子应瑒之居,依据龙山文化及先商遗址,曰应瑒故居应当居后。

   项城古广阳内有旄丘遗址铁冢遗址南新河广阳河广阳阴野波,亦有南渡河” “南新头河,有古秣陵遗址、古丹阳遗址,有项羽败汉王走召陵时的走马沟。西南方向又有古神埠,曰神农氏冢又云空洞之地,亦有晋王台。项城古广阳遗址以据《左传》:鲁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其地曰谯、夷城顿,即古陈邑。此广阳曰耿亳南亳曰为殷商故地,亦有颛顼冢及帝喾冢,可上朔至玄嚣、青阳、轩辕黄帝,下至尧、舜、禹、汤。谯夷城顿曰古陈邑,又涉及到神农、太昊初都陈。陈邑:夷,一名城父,又连接着陔下楚邑,曰为古帝王皆出其间,即珠联璧合。

    故顿丘、宛丘、阜曲、兖州,居古陈地项境,世曰古帝王皆迁曲阜之说,古谜底可现。今山东曰曲阜、兖州,为其后裔迁徙新地故以旧名立新邑。

    古鲁国曲阜、古兖州当在项城之境,以及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公灭项迁曲阜之事宜当在项境,应不指在今之山东。有关春秋鲁僖公灭项,详见《春秋左传·鲁僖公十七年》。

 

  六、古陈邑曰谯夷城顿见于《左传》

 

    《左传》曰故楚伐陈,遂取焦夷城顿,皆被后人点实于今安徽。《春秋左传》:陈穆公十一年,鲁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 焦夷城顿而还。注曰:焦:陈邑,谯县。”“夷:陈邑,谯郡夷:一名城父。顿:顿国,汝阴南顿。见杜预注《春秋三传》。春秋陈、宋、顿,古代为 一地域。

    焦夷,见《陈州志》:陈,太昊之墟,古宛丘之地。周复封虞女为陈侯国,其邑有焦、夷。

    相关焦、夷,引《水经·沙水注》:沙水又东,东经汝南郡之宜禄故城北,王莽之赏都亭也,沙水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水也。枝津北经谯县故城西,沙水东南经城父西南,一水东注即濮水也。俗谓艾水,东经城父县之故城南东流注之。沙水东流,注于淮,谓之沙汭。(按:古淮水故道不指今淮河,《项 城地名志》曰沙汭:颍水,许由洗耳于颍水。)《水经·潩水·洧水》:洧与之沙过,枝流派乱,互得通称。《春秋》:昭公九年,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 益之。服虔曰:濮,水名。潩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出经胡城东,故颍阴县之狐人亭也。

    上述:颍阴城、城父、焦、夷、陈顿、宜禄故城、汝南、汝阴,皆与项城南顿及汝阳、淮阳,古为一域,皆邻近古陈地南顿及项城。故陈邑一地多名称,如曰谯、夷、城父、南顿,南阳南顿,汝南南顿,汝阴南顿,汝阳,阳城,淮阳,陈南顿等等。

    楚成得臣,即楚令尹子玉。《春秋》所说的夷濮之战及《左传》言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是楚令尹子玉帅师出伐所为。濮水、沙水皆为颍水之别署。南顿古为楚邑(楚灭鲁即在此),其都郭为楚令尹子玉所修筑。秦伐楚,襄王失郭都、失郢陈,东伏于陈即此地。

    濮水、洧水、沙水、颍水皆流经项境,项境内汾水、汝水、谷水、清水河皆为沙、颍水故道分枝。参见《水经·颍水·沙水》。

    近人杨柏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原文:遂取焦夷,城顿而还。笔者疑其标点有误,应曰: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杨柏峻先生注焦、夷,皆为陈邑,又注云焦、夷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注,杨引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顿在本县北三十里,顿子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南徙,故曰南顿。古楚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先生注焦、 夷指实引至今安徽亳州东南七十里,与古陈邑顿相距几百里,其注不可引。

    有关应劭云:顿迫于陈而南徙,故曰南顿。近人皆多误以为顿受陈所迫而南徙近楚,曰陈在顿北,亦不知古代陈在顿南。古陈邑广阳故骨头冢与宛丘、顿丘 南顿,同一域而数易其名,古代时相互兼称,如:曰南顿丘”“北宛丘,有时又互称南宛丘”“北顿丘。又如史书中所曰南兖州”“北兖州南曲阜”“北曲阜,古又云南亳”“西亳南阳周”  “北阳周,又云南阳” “北宛、等等,其实属一域。曰顿迫于陈而南徙,字古意通逼近,顿逼近于陈而南徙,符合史载注说。近人因一字意之误,却颠倒了地域。

