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ZT 章汉夫和1926届清华放洋生

(2017-03-05 12:10:21) 下一个

新中国著名外交家家章汉夫,是清华留美预备校丙寅级学子。在这一年级学习过的清华学子(含插班生等)前后共有一百多位,经历年不断淘汰,1926年有70位学子获得清华学校毕业文凭。经放洋深造,日后他们中涌现出不少中国国家名人、行业名人、地方名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清华学子的人生经历相当复杂……

博主用多种手段,对上述70位学子日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将获得的信息,分(上)(下)两个部分,与感兴趣的博友们分享如下:

 

 

一. 在大陆(含早年逝世)的同学

(一)无缘新中国外交部长的章汉夫

1. 章汉夫(1905---1972)----原名谢启泰,常州人;获林肯大学国际贸易学士学位,1927年加入美共;翌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精通英语、俄语。1931年回国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后被捕入狱;营救出狱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1933年出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因叛徒告密又被捕入狱;1935年获保释后,任中央文化工委委员,写过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参加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抗战时,在重庆曾任《新华日报》新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总编等;1945年,作为中国代表团董必武的助手,出席在旧金山召开的制订《联合国宪章》大会;抗战后,担任中共上海工委副书记,并负责在沪、宁筹备出版《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1946年赴港任中央华南分局委员、香港工委书记和报刊委书记,从事统战和宣传工作;后受党的指派,陪同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安全进入解放区;1948年先后在中央统战部、天津市军管会、上海市委工作;建国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中央外事工作小组第一副组长,在周总理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18年,参与或处理过新中国外交的许多重大事件,被誉为“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当选中共八大中央委员;陈毅外长曾慨叹:“目前在国际会议上能当场用英语与对方辩论应对,得心应手的,恐怕还只有汉夫同志了”,他还说:“我们国家如果颁发(外交)奖章的话,一定要发给汉夫同志”;“文革”中,惨遭批判斗争,1968年以“叛徒罪”带病下牢, 1972年1月1日病逝秦城监狱,1979年获平反昭雪;生前曾参与《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英文版的翻译、定稿工作;夫人龚普生为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与乔冠华夫人龚澎为亲姐妹;其弟谢启美(系清华校友)是新中国第三位当选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外交家;解放初,章汉夫在外交战线上,是仅次于周恩来、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外交部后来的显赫人物如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宦乡、韩念龙、耿飙等,都曾是章汉夫的下属。

 

(二)“两航”起义元老、新中国首任航空局局长周自安

2. 周自安(?---1993)------山东单县人,系清游美学务处总办、清华学堂的开创人周自齐之弟;清华军乐队队员;1926年清华学校毕业前,与陈銮、梁思忠三人合作论文《中国的音乐》;留美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获更高学位的情况不详);回国后曾被聘为商务印书馆研究所研究员(负责印刷制版、成本核算课题);抗战时,任军政部兵工署总务处处长;1947年底,以交通部司长的身份,任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央航)理事会理事;1949年任中美合资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财务组中方主任;“两航”员工在香港起义时,担任“中航”事务顾问委员会委员;解放后任新中国第一任航空局局长。

 

(三)中国地质五大构造学派之一的代表人物张伯声院士

3. 张伯声(1903---1994)------生于河南荥阳;1928年春获威斯康辛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后,转入斯坦福大学读博,1930年5月,因家事被迫中断学业;回国后先后任焦作工学院、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北洋工学院、西北工业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解放后,历任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西北大学副校长,西安地质学院院长、名誉院长;1956年入党,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后调为二级教授),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七十年代末创建中国大地构造一个新学派----“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该学说不仅对我国煤矿、油田、金属矿产的开发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且在探讨地震活动规律方面也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979年当选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曾担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主委、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生教育出3000多名地质人才;在“重建黄河河道发育史”“重新厘定汉南花岗岩的时代”“发现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矿产独特研究”“发现嵩阳运动界面”“从水系形态恢复新构造运动史”“陕西地震研究”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1989年分别被国家教委、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四)我国妇产科的主要创始人阴毓章博士

4. 阴毓章(1903---1968)------山西沁源人;1928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1932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后,留院任助教、外科医生;1933年回国,先后任芜湖弋矶山医院内、外科主任;抗战时期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主任;抗战胜利后,任中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在更名后的第五军医大学任职,曾率抗美援朝手术队赴东北抢救志愿军伤员;1954年调长春第一军医大学(后白求恩医科大学)任妇产科主任,1956年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并任全国中华妇产科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会长;1954年荣立三等功,1956年和1960年两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40年代初,在美国《国际外科杂志》发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肌腺瘤在病源、病理方面不是一个病症”的论文,曾引起国际学术界强烈反响,直到60年代才逐渐为大家所认识;他还发表了“幼稚型子宫的临床分类”“从阴道萎缩的原因研究,否认老年性阴道炎为一单独病症”等数十篇论文,均受到当时国外妇产科学者的重视;50年代初期,他在精通英、德、法文的基础上,自修俄文,翻译并介绍了巴甫洛夫学说,阐述和研究了高级神经活动与无痛分娩的关系;他从事的“用联想实验探讨有关产痛的病理灶”和“产痛的生理基础的研究”等,推翻了风行一时的“无痛分娩法”,深得好评;50年代后期,进行产科血不凝结性产后大出血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英文版上;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羊水栓塞”和“产科低纤维蛋白原症”致死原因的新见解;最早开展并擅长做复杂的广泛子宫颈癌腹腔内和阴道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膜外淋巴扫荡术,以及最难治的阴道式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他首倡使用冻干的纤维蛋白原抢救血不凝结性产后大出血技术的推广;大大降低了我国产后大出血的死亡率。

