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在文革55年之际, 发现一篇“准”大批判文章, 是“四”(?)人帮被打倒之后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写的, 真的把人弄糊涂了。不过糊涂好啊, 不糊涂就会遭。-转载者
河南省委宣传部批判组:《朝阳沟》何罪遭迫害 1977.3
《朝阳沟》何罪遭迫害
: |) _+ P6 e$ A
河南省委宣传部批判组
豫剧《朝阳沟》解放了!
在河南,在全国,有多少人为这一消息而奔走相告。多少人为重新看到自己所喜爱的革命现代豫剧而兴高采烈。
《朝阳沟》这样一个热情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努力塑造一代新人形象的好戏,为什么这么多年被打入冷宫?
为什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肯定和赞赏,敬爱的周总理关怀和支持的好戏,竟然横遭诽谤、扼杀?
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真相大白了。原来,扼杀《朝阳沟》的罪魁祸首,就是大野心家、大阴谋家江青。
(一)
! P4 d+ ~" Y& Z& |
《朝阳沟》是在大跃进年代火热斗争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创作出来的,这个戏生动地表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重大的崭新的题材,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个戏一搬上舞台,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它那鲜明的时代特点,使人们感到奋发向上;它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使人们感到温暖亲切;它那朴实生动的语言,使人们感到酣畅痛快;它那富有特色的豫剧唱腔,使人们感到入耳动听。在河南,无论大人小孩都知道《朝阳沟》,都能唱几句《朝阳沟》。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同人民群众总是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爱群众之所爱。
一九五八年四月,当《朝阳沟》在文艺百花园中还是一棵刚刚破土萌生的幼苗的时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在郑州观看了演出,高兴地称赞“这是个跃进戏”,“要到北京演出,一定会受到欢迎”。同时,对这个戏如何进一步提高,作了重要指示。! x4 k1 Z+ c) L* l) z: `
一九五八年六月,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朝阳沟》在北京公演,有力地冲击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戏曲舞台。6 ^8 X2 x2 d' ~
一九六三年下半年,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修改过的《朝阳沟》搬上了银幕,受到全国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九六四年元旦,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怀仁堂观看了《朝阳沟》,赞扬这个戏不错,内容没有问题。毛主席在观看过程中,十分高兴,演出结束后,高举双手热情鼓掌,并和朱德委员长走上舞台,同全体演员职员一一握手,照像留念,亲切地祝贺演出成功。第二天,毛主席又派专人向剧团传达了他老人家对《朝阳沟》在艺术处理上的具体修改指示,以便使这个戏前后呼应,更合情理,结尾更有力量。! D; h% z3 `* o% d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周总理曾指示给在洛阳参加亚非作家会议的外国朋友演出豫剧《朝阳沟》。后来周总理在一次对外宾的谈话中,又把《朝阳沟》作为地方上出现的好戏向外宾作过介绍。- p6 b4 D$ E* q6 B
这一切,反党野心家江青是一清二楚的。可是她在一九六九年给林彪的一封黑信中,却一会儿恬不知耻地把毛主席观看《朝阳沟》说成是她的“功劳”,一会儿又说毛主席观看了也不一定“就是肯定了他们的戏”。从此江青竟置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于不顾,对《朝阳沟》举起了屠刀。
8 y/ E! u9 Y! B. Y
(二)
& I2 @: L* F( V5 T5 I
江青在这封黑信中胡说“《朝阳沟》是个写中间人物的戏,实际上是写落后,但还不很反动下流”,“还不是十分反动下流”。% b) x, f, D3 Q) Y1 B4 X2 h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为扼杀《朝阳沟》,江青首先给剧中的女主角王银环扣上一顶“中间人物”的大帽子。& * s7 i: d! Z1 i/ Z% a9 k" p8 D
王银环究竟是中间人物,还是要求进步的革命青年,工农兵群众自有公断。
这里,我们想引用两位工人怀着极大的义愤替王银环起草的一份大字报底稿:
我叫王银环,家住郑州,于一九五八年高中毕业后,放弃升大学、考剧团的机会,响应毛主席和党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由于我的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造,曾一度思想动摇……。经过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对我的教育,使我转变了思想,决心在农村干它一百年。并且,把母亲动员到农村。同时,我和返乡务农的同学拴保结了婚。可是江青说我是一个中间人物,还说我“反动下流”。同志们,到底是我反动还是她反动?是我下流还是她下流?: {% Q' p3 r+ q( }. P4 Z
朝阳沟“王银环”
多年以来,河南的贫下中农,总喜欢把同工农群众结合得好的先进的女知识青年,亲热地称作“活银环”。在省、地、县召开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不少类似王银环这样的知识青年,在大会上汇报自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扎根农村干革命的体会。如果象王银环这样的知识青年,被诬蔑为“中间人物”,贫下中农会同意吗?家长会服气吗?银环在前进道路上的思想斗争和成长过程,不正反映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吗?不正反映出毛主席给知识青年指出的是一条金光大道吗?
