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老应
上回“涨停板”作结后《股海探索》原来已毕。朋友告知这几帖《股海探索》已被转贴到其他网站,有些实诚的人觉得故事好看,但被调侃的说法忽悠的眼晕,对股海还是茫然,闹不清到底是说故事还是认真叙事。只好再写一帖严肃作答。
本人是学系统科学做研究的,现在有心将抽象的理论用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学校学生就是付了学费上课,听烦了还会打盹不是?帖子说得生动点是给大家提提神,但调侃背后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引起认真思考。前面几节文章是我在股海里扑腾了近二十年,近几年应用博弈理论来思考股市的一点心得。
以前看抄股的书总觉得茫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已知的绝大多数方法最多只能称为经验之谈,其背后缺乏一个可以供人深入思考的坚实的基础,以致无法用理性的辩驳和实践的验证来精进提高。有些说法貌似有理,如P/E值来估价,其实不过是想当然的错误教条,根本经不起统计的验证。形成这个局面是因为这些研究对股市没有找对模型,缺乏一个正确的理论框架,只是套用物理等学科对自然界的研究方法,而忽略了股市是博弈场所的本质。
将买卖股票看着是一场博弈大家都认同,在专家评论和技术分析中已是大量充斥其形象用语。但这些多是描述性的事后分析,对于指导炒股用处不大。已知的博弈理论,大多是处理两方之间的博弈及沟通合作竞争等问题。股市是巨大数量人们的博弈,虽然可以简化成一人对抗股市的双方博弈,但这已经失去人际之间竞争方面的内容,已经是滤去这方面竞争波动的系统,对于只求平均回报的投资者或许适用,但对股市中与他人间博弈的赢出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
一直到了近年来,理论研究有点新的东西可以用在股市上。“Minority Game"和“EI Farol 酒吧”【1】【2】【3】模型针对的是许多人争夺有限资源的竞争问题。这和人们在股市中买卖着有限发行的股票情形一样。用它来思考股市,其最有意思的结论是:在资讯均等的情况下,不存在着可以稳定胜出的纯策略。这个结论可以用反证法极其简单地来证明。
由此,对于不求额外回报的投资者,这里的建议是:别花心思钻研技术了,就按证交所建议的比例分散布局。只要你的运气不是特别背,你大致都能取得市场平均的回报。这按比例分散布局在博弈论中是一种混合策略,是上述一人对抗股市博弈中的纳什(Nash)均衡点,也就是最好的策略。证交所建议的比例如果是按照类股历史数据统计结果得出了的,那么它即符合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要不然,你可以自己按照类股历史数据统计列出不同情况下的回报矩阵,将类股的选择作为你方可选择的策略,将各种情况作为股市方可能的策略,这个回报矩阵就成为博弈中的支付矩阵。你就可以按照博弈理论的方法算出帕累托(Pareto)最优的纳什均衡(混合)策略。这就是博弈理论应用的一个定量结果。
上述模型结果的逆反定理是:只有不平衡信息才可能稳定胜出。股市中能在数学期望上胜出的不是任何依于公共资讯的技术和策略,而是不平衡资讯。所以功夫应该下在如何去获得别人所没有的信息上。这给不认命,总想比别人多得一份的炒股人指出努力的方向。这就是说:你多聪明,多辛勤,财经知识多丰富,学了多少炒股秘籍,掌握多少公共信息,通通都不是制胜的关键。你必须在瞬息万变茫茫股海之中发现大多数人还没发现的信息才行。这不是有一份耕耘就能多一份收获的事,下到竞技场,实力不如人,还不如认命的人不下场来的好。
本人对这个“唯有新信息方可制胜”的发现颇为得意。一位朋友看后给我当头一棒,她评论说:“这个不是原创,...” 话虽然冲了点,没有说到点上,但她给出Kennith Fisher的书名,"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 Investing by Knowing What Others Don't ",使其成为极有价值的评论。
我赶紧到Amazon买了书,花几天时间读了,现在给大家汇报。Fisher的书在2007年出版,被纽约时报列为最畅销书。他在这书的前言提出这个观点:“不论你觉得自己多富有智慧,假如认为更聪明,得到更好训练就能凭着公开的消息和资讯胜过他人,你就是个傻瓜!唯一能够在股市中胜出的根本是:知道他人所不知的东西。” 这个观点完全和我相同,也早了几年,书的副标题就是:投资于独到之处。
与我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不同,他从经济学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出发。他淡淡地说: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在股价上。经济形势,财经消息,历史曲线,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研究这些公共的知识推测将来。你能想到的,有效的市场早就把它折现在股价上了,轮不到你来捡便宜。
下面有人叫道:没人关心什么是原创,你先说说他是什么来头?