    60年代初,为攻克东北农村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克山病,不顾年事已高,且患高血压和冠心病,深入山区与农民同吃同住,连续三年没回家过春节,坚持昼夜守护危重病人,将第一手资料带回,深入钻研,终于和同事们一起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静、氧、温、点、药、守”六字疗法,抢救了大批危重病人。

  几十年来他在妇产科、外科、地方病等方面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编著了《生理产科学》《实用产科学》《实用妇科学》等教材,并参加了第一批全国高校统一教材《妇产科学》的编写。他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从未离开过讲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临床实践中,都以身作则,对学生和各级医生及护士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深受广大患者的衷心爱戴。

        “文革”中,被无辜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多次批斗;但即使在武斗期间,仍冒危险,背负沉重政治压力,坚持门诊;1968年,受长春光机所特务冤案牵连,被隔离审查,强迫劳动,并不准服药治疗,导致心脏病恶化;1968年12月3日清晨,这位救人无数、中国最杰出的医学家,在劳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未得到任何抢救的情况下死亡,终年65岁;十年后获平反昭雪。

 

(五)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贺 

       5. 贺  (1902---1992)------四川金堂人;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周刊》总编辑。1928年获欧柏林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东方学生会主席;后进柏林大学攻读德国古典哲学。1931年回国,任教于北大。抗战时期,主要执教于西南联大;曾为“战国策派”主要人物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等清华校友创办的《战国策》杂志撰文。抗战胜利后,仍到北大执教,曾任校训导长、哲学系代主任等职,主持并组织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解放初期,参加过土改运动,加入民盟组织,写过批判胡适、梁漱溟的文章。1955年调到中科院哲学研究所,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一级研究员,直至逝世;

    贺麟一生主要致力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和翻译,在黑格尔、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上贡献尤著;主要著作:《近代唯心论简释》《当代中国哲学》《文化与人生》《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哲学和哲学史论文集》等;翻译作品主要有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他学贯中西,在中国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是“新心学”的创建者,被尊为现代新儒学的八大家之一。生前曾当选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民盟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入党。现四川金堂的贺麟故居已修复,有关方面还将在其故乡的五凤小学建设贺麟陈列馆。女儿贺美英曾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六)“文革”后首位出国讲学的人文社科学者林同济

6. 林同济(1906---1980)------福州人;1926---1928年在密歇根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和西方文学史,获政治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30---1932年在加州大学和奥克兰米尔斯学院任讲师,讲授中国文化史;1934年获加州大学研究院政治学哲学博士学位,娶美国女子为妻(后对方因不适应在华生活,离婚回美);回国后,先任南开大学政治学教授,1937---1942年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1942---1945年任复旦大学比较政治学教授;抗战时期,与雷海宗、贺麟、陈铨等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在《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探索民族救亡图存之道,形成当时很有影响的“战国策派”;解放后任复旦大学英语及西方文学教授,是一位颇具声望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曾翻译多部莎翁著作,但只有《哈姆雷特》手稿保留下来;1958年被划为“右派”,后获平反;1980年,由胡耀邦特批去美国讲学,憾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主要著述有:《时代之波》《日本对东三省之铁路侵略:东北之死机》《文化形态史观》《丹麦王子哈姆雷的悲剧》(译著)《天地之间:林同济文集》等;钱钟书先生曾戏称,当今中国通晓英语的人只有一个半,那一个人便是他本人,另半个人则是林同济。

 

(七)殁于空难的中央大学化工系主任杜长明

7. 杜长明(1902---1947)------四川蒲江人;1928、1929、1932年分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碳的燃烧速率》,在国际化工界是一篇有历史影响的佳作;他还是1930年在美国成立的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并曾出任该会总干事;回国后先任安徽大学教授,1932---1946年任中央大学化工系主任15年;期间遭遇抗战困难时期,倾力使中大化工系教学、科研、试制水平大大提高,培养了陈鉴远、陈家镛、楼南泉、张存浩、朱起鹤、闵恩泽、陆婉珍、梁晓天等多位中科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还被选为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任职达8年之久。

      1946年底在完成中大迁回南京任务后,他决定回四川执教重庆大学,并兼任重庆印制造纸专科学校校长;1947年1月28日,在由宁至渝的飞行途中,在湖北天门县上空,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终年45岁。

 

(八)我国卫生、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陶葆楷

8. 陶葆楷(1906---1992)------无锡人;192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30年获哈佛大学市政卫生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进修一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6---1948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主任,同时代理工学院院长;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教授、卫生工程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回到清华,历任教研究主任、土木系主任、土木建筑系主任,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等;长期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1956年曾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后调为二级教授)。现清华学术委员会主任、钱穆先生之女钱易院士是他的女弟子;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门厅中安放着陶葆楷先生的纪念塑像。

 

(九) 江西师范学院院长郭庆棻

9. 郭庆棻(1903---1988)------山西隰县人;获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学士、硕士学位后,又去阿克伦大学学习橡胶化工学;回国后,任河南大学教授、系主任,中正大学教授、教务长;解放后,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历任南昌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理学院院长,江西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1979---1983)、师大名誉校长,江西省科协主席,江西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西省委副主委,中国化学会理事,江西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当选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中科院卢嘉锡院长的恩师刘 