     “谯、夷城顿古陈邑,即今项城古广阳骨头冢遗址,故耿亳之地。其地处于项城汝水之阳,汝水为淮水故道,上通澧水。《尔雅》曰淮水:淮为浒,然淮于澧水同源俱导,西流为澧,东流为淮。澧、颍、汝同源。于项城西域上蔡及商水、襄城、郾城地分枝系,流经项 城境内,汝水上通澧水故为淮水故道。项城古广阳故称陈邑,又名淮阳,又曰汝阳、曰阳城。古陈邑曰,一名城父,又曰楚邑,云夷陵曰广陵。秦伐楚,灭楚 虏荆王(楚襄王)之后,秦始皇游于郢陈,秦始皇讳楚、陈,而改曰荆郡,荆郡治陈。如果以据今人考史,曰荆楚之地在今之江南及湖北,那么陈在何处?

    多年来,专家考证:古淮阳,古陈邑,古宛丘,其区域不敢扩大和拉开于今淮阳境外,老以今地图考上古,其结果搞的史书与注说襟不对缝,窍不对袖口。古《陈州志》、《民国淮阳志》、及古《商丘志》与今实地皆不相属又不对注。

    《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之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王,即为楚襄王。以据《秦策》:张仪说秦王曰:秦与荆之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走,东伏于陈。东伏于陈,故楚襄王郭都在项城。今被近史家指注今湖北之襄阳。又如古洞庭被后史者指到今湖南长沙。造成史学者考史取证窍不对口。

故古人后裔之迁徙,其心系着祖先故地是不忘本,移新地仍以故名立新邑,亦是根系中原古太原之祖先,史家忽略了此事。

    西汉高祖丰沛起事,始发于南顿,东汉帝秀于南顿光复祖业。丰、沛谯地,谯即是陈顿。又如三国曹操谯人生丰沛,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曹一心争取汝阴城,笔者疑为即古之南顿古帝王之乡。南顿故曰顿丘,又云汝阴城。

    《明二十八年项城县志·分野》曰项城古豫州之域,为氐、房、心分野,又云南亳,为心分,丰、沛为房分,西接陈、郑为氐分……成周之东(成周:成王丰、镐地,又云耿)为角分,南涉于淮,气连鹑尾,且颍水之间云太昊之墟为角亢。项城古地域二十八宿分野,曰丰、沛、陈、郑,云南亳,曰成周,又云且颍水之间曰太昊之墟为角亢,所谓项城之地上古文化,故读者一目了然。

     “大冥陈与郑古代地居项城之境内。古郑地曰,亦曰古郑邑,又为古楚邑古楚地。说新郑地为古郑地实是今人之讹,曰新郑地既非古郑地,指实今新郑为西周封地于黄帝后裔的史载文献资料,承前史无根。古人后裔之迁徙,至新域兴新邑仍取故名,亦是史书繁乱的原因。

项城及南顿古之帝王之乡,角亢地得天子之气,从春秋、秦、汉、齐、宋、梁、陈,世曰得中原者得天下,其指在古陈地项、顿历代兵争形势,可谓了然矣。

项城及南顿古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正史的根据地,被近代史学界忽略了。

 如上古帝王,太昊、神农并都于陈。太昊,已被今史家说到甘肃境内,曰神农葬至湖南长沙;舜都于陈,曰葬江南洞庭;黄帝为中原始祖,被今人言为湖北荆山下铸鼎,升天葬陕西桥山;禹治水于中原神州,曰葬于浙江吴会,等等。后史者说史繁乱,又用今版图对上古代地域,搞得衣袖不照窍口,却又 去指斥著《史记》的司马迁。

   据《秦策》:张仪说秦王曰:秦与荆之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 走,东伏于陈。又以据《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之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王,即为楚襄王。郢:即陈。)秦,击荆、灭楚、灭陈及曰秦王游至郢陈之后,秦讳楚,改陈郡广阳曰荆郡,亦云东郡,置秦廷于陈,治三十六郡。秦之先祖为颛顼之苗裔,颛顼孙女叫女修,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佐舜,舜赐大费姓为赢氏。赢氏为秦之先祖,赢赵故属一姓,疑古秦地不该指为今陕西之西咸阳。秦置秦廷 治三十六郡却无广阳陈郡,则陈郡广阳为楚邑,秦始皇讳陈、楚曰荆郡,改荆郡治陈疑即是秦廷(见钱穆《秦三十六郡考》)。

 

    笔者依据史书,列出以下历史上与项地相关之故事,仅供文史爱好者参考:

 