最为恶劣的是,江青竟然大骂《朝阳沟》“反动下流”。《朝阳沟》究竟“反动”在哪里?“下流”在何处?难道文艺作品表现青年男女正当的恋爱和结婚,就是“反动下流”?
还有所谓“写落后”。《朝阳沟》中,除了银环妈有落后思想外,可以说是一台新人。就是银环妈,最后也在朝阳沟安了家,成了人民公社社员。整出戏歌颂的是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戏中的社会主义农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江青却斥之为“落后”,这是对广大贫下中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无耻诽谤!
(三)7 q. N! N7 b0 h+ i
当河南文艺工作者根据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对这个戏提出“小改”的设想后,江青又骂为“旧瓶新酒”,居心叵测地提出了她的“大改”方案。6 Q: z( g, k8 J- L4 ~
江青的“大改”改什么?“女主角变为次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男角改为主角,正面英雄人物”;“还得加强贫农父母的戏”;反面人物“用各种手段”“破坏下乡上山计划”,等等。
好一个“大改”!这实际上是对原作扒皮抽筋,另起炉灶。从人物关系到情节设置,都要推倒重来。江青的“大改”,实际就是大砍。+ p, ?& y0 h! d7 f
怎么“大改”?江青在黑信中一再训教:“这要用很大的力量和较多的时间”去“大改”,“重要的是作者要改变立场”。实际上是把《朝阳沟》判了无期徒刑,把作者赶进了“死胡同”。7 M9 f9 C! y, J W1 y
究竟要用多大的力量,要花多长的时间呢?- P: ~6 F, p J( v) V+ y
从一九六九年秋天到粉碎“四人帮”,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河南的文艺工作者曾经组织了七、八个修改小组,热战三伏,冷战三九,改了一遍又一遍,仅原作者杨兰春同志参加的剧组就十易其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毛主席肯定的《朝阳沟》改得越来越不象样子。广大工农兵群众气愤地说:“这哪里还象《朝阳沟》?”然而,“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一个亲信却恶狠狠地说:“什么象不象?根本不要考虑!象什么?象中间人物?”就这样,河南文艺工作者长达七年之久掉进“沟”里出不来。参加修改工作的同志编了一首打油诗:“《朝阳沟》,《朝阳沟》,日日改,夜夜修,大姑娘变成新媳妇,小伙子变成花白头。七年爬不出朝阳‘沟’”。这是对江青迫害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愤怒控诉!0 |' v9 q5 W! o5 @
更令人气愤的是,《朝阳沟》修改一次,给江青送审一次,统统石沉大海。: O6 a( c+ G8 U; j+ p
一九七五年秋天,省委负责同志指出:要打破顾虑,一定要在毛主席看过的那一稿上修改。可是修改本一彩排,“四人帮”在河南那个把持文艺大权的吹鼓手却大放厥词,叫嚷:“这个戏比中间人物还中间人物”,是“右倾翻案的产物”,是“对抗江青”的“大毒草”,诬蔑杨兰春同志是“右倾势力的代表人物”。
走狗的狂吠,道出了反动主子的真正意图。江青的所谓“大改”,是对河南省委的故意刁难,是给作者身上套的一副枷锁。她逼人就范,拉人下水,威逼着按她的反动意图行事。否则,就说你没有“改变立场”,给你扣上“反对江青”、“反革命”的大帽子。. F# D' S' W: D- ]4 T
野心勃勃的江青,在文艺上是一个“打砸抢”的能手。对《朝阳沟》罗织罪名,实行的是“打”,抛出“大改”方案,谓之曰“砸”,同时,她还使出了“抢”的一手。就在她逼着河南文艺工作者一再“大改”的时候,又背着河南省委,撇开原作者,在北京另组织一班人马搞京剧《朝阳沟》,掠走了豫剧《朝阳沟》多次修改稿,包括剧本、唱腔设计、舞台美术,等等。戏还没有改出来,她在文化部的亲信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作为未来的“样板戏”加以宣扬,妄图把“桃子”抢到手,又算作江青“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成果。这种公然剽窃的罪恶行径,同“不杀穷人不富”的地主恶霸,同“用人血染红顶子”的贪官污吏,同“劫货灭口”的剪径强盗,毫无二致。
粉碎“四人帮”,《朝阳沟》得解放!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朝阳沟》这棵幼苗洒下雨露阳光,是敬爱的周总理关怀《朝阳沟》的成长,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使《朝阳沟》重见阳光。我们热烈欢呼豫剧《朝阳沟》重新演出和豫剧《朝阳沟》影片重新上映!
(附图片), A2 ~" E& U. a3 a0 n8 E" q7 u
《朝阳沟》剧照:银环高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同学们一起上山下乡。新华社记者摄
9 w8 y0 B* S5 Q7 `" {
; B+ b" O, p- D
人民日报 197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