10. 刘 (1903---1971)------山东诸城人,获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学士、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29---1946年在私立、国立厦门大学执教18年,1931年任化学系主任,1935---1938年任理学院院长,1935---1946年任化学系主任(1932年从数学系转来的卢嘉锡同学,数学底子好,想用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结构问题,且勤学好问,悟性极佳,成为其第一位得意弟子;1935年毕业留校任刘椽的助教,1937年考取“庚款”留英生);抗战时期,厦大西迁长汀,条件艰苦,曾一人执教九门课程......培养了蔡启瑞、邓从豪、陈国珍、高与棫、张永巽等化学院士、科学家;抗战胜利后,到青岛山东大学执教;根据卢嘉锡1996年写的纪念回忆文章:1948年他曾冒险秘密走访了解放区;解放后.积极争取入党,任山东大学总务长、化学系主任,培养了王文兴院士等;1955年任郑州大学筹建处主任,后任郑大校长助理兼化学系主任;1957年,因提出一条“院系调整”的整改意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职务被撤消;在随后的年月里,虽高血压、心脏病缠身,并未沉沦、绝望,主动申请为青年教师开设化学英语和化学德语课;为支农积极研究和试制了多种杀虫剂、植物激素和除草剂等;“文革”中,遭多次批斗、抄家,关进牛棚,编入“劳改队”强迫劳动,后因糖尿病恶化晕倒在棉田里,一病不起;1971年5月20日含冤去世,弥留之际嘱托家属,将自己一生集存的专业图书资料,无偿赠送给郑大图书馆;1978年获平反昭雪。

 

(十一)首位获美国体育博士学位的东方学者张 

11. 张  (1906---1989)-----别名张复之,山西汾阳人;1928年获欧柏林大学体育及卫生学士学位,1929年获欧大研究院体育及教育硕士学位,193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体育及教育行政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教育部和训练总监部专家委员,并在民国大学任教;不久回山西任教育厅秘书兼体育督学、山西大学体育主任兼授山西教育学院、铭贤中学体育课;抗战前应邀到南京参加筹建国民体育学校和参加全国体育教员短期军训班教学,后转任军官训练团少将主任教官,享受中将待遇,并兼任中央银行高级专员;抗战胜利后任中央银行山西分行行长;解放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司研究员和国家体委顾问;1953年调任国家体委,任教育司体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61年调到成都体育学院任教授,其间翻译了《世界体育史》一书;1977年退休,1989年因车祸去世。

 

 (十二)过早去世的知名西洋画家唐 

12. 唐  (1904---1944)------字仲明,号君右,江苏吴江人;留美时先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到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1929年又到纽约波斯顿大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美术;留美前后三年,发现在美学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于是向清华大学教务长郑桐荪先生(同为吴江人)申请到法国留学;获准后,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两年;经刻苦钻研,在法国实现了艺术上的飞跃,成为一名功底扎实的西洋画家。1933年学成回国途经上海,柳亚子先生等特邀吴江同乡及社会名流聚会,为他设宴接风;席间大家希望他在上海办一所美术学校培养人才,并协助他举办了“唐亮画展”。当时南京的徐悲鸿、上海的刘海粟、杭州的林风眠先生等都先后办起美术学校,此时都知道唐亮回国,但不知何故,都未邀请他到校任教;倒是北平的严开智先生发出了盛情邀请;唐亮当时并不很想去北平,他接受苏州美专校长颜文梁的邀请,到苏州美专任油画教师,任教二、三个月后深受学生欢迎;据说,但当他发现教室里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而颜校长教室日渐冷清时,课后在沧浪亭独步沉思,觉得这样对不起颜先生;第二天婉言向颜校长提出辞职,推说欲赴北平谋职。虽然颜先生和学生们百般挽留,他还是只身北上投奔严开智先生,在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北平美专)出任西画系教授;1934年2月,由清华大学和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的“唐亮西洋画展”在北平南河沿欧美同学会内举行,20年代曾任北平艺专教务长的闻一多先生专门为该画展写了推介书《论形体---介绍唐仲明先生的画》。在北平,唐亮白天在校教导学生,晚上回单身寓所,在画布上挥画;还是而立之年的他本可在艺术上取得更大成就,但家事、国事事事不顺心,使他终日郁郁不乐,身体每况愈下;1944年秋他吐血不止,死在正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老父唐昌言先生的怀中。抗战胜利后,其灵柩得以运回江苏吴江老家落葬。

四十年代,国立清华大学筹建艺术系,唐氏遗族将其一部分书画遗作捐赠母校,设立“唐仲明艺术基金”;为此,清华大学组织了“唐仲明画品遗作保管委员会”,制定出“唐仲明遗作保管办法”,拟于时局平定、币值稳定后,陆续出售其部分作品,所得款项全部作为“唐仲明纪念奖学金”,分发给有志于美术之贫寒学生,培植未来的艺术家......

 

 (十三)汪精卫的侄孙、华南师院副院长汪德亮

13. 汪德亮(1905---1990)------广州(或番禺)人,祖籍浙江绍兴;获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讲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史、现代文化等课程;1932年离开武大,其叔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在行政院为他找到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但他仅干了一年,就到河北定县参加晏阳初先生领导的平民教育实验工作,任平民教育促进会社会教育部副主任、主任;后任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四川乡村建设院、四川大学教授;解放初任华南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系主任;1958年入党,1958---1966年任华南师院副院长;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著有《社会化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等;为中国民盟盟员。

 

(十四)著名法学家、川大法学院院长徐敦璋

14. 徐敦璋(1904---?)--------重庆垫江人,1928---1931年分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又去瑞士,在日内瓦国际法研究院研究国际法;回国后,曾执教于南开大学,1935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出版徐氏著作《中国对国际联合会的政策》;抗战前夕任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抗战时期,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曾出版徐氏编辑的《美国与各国所缔结之互惠贸易协定》;解放初在燕京大学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调北京政法学院(后为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为该院的重要教授之一。

