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老应

用调侃去书写思考,以故事来叙述理论。
个人资料
正文

小费风波

(2011-08-30 16:21:59) 下一个

 
    榕城老应

受人服务,尤其是上餐馆,付点小费表达对殷勤的欣赏和服务的尊重,令施者爽心,受者得益,这皆大欢喜的事大约经过长期的进化都能形成社会中的通则。记得看过美国的一个电影,里面有个女人,也不甚富,但在过往途中不停地给下人打赏,而且做得不动声色,自然优雅之极,赢得服务人员的共同欢心,所到之处一片殷勤,众星捧月地侍候得如同皇后一般,最后连拉斯维加斯赌场老板都被吸引了。这就是会用小钱的高手,远比那些富豪一掷千金,更懂得享受和金钱的意义。

这个通则自然也有例外,那是其他因素压制了这个自然的规则。比如说日本就不收小费,以示社会的廉洁和株式会社大佬的掌控能力,以致所有的服务都整齐一律地无暇可击,侍女如同充气娃娃般地柔顺 and never say no。中国好像现在也还是不收小费,这早先可不是这样的。别说历史小说里描写,“那大汉喝完酒,一抹嘴扔下一块银子,说不用找了。小二喜滋滋地送到门口,嘴巴笑得咧到耳根上,大爷慢走,下回一定要来光顾!”,就是五十年代,我妈带我吃餐馆也在桌子上留下些零钱。这规矩是在困难时期改的,怕人不付账,先收钱开单买了再自个儿端菜。大家均贫没有余力了,也就乐得省几个钱。再往后,大家政治觉悟经过学习都提高了,知道顾客给小费是人格侮辱,服务员收钱是接受贿赂。两边都跟资产阶级思想彻底划清了界限。最后店家、服务员挺胸当了主人都像大爷、小姐般的。顾客花钱买东西吃个菜,却像乞丐囚犯似的,得看服务的脸色行事。这样双赢的关系给搅了,以致双方到现在都不敢打破。大款们宁可烧钱玩,也不打赏。

初到美国,咱们先在国际学生办公室接受资本主义再教育。英语志愿教师带我们上餐馆亲自示范小费的规矩:“这小妞问菜时,笑得跟向日葵似的。好!多给点,那小生昨晚没睡好,送菜时还打哈欠,得扣些。” 总之凭服务质量和你的心情打赏,服务生不能计较。当然也有潜规则,一般在10%到20%之间,如果实在不满意,也可以不给,最好扔下二分钱,以示你没忘记只是不满意,这样老板就要赶出来问清了。

这个规矩虽然没有中国的古风,富人多赏钱穷人可节俭那么的人情味。但胜在规则清晰,符合西方一切有章可循的习惯。有的老美比较死板,如果你看到老外吃完饭,眼睛走神,嘴里念念有词。不要以为是祈祷,祈祷是在饭前。这是在算小费,头脑不灵的干脆搬出计算器,这样能够精确到美分。

早先中国留学生,很多都在餐馆里打过工。我同学的太太小裔,也在这念书,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小裔那时候在老美一大餐厅当领班。有对老黑夫妇每星期必来,每次都点很贵的菜,但都不给小费,是个有名的铁公鸡,服务生都气的直咬牙,但也没辙。老板更不理,他们吃菜交钱,连税金一分都没少,没小费是服务没到位。顾客是上帝可得罪不得。有一回,他们点菜吃了,照例不给小费。

小裔追到门口,笑着问他们:“今天菜如何?” 答:“很好”。再问:“服务怎么样?” 那人说 “不错”。

她脸色一板说 “我们服务生没有工资,就靠小费收入。你为什么不付?” 老黑十分尴尬,掏出十刀给她。她拦住说:“I don't need your money. I just give you a lesson to respect our job.”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