     1、轩辕荆山铸鼎在陈地项境,驾崩于汝水,受天命而升天。从此死汝水,汝水枯竭。

    2、大禹治水,掘昆仑息土通轩辕丘,至嵩高山下化为龙,受命归天。

    3、项境内汝水故道,战国时曰长沙,上通澧水会注沅、湘,涉及到神农葬长沙,舜葬洞庭,又涉及到《楚辞》沅有芷兮澧有兰,洞庭长沙及屈原《楚辞》的故事,不在今之江南。

    4、颛顼高阳帝丘、楚襄王郭都在项城,高阳丘亦曰高丘,楚襄王高丘巫山神女与屈原《楚辞》等流传的故事,历史沉没了几千年,而在江北古太原陈地显露出来。

    5、《秦策》:张仪说秦王曰:秦与荆之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走,东伏于陈。不指今江南,楚襄王徙都东伏于陈在项。

    6、《楚策》:庄辛谓楚襄王所饮茹溪之流即古之上蔡近项境。

    7、《春秋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即是历史上的鲁灭项。至后,楚灭鲁,秦灭楚,汉灭秦,皆是在项境。项城古帝王之乡得天子之气,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故曲阜、宛丘、兖州、顿丘,故地属陈。

    8、孔子在陈之厄,困互乡,《论语》:互乡难言……即孔子困顿于陈,在今项地。今南顿郑楼东有古匡冢厄台,《诗经》曰:东门之池。(见《水经·沙、颍水注。》)

    9、《诗经》:《周南·汝坟》、《陈风》、《关雎》、《宛丘》,又如《诗经》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等,皆在项境。

    10、枚乘《七发》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即项境。

    11、著名人氏张伯驹,赠故里项城博物馆有一联地属魏吴分两翼,乡因舜羽号重瞳。古项城,地属魏、吴又分两楚,古称重瞳之乡,因舜、羽、尧、颛顼皆为重瞳人。(重瞳人:世谓阴阳眼。)

    项城春秋前后的故事,可补中国正史。

    上古帝王之后裔,随着古中原不断的动乱,由此至彼往四周迁徙,古帝王的故事,随着后裔的迁徙而流传四方,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全国各地皆流传着。

    古代著史书者,因受避讳而不能直言者,则善于用隐喻之说,曰史为演义者,亦可能其实为真,言真史者,说不定亦是演义。后人考史,要重视对注考证,博览群书,贯通书史,则可顺藤得瓜。考史者,如果老实又拘守讹言真伪不分,则又死搬硬套,将会造成代代以讹传讹。

    今文物考古者,皆依据文物出土及古墓发掘的地点,来确定上古地域,其不能说没有错误。谓文物随葬者,则为前帝王的后世人所兴起的。前一代帝王江山失守,另一姓帝王后起。前帝王后裔,或避追杀逃难,或被流放发配冲军,或者是接受后起帝王的封迁。迁徙到边沿地区,至新地仍以故名立新邑,皆怀有光复祖业大志。至 后,有机会再统治天下时,皆会用先帝王之遗物示众,以证自己的身世,亦可归顺民意,应该是个规矩。至于先帝王之遗物的随葬,皆是后裔一代代不能光复祖业了,才把先王之遗物随身陪葬入土。这也就是在古墓发掘中,常见的墓主人与随葬物品等级及墓葬时间不相属的问题,这一点多被考古者忽略。

   古陈地项城,古有百冢。按当地传云有些冢内之宝,皆被古代南蛮人” “南蛮子盗走,或者是南蛮人遭受逼迫而迁徙。历史上古陈地项城遭到破风水破帝王之气无数,从秦灭楚秦王游至郢陈到楚南蛮迁徙,又至1965年前后的文革期间最为严重。1965年前后,此地平丘冢出土文物及各个冢前的历代碑刻,一同受损。历代兵燹及行政区域沿革划分、割分,也是损灭和淹没项城上古文化的原因。

顶城,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今被史学界忽略。

考史确是难事,枝系繁琐,注引复杂,笔者在读书中获得和发现些资料,自知水平有限,认识肤浅,不能有所建树,故陈鄙陋,请史学界关注项城上古文化!

不当之处,请专家同仁批评指谬。

作者简介

     高冰,一作高兵,别署无为清心阁主1958年生于河南项城南顿高小楼村。

     师从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导师黄惇教授。尊师之嘱,读史习书。在临帖临碑过程中,有关于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拾遗,自集有《秃笔拾漏》。其书初习二王、怀素、孙虔礼、苏东坡、祝希哲、董香光、王觉斯等。日临池不辍,舍形取神,立骨取态,绕书卷之气。

成篇论文有:

《古玺泥封考》

《从徐渭观赵孟钛Ю铉咚?氲降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