 

(十五)中国兽医、动物食品卫生学创始人之一舒叔培

15. 舒叔培---------长沙人(少年时代疑在武汉生活),曾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生物学,后获密大研究院兽医学博士学位;抗战后,曾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估计在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曾在该所1956年创刊的《上海畜牧兽医通讯》上发表过不少论文,指导当时的乳牛、生猪、家禽养殖,及有关食品生产,取得明显实效;还翻译了一批前苏联农林畜牧方面的科技文献资料、书籍;他的成果至今仍被国内相关科技期刊所引用。其姐舒仲楷和杨开慧、李淑一是长沙教会办福湘女子中学的同学。

 

(十六)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周承钥

16. 周承钥(1905---1996)----江苏宜兴人,1928年获康奈尔大学植物学学士学位,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修作物遗传育种,辅修植物病理学和作物学;回国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东农林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农林干部学校副校长,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遗传育种、生物统计和田间设计的教学与科研;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重遭厄运;打倒“四人帮”后获平反;晚年为发挥余热,担任浙江农大学报第一任英文稿主审,农学系研究生读书报告的主持教师;与人合编有《田间试验方法和生物统计》一书;首译了美国遗传学家辛诺特编著的《遗传学原理》;为九三学社社员。

 

(十七)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黄学诗

17. 黄学诗------江西清江人;留美攻读土木工程,抗战胜利后,任国立中正大学工学院教授;解放初在南昌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1953年被抽调,任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基建工程监理处处长;1958年后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副主任、主任;晚年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经济研究所顾问、高级工程师、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建筑经济研究组成员;译作有:(美)J.艾德里安著《建筑承包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定量方法(图) 》等。

 

 (十八)老北京旅游业(中资)的开拓者徐芳田

18. 徐芳田(1904---?)------河南汲县人;1929年获曼彻斯特大学商科学士学位,193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商科及铁道管理硕士学位;1929年曾与周念行合作编著《新都(南京)胜迹考》。回国后,短期在金城银行系统供事。1932年接受中国旅行社的派遣,作为专员前往北平市筹办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北平第一家旅行社,安排成立事宜,开拓旅游业务;疑解放前夕,在汉口任中国实业银行经理。解放后情况不详;仅知《北京文史资料选编》中收有徐氏《中国旅行社与早期的北京旅游》一文。

 

(十九)广东银行行长、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云照坤

19.云照坤(1904---?)------海南文昌人;1929年获得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31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深造;1932年在广东省银行工作,曾担任中山办事处主任、海口市支行主任,1936年任广东省银行副行长;1940年升任行长;1944年调重庆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1947年底离开国民党政府去香港、南洋一带谋生;受李济深等人的影响,1950携带家眷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由李济深介绍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1954年调轻工业部工作,直到一九七四年退休;参加北京民革组织;其父云瀛桥曾任国军中将,其弟云春霖曾任国军少将副师长。

 

(二十)华中工学院动力系副主任蔡名芳

20. 蔡名芳(1907---?)------山东高密人;毕业于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193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执教于焦作工学院、南开大学;抗战时期曾任重庆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抗战后一直担任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任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54年被任命为华中工学院动力系副主任、实习工厂第一厂长;1958年后任武汉钢铁学院教授。

1972年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1月3日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率领先遣小组18人抵京,先期来中国安排尼克松访华的技术性问题。事毕,先遣小组中有两位专家向中方提出:想见一见曾在美国留学的同窗好友蔡名方。中方接待人员即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做了汇报;经批准,两位美国专家飞赴武汉,蔡名方教授在武汉钢铁学院的家中接待了他们。

蔡名芳父亲蔡自声是1906年参加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

  (二十一)水利工程发明家冯灿周

21. 冯灿周(1904---?)------河北清丰人,1925年在清华读书时,与胡家枚一起代表中华篮球队参加菲律宾远东运动会获亚军荣誉;1932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化学系;曾是中国电力信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生前获得不少有关水利工程方面的发明专利,如“一种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一种防洪的方法”“一种防止超高洪水再上涨的方法”“一种疏通河道的方法”“一种循环利用船闸闸室水的装置”“一种快速治理泥沙淤积严重宽河道的方法”“一种用于大坝船闸门上的平衡器”等等。

 

(二十二)山西省老科学馆馆长史景苏

22. 史景苏(1902---1972)------原名史颋庆,山西汾城人,获俄亥俄大学化学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山西大学化学系教授、抗战时期兼任山西省科学馆馆长,任上拒绝在馆里成立阎锡山搞的反动组织“同志会”,为山西民主进步人士;解放初是太原工学院化工系的筹建人之一,使太工顺利接收了原山西省科学馆的化学实验仪器、药品等,并出任化学教研室主任;1953年当选民盟太原市支部第一届委员,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后况不详。

 

(二十三)国内大学意大利语专业的首创人李唐晏

23. 李唐晏------山西徐沟(清徐)人;获得耶鲁大学意大利文学学士、硕士学位;30年代在南开大学外文系执教;1944年任国民党政府驻西藏办事处专员(代表财政部中央信托局);1959年在北京外贸学院外文系开设了中国第一个意大利语翻译专业;在考古领域亦有突出成就,为史学家顾颉刚所称道;据信亦通晓藏文。

 