他在前言第一段便替大家问了“Who am I to tell you something that counts?” 通常观点的论证并不难,但很少有人会自己用心细思。对于这样打击一大片的惊人之言就更不易令人置信了,这时还是亮牌子的管用。
Fisher还真是一个牛人,出生投资世家,父亲纵横股市一甲子声名显赫。他本人自小在家中便得其亲灸,成年后创建著名的Fisher Inverstments任总裁,CEO,为世界16000多位富豪管理超过300亿资产投资。在Forbes写了22年Porfolio Strategy专栏,在Boomberg Money写了7年专栏,出版了4本投资方面的书,在学术界和财经界都声名昭著,他本人就在福布斯400个最富有的美国人之中。
牛吧?与这样的人同观点,相当于拉他站台,大家有点兴趣往下看吧。
Fisher的480页全书正是基于这个观点教你如何知道人所不知的。他提了三个问题:“哪些信以为真的东西其实未必是对的?哪些鬼神莫测的东西实际上是有章可循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思想的盲区?” 这些都属于开拓眼界思想方法的教导,书中罗列出许多传统技术教条作为反例一一驳倒,看了的确大开眼界,不仅对投资,对于很多工作都有帮助。大家有兴趣可以买他的书来看【4】。
Fisher的观点来自市场的有效性,从宏观的角度看到市场稳定后的表现。他是个大家,统管着几百亿的钱,规模巨大,稍有动作举世皆知,玩不得投机取巧的事,所以只能从“想人所不能想”之处入手。
我的结论来自微观的博弈角度,从新消息来临开始,在辩驳思考之中可以看到过渡的过程。虽然结论一样,但你认真思考了就能明白为什么形成这个结论,这就给散户指点了投机取巧的空间。还是用例子来说明吧。想像一下连续的随时可以进出的EI Farol酒吧问题,你大致可以把例子中感觉快乐当作股市中赢钱。宏观来看,不可预测性和无必胜策略的结论仍然成立。Fisher和我的观点依然在这儿。
Fisher的建议是从大家的误区入手,比如说大家都相信周末酒吧一定挤,他经过调查发现没这回事,就周末呼朋唤友一起去了。大家一时半会改不了也发现不了这个思想误区,他们在周末就可以一直爽下去。这是他的赢钱策略。
我的建议是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散户轻快的特点,发现利用新的信息。比如说,酒吧按顾客人数请女招待。你发现了这个规律,就可以盯着她们的住处,发现她们大多在家,便可断定酒吧不挤。这招可以一直用到了多数人都知道了这个规律才不灵。在股市中有人突然发现了新的炒股妙招,你尽可在论坛上与人分享,只要你们这群散户的股数不足以影响股票的走向,这个新招数就可以一直玩下去。由此可知书上经典技术过去可能很强,现在有些怕是不大灵,很难用了,反而少人得知的新招有戏。
散户还可以及时地捕捉信息,在短时间内占有不平衡资讯的优势。比如听广播,一知不挤马上去酒吧,呆到快挤了就回家。得知新消息,大多数人还未知时,你就有了不平衡资讯。再如用数汽车来猜测酒吧人流。好比在股价波动时你凭借精纯技术分析,先一步判断突破在即,你的快捷敏感分析造成短期不平衡资讯。了解一下有没有其他聚会再决定去酒吧。就像你比别人都更了解公司经营,这也是不平衡资讯了。看天气预报去酒吧。好比你对政经大事给大势的影响有更精到的见解,这也形成不平衡资讯。总之从新资讯到系统消化折现到股价都要有一段时间,在这长中短各个波段中钻空子,时机转瞬就消失,靠得就是一个“快”字。你知道多少信息这不是关键,所有的信息无论是直接转播还是从技术分析来的,经过一段时间都会变为公共信息被反映在股价上,信息的优势在于你获取它并付诸于行动时,它还没被大多数人使用,还没折现在股价中。
在这个角度下,可以看出Fisher书中有些批判的偏颇之处,其实许多流行的招数和新招对散户都有可行之处,关键在于及时能够判断出这个信息在股价上折现程度的市场感觉上。
这个结论的反面:捕捉信息的后知后觉者要被先知者掏了口袋。你学了两本炒股大全下海搏杀,所有从传播和技术分析得来的信息正好已过头地反映在股价上了,兴冲冲地按图杀进,其结果还不如闭着眼睛瞎选来的好。
最后,如果你掌握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额外的中长期信息,你就能够构造出更为恰当的博弈支付矩阵,为你有倾向的分散布局作决策。由于占有了信息的优势,你可以较低的风险取得比市场要高的回报。精确的计算散户玩不动也不必要,但着眼于信息优势来选股,选类股,选时机,进而修正分散的布局,却是人人可以玩或已经在玩的战略。这里再重复一句:股海制胜的关键在于信息优势,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参考文献
【1】Wikipedia, Minority Game and EI Farol Bar Problem,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_Farol_Bar_problem
【2】W. Brian Arthur,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Bounded Rationality (The El Farol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406-411, 1994, http://tuvalu.santafe.edu/~wbarthur/Papers/El_Farol.html
【3】Challet, D. and Yi-Cheng Zhang, 1998, On the minority gam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Physica A, 256, 514-532. http://arxiv.org/abs/cond-mat/9805084
【4】Ken Fisher,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 Investing by Knowing What Others Don't,2008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0470292679/ref=ord_cart_shr?_encoding=UTF8&m=ATVPDKIKX0DER&v=g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