        (二十四) 山西离石第一位留学西洋的人李效民

       24. 李效民(1903---1971)------山西离石(今属吕梁市)人;1917---1926年就读于清华学校;1928年获西北大学商学院工业管理学士学位,1930年获哈佛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硕士学位,后留哈佛研究院深造一年;回国后曾任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讲授”满蒙国际关系”“英美法”等课程;后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重庆分行、上海分行任经理等;在重庆任职时,敢于冒风险,公开提出“全体农贷人员平时要看《新华日报》,才会同情农民,搞好农贷工作”等言论,立场鲜明。解放后,先后在中国银行管理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工作;1970年被下放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病逝于河南;2005年,吕梁市离石区政协《文史资料》为李效黎、李效民妹、兄出版了纪念专辑。(其妹李效黎嫁著名美国友人林迈可,著有回忆录《延安情》)

 

(二十五)其他同学

25. 崔钟秀(?---1951)------山西沁源人;曾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政治学等;毕业后在美国就业,曾任哈佛大学副教授;1941年回国任中央大学教授,后调任上海作协翻译,1951年病逝;崔钟秀妹崔钟芳1938---1940年亦在哈佛大学读研,兄妹同在哈佛,一时风光;其时她的表兄任之恭前妻已故,任兄曾向崔钟芳求婚,表妹以近亲结缘不利婉拒......

 

26. 唐凤图(1903---?)------天津人;1928、1930年分获分别获普渡大学、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国立河南大学(中州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工学院任教授;抗战初在泰和县浙江大学土木系执教过;从1957年在《公路》杂志上发表“怎样做好我国当前地方道路网的规划”的连载文章看,他是一位道路工程专家,但解放后的工作单位尚未查悉;当年从南开中学考入清华学校,曾被学校视为骄傲。

. 侨居海外、去往台港的同学(含早年逝世的军政人员)

 (一)美国华人各界联合会首任主席任之恭院士

1. 任之恭(1906---1995)------山西沁源人;192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电工学士学位,1929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无线电硕士学位,1931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哈佛大学任教,1933年回国任山东大学物理学教授,1934年任清华物理学、无线电学教授;抗战时,任清华无线电研究所所长,兼西南联大物理学和电机工程教授;1946年被清华选送出国研究,先后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基础研究中心副主任,1966年荣任该校威廉·帕森斯化学物理学客座教授,退休后被聘为顾问;1978年,受聘担任清华与中科大名誉教授;早期在高空电离层、电子振荡器、氢负离子(H)亲合性吸收光谱的量子力学理论,后期在微波波谱学,电子自旋磁共振,分子转动磁矩塞曼效应,自由磁基共振,微波在生物系统的应用方面有精深研究,在国外科学杂志上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195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理事,1962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1977年在国内出版了《微波量子物理学》中文专著。

    1972年6月,中美尚未建交,任氏组织了12名一流美籍华人科学家参观团访华,引起轰动;后又发起成立美中华人各界联合会,接待过邓小平、李先念等访问美国的中国高层领导;本人回祖国十余次,在几所大学讲学,为中国的科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且每次返美,都举行讲演会或撰写文章,向美国社会介绍中国情况,发挥了中美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1988年他的四个女儿在山西省设立了“任之恭数理奖学金”,以奖励本省考入全国重点理工大学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曾经的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李道煊

2. 李道煊(?---1996)------西安人,获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留美时期加入美国共产党;施滉离开美国后,接任美共中国局书记(为第二任),兼任华侨反帝大同盟机关报《先锋报》负责人,1929年曾出席美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美国警方逮捕而离任;抗战时期,曾在清华同届同学、国防军备专员李忍涛少将所率化学兵总队中,担任军需处处长(此前有可能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在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任职(可能任赈务组主任)。解放初,接受组织委派去香港的大学任教,同时肩负“保持大陆和台湾联系”的使命(具体业绩不详);直至 改革开放初期,还曾帮助清华的陕西同乡校友杨伟(1925届)的家人找到台湾的亲属。

 

(三)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经济学会理事长吴 

3. 吴  (1903---1990)-------四川邻水人;1927---1929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肄业,193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1933---1946年,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三青团分团部监察长、总务长,期间兼任重庆和平银行董事长,重庆市参议会(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中央训练团党政教育处第一、二、三期少将主任秘书兼训育干事,邻水县银行董事长;抗战后任重庆大学总务长、经济学教授,私营复礼银行董事长,三育团重庆支团学校分团干事长,及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兼银行学系主任兼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委员;1948年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年去香港,与钱穆先生合办香港达德学院,并任中央银行顾问兼经济研究处处长,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后期,与人合资经营大宇钢铁公司、大基针织公司,任董事长;1968—1979年任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曾任东大经济研究所主任,是台湾东吴大学经济系,商学院的创始人;另担任过《是非公论》旬刊社社长、《民主论坛》周刊社社长、《企业与经济》月刊的发行人;当选台湾中华民国经济学会理事长;一生编著、翻译并出版了许多经济类书籍;现台湾东吴大学设有“吴干博士奖学金”。

 

(四)英年早逝的军政人才梁思忠

4. 梁思忠(1907---1932)---------广东新会人,生于日本,梁启超第三子,梁思成同父异母弟;清华军乐队队员;获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后,又先后在弗吉尼亚军校和西点军校学习军事;在梁启超所有留洋子女中,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一度欲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但被父亲劝阻;1931年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凭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很快升任十九路军炮兵上校;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表现出色;可惜不久,身处前线的他在战斗中不慎喝了路边的脏水,患上腹膜炎并服错药,贻误治疗时机,不幸去世,年仅25岁。

 

(五)中国防化兵的创始人李忍涛中将

5.李忍涛(1904---1944)------云南鹤庆人;1928年获维吉尼亚军校军事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研究生学历,193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研究生学历后,去德国陆军参谋学院学习军事化学;与德裔李佩珍女士结婚;1932年回国,受到蒋介石接见,并赠安家费500银元,安排先任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副主任兼高等教育班副主任,不久被委任为留德预备班上校主任;后又被任命为军政部防化学兵队上校队长(为了保密,时称“学兵队”)、国防军备专员,淞沪抗战时,曾率部炮击摧毁设在指挥舰上的日本江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还曾大胆使用、后又从军统特务手下解救清华校友-----中共地下党的陈冠荣(后任北京市化工局长)和胡光适(后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1938年升任军政部防化学兵总队少将总队长,兼军政部防毒处处长,后兼任中央军校特种兵干训班主任;1942年兼任川南清乡指挥官和军委外事局高参,经常担任他的校友史迪威和蒋介石会谈的翻译;由于这支部队的存在,侵华日军不得不为30个师团近200万的士兵配备了防毒面具与解毒剂,为近9万匹战马,配备了防毒衣罩;1943年率部到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后,因训练有素,与盟军配合默契,有效地阻遏了日军化学兵部队的袭击,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4年的 10月28日,在赴印度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视察了中国远征军缅甸兰姆加尔基地后回国时,因情报被间谍截获,座机被预先等候的四架日机击落,不幸殉国,年仅40岁;噩耗传来,国军参谋总长何应钦悲痛至极,望天长哭道:“小日本毁我臂矣,此仇不报,死不瞑目。”1946年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六)台湾总统府秘书长王 之中将

6.王  (1907---?)----长沙人;留美之初传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过,1928年获诺维奇军校军事学学士学位;1932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研究生部。在西点军校学习时,有同学要听他唱中华民国国歌,一群人在旁围观;此时王之提出,他们也必须立正以示对中国的尊敬,此项要求遭到大家的哄笑;盛怒之下,他冲上去与哄笑同学大打一架,结果当然是被爆打一顿,但也因此受到同学们的敬重。1932年他以全年级266人中第12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曾任教于湖南大学,并兼任国民军事训练大队长;后历任税警总团及第八军排长、连长、工兵营营长、教导团上校团长。

1939年4月,奉财政部长宋子文之命,率税警总团及第八军工兵营第三连(爆破连)全体官兵,携一批爆破器材、炸药,交延安八路军总部,支援八路军敌后抗战,并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1940年任税警总团干部教练所教育长,后任税警总团团长。

1941年夏,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经戴笠审查并推荐,奉命赴菲律宾,担任军事观察员。1942年随麦克阿瑟转战西太平洋,任盟军与我国情报及战略协调联络官。1943年晋升少将,并任中华民国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1945年任中华民国驻日本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官,随徐永昌上将等代表中国登上密苏里号战列舰,出席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仪式。其后留在日本担任盟军最高司令部中方代表,参与了对日本战犯的军事审判;期间奉蒋介石之命,劝梅汝璈和向哲浚(均清华学子)两位在审判日本天皇的问题上要保持沉默;1946年担任国防部情报司少将司长、国防部办公厅中将副主任;1948年春任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将教育长;后调任青岛警备司令部中将副司令长官。

       1949年到台湾后,任国防部第二厅第二司司长、情报学校校长、总统府参军处参军;1960年任总统府秘书长兼研发室主任;1963年脱离军政界,到台湾东吴大学任教授,1967年任东大外文系主任、教务长;1977年退休后赴美国定居。

 

(七)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李法寰

7. 李法寰------广西南宁人,曾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留美期间加入美国共产党;疑回国后加入国军,参加抗战;解放前去台湾,军衔为陆军少将;80年代,其子、电影导演李康年曾拍摄纪录片《将军村------陨落的将星》,见证将军村------屏东市胜利新村的历史;该村50年代初,曾居住过30多位去台国民党军将官,其时他们的家庭生活相当艰苦……

 

(八)训练飞行失事的航校教官胡家枚

8. 胡家枚(1904---1934)------山东即墨人;1925年在清华读书时,与冯灿周一起代表中华篮球队,参加过菲律宾远东运动会;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曾在《京副》清华学生会主撰的《上海惨剧特刊》(第一期)上,发表文章《我亲眼所见之上海英捕虐杀华人》;留美先获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S. C.要塞军校军事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步兵专门军校军事学毕业文凭,1930年再获美国陆军航空学校飞行毕业文凭;回国后,曾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师、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少校飞行教官;1934年6月4日,在带一名准字生陈先夫(民国革命先烈陈其美的儿子),与另一教官驾驶的飞机在空中进行角逐训练飞行时相撞,致飞机失控坠地,师生俩一起遇难,时举国震惊、惋惜;有关方面在即墨县为他举行追悼大会;中国图书馆藏有《胡家枚烈士荣哀录》;1933年,他曾在《空军》杂志上发表文章“盲目飞行”; 其父胡介人为即墨商会会长。

 

(九)自感怀才不遇而自杀的吴启诚

9. 吴启诚(1903---1944)------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等;回国后曾任南京中国银行襄理(副经理);后到西北投靠胡宗南,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经理处上校副处长,兼军需实习班副主任、新中国印书馆负责人、边区语文班班主任等;由于处长汪维恒大权独揽,本就有大材小用之感,谁知连小用也不可能的他,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加之家庭压力,于是终日与人豪饮,阔谈戏剧、诗歌等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以寄托愤慨;终于在一次大醉之后,在西京招待所服毒自杀,死前留下一张“布衣吴启诚之墓”的条子,来发泄对国民党统治下社会、军队腐败和胡宗南对他轻视的不满;此事当时在胡宗南集团内部曾引起不小的震动;为补偿吴氏生前遭到的冷遇,胡宗南特为他开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追悼会,灵棚花圈挽联重叠触目,显得格外冠冕肃穆,并亲临主祭并读祭文。

 

(十)“亚洲人民反共联盟”中国(台湾)总会秘书长包华国

10. 包华国(1902---1963)------成都人;1930、1931年获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四川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实业部劳工司科长,后任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团办事处一等秘书;抗战时,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秘书,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设计委员会政治设计组副组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再任三青团中宣处副处长、重庆支团主任,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委员、社会局局长(任职五年零九个月),社会部福利司司长,大同乐会理事,陪都空袭服务总队副总队长,社会部工矿检查处处长,社会保险筹委会副主委;为国际劳工大会第19--22届及第31--33届中国政府代表;为出席亚洲劳工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大会副会长;抗战后任中央社会保险局局长,1948年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年去台,任内政部顾问,参与组织“亚洲人民反共联盟”,任该盟中国总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曾随台湾赴日亲善团访日,与日本部分议员及商界人士往来,并从事日本问题研究,是台湾政府对日关系的重要幕僚;1963年12月25日病逝;主要论著:《战后欧洲政治外交史》《国际政治与中日问题》《中国社会政策》《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对日本之经济制裁方案》《推行民权步各方应有之努力》。

 

(十一)著名金融家沈熙瑞

11. 沈熙瑞------上海人;1928、1929年分获达特茅斯学院工商管理学士、硕士学位;抗战时期,任广西银行董事、常务董事;后曾任中央银行业务局局长,财政部直属中央信托局副局长、局长,纺织品外销委员会主席,美援运用委员会秘书长,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总经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顾问;五十年代后期,曾兼任香港纺织业同业公会副主席,晚年被聘担任逸夫书院顾问等。

 

(十二)“美国福建同乡会”的创始人之一林毓德

12. 林毓德(1902---2004)------福建仙游人,祖籍福州马尾;1924年曾在《清华周刊》318期上发表文章“今后清华国学教育所应取之方针”;193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精通英、德、法语;毕业后留在美国就业,放弃去大公司工作的机会,选择终生为华人社会服务的志向;二战期间,担任过“美国援华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参与发起、创办纽约“美东福建同乡会”并担任过主席、总干事、秘书长,中华公所通事(翻译);该会初创期,环境艰苦,但爱国热情不减,组织乡亲们靠省吃俭用,集资购买药物,寄给祖国,支持前方抗日志士;当年闽侨航海者多,饱受洋人欺侮,同乡会常出面交涉,为乡亲的权益据理力争……使浪迹天涯的福建乡亲有所依靠;该会后经改组,现已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最有实力的爱国侨团之一------“美国福建同乡会”;2004年7月22日林毓德在波士顿以色列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十三)檀香山“中国克恭桥”的捐建者翟克恭

13. 翟克恭(1904---1957)------山西永济人,企业家,少年时代在上海;在校是华北地区有名的足球中锋;1931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初期曾任国立清华大学庶务科主任;任上海交大任副教授时,从事工业经济研究,曾发表《振兴实业之我见》《发展民族工业》等文;转入实业界,任上海申新纺织总公司、福兴面粉总公司和茂兴面粉总公司总管理处总顾问;1947年投资创办上海天元实业公司所属无锡麻毛棉纺织厂,为当时国内麻纺织业的首家企业;1948年侨居美国,协助其子翟九龄博士在费城创办医院,夫人翟玛利博士是他留美时的日籍同学,她早年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翟氏晚年思乡心切,无法回国,于1955年投资2500万美元,在檀香山夏威夷河上建设立体钢架铁桥,取名“中国克恭桥”,为旅美华侨争了光,后因心脏病逝世。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成功湖上也有一座“克恭桥”,是清华校友翟克并为纪念其兄翟克恭捐建的。

 

(十四)广州“新一军公墓”的设计师过元熙

14. 过元熙(1905---?)------无锡人,中国著名建筑师;1929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硕士学位,娶美国女子为妻;回国后在广东工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授,后在广州开设建筑师事务所;过氏和梁思成都曾是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中国馆的筹委、督建人,而且同为三座建筑物其中一座的设计人;1945年受孙立人委托,负责“新一军公墓”(现存残迹)总体设计,并推荐广东一家建筑公司承担建墓工程(土方工程则由600多位日本战俘承担);针对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不足,发表过“新中国建筑之商榷”等文章。解放前夕,估计随妻去美定居。

 

(十五)民国广西省政府秘书长黄中厪

15. 黄中厪--------广西邕阳(南宁)人,曾在华盛顿大学攻读经济学。抗战时期,参加广州市高级知识分子发起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广州抗战教育实践社”的活动,向民众传播抗战知识、道理;解放前夕曾任民国广西省政府秘书长;在香港,参与同驻越南法军联系,策划在越南建立反共复国基地事宜(未成功);后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古晋中华第二中学执教,1954年被聘担任校长;因反动立场,压制学生运动,1955年引发“3.30学潮”,校董会不得不将他解聘;早年与麦朝枢合作主编《大时代中的印度》一书。

 

(十六)香港新亚书院中国文史哲研究所教务长张葆恒

16. 张葆恒(1905---?)------东莞人;1928年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芝加哥大学法理学博士学位,又进伦敦大学进修英国文学;抗战前在中山大学文学院执教;1955---1959年任香港新亚书院中国文史哲研究所教务长(钱穆先生兼任所长),后改任英文系主任。

 

(十七)中国哲学史专家陈元德

17. 陈元德------南昌人,中国哲学史专家,对庄子深有研究;1927年获斯坦福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武大文学院和中正大学法学院任教,后去台湾;所著《中国古代哲学史》(1937年)在大陆、台湾出版、重版五次;注重采用确凿的史料还原古代历史,并采用独特的叙述结构,论述了从夏代至汉初约两千多年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成为同类书籍中较出色的一部;其学术考证新观点有:

 1、神农氏族起源于江南;

 2、庄子生于西元前350年,卒于西元前270年左右,81岁;

 3、荀子为儒家中之最接近孔子思想者。

 

(十八)留学英、法的律师董凤鸣

18.董凤鸣(大约1901---1994)--------江西玉山人,青年时代便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其中以二十年代刊登在《国民快览》上的“爱国雪耻论”最为著名;留学英国,毕业于伦敦大学历史系,后赴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上海开业当律师;解放前夕离沪去台,晚年随子女定居美国;八十年代曾与家乡有关部门联系,有落叶归根之意,惜年迈,夙愿未能实现,1994年在洛杉矶寓所病逝。

 

 

三. 信息无多、去向不清、后况不明的同学

 

(一)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长兄陆坤一

1. 陆坤一------无锡人,陆定一的哥哥;1929年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33年,经苏联与章汉夫一道回国,带回一本英文版《资本论》送给陆定一;       1918年春,陆定一与陆坤一同时投考清华学校,发榜时,哥坤一为正取生,弟定一为备取生;未能如愿后,同年夏,陆定一考取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大前身)预科班(附中?),1922年毕业后,升入上海交大电机科(系)学习,1926年夏毕业。

 

(二)清末两广总督张鸣歧的长子张 

2. 张  (1906---?)------又名张伯勉,山东无棣人;清华军乐队队员;留美先后获得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市政学士、硕士学位,又进入美国国立市政研究所深造;1930年归国后,在天津市政府从事市政工作;期间曾邀请清华学长梁思成(同为清华军乐队队员)参与天津市总体规划方案征集活动;后二人合拟之《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中选,是为梁思成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初次尝试。抗战前,曾任过朱启钤为董事长的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监事;也曾在清华大学政治系执教过;抗战时期疑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供职。 

    他是杀害林觉民等黄花岗烈士的清末两广总督张鸣歧的长子,也是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的伯父;其三弟为中国著名建筑家、北京建筑设计院总设计师张镈;其二妹张锦是著名化学家、北大副校长傅鹰院士的夫人。夫 人。

 

(三)陶瓷专家邵德辉

3. 邵德辉(1905---?)------江西都昌人,1928、1929年分获伊利诺伊大学陶业工程学士、硕士学位,后获麻省理工学院陶业工程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系任教;1933年任江西工业试验所所长,为江西省参加芝加哥世博会的瓷茶业出品人代表;著有《稀土釉的研究》(英文版,1934)一书;1934---1936年,在《化学工程》杂志上发表过《西佛陶瓷厂参观记》《可压均匀滤渣之过滤》等文; 是前浮梁县(今景德镇市在原浮梁县治下)知事邵贤南之子;

 

(四)绯闻人物金通艺

4. 金通艺------别名金游六,上海宝山人,1930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等;1933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系教授,兼光华大学教授时,其妻子李清澂因家庭纠纷,曾到大学吵闹,金氏劝说不从,一怒之下欲用汽车相撞,结果学生鸣不平,致无法在校待下去;据1935年5月3日《苏州明报》,后在外交部亚洲司任第三科科长(此前任驻日本公使馆额外秘书)的金氏,曾经与纸业富商之女,外号“俄罗斯小姐”或“吕宋小姐”的刘煦芬发展婚外恋;妻子不甘心,经常闹事,金氏将她关了起来,拟送家乡发落,被妻弟李傧石解救,金妻就此向法院控告其谋杀,结果金、刘双双被拘;在法庭上二人用英语交换意见,被法警呵斥……此事首都《中国日报》最早报道,一时成为南京街谈巷议;查:1933---1937年,金氏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如:“中日事件失败后国联应如何改造”“英国之国联外交政策”“法国人民阵线内阁之内政外交”“人口与繁荣”等。

 

(五)死于劳教农场的“右派分子”尤千里

5. 尤千里(1904---1963)------原名尤家驹,山东即墨人;1928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铁道管理M.B.A.;尤氏解放前的情况不详;解放后在北京编译社任英文翻译员(十级);反右斗争后,送到京郊清河农场于家岭劳动教养,1961年6月23日死于劳教农场;1978年以后,是否属“平反冤案”对象,情况不详。

 

(六)其他同学

6. 张国安------合肥人;毕业于耶鲁大学政治学系,据说也曾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过;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第21期训导处教务科同上校聘任教官。

 

7. 梁矩章(1905---?)------广东南海人;1928、1930年分获宾夕法尼亚大学运输专业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33年以论文《美国南部铁路对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研究》,获宾大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36年在国立交通大学研究所北平分所出版了著作《铁路发展农工业之方策及其组织》;抗战时在私立广州大学执教,著有《财政学大纲》(中国计政书局1942 年版)。

 

8. 黄 ------又名黄君理,四川新繁(现属成都市)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工程系;抗战前曾在竺可桢先生长校的国立浙江大学任教。

 

9. 崔龙光(1903---?)------广东南海人;毕业于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获伦敦大学道路工程博士学位;抗战前曾任中央大学工学院教授。

 

10. 康振钰----天津人;1930、1931年分获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士、硕士学位;1336年著名民族工商实业家、重庆华西公司总经理胡子昂筹建四川水泥厂,胡氏亲任工程处主任,康氏任副主任;1937年建成年产4.5万吨湿法水泥生产线。

 

11. 毕国箴------山东莱芜人;留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回国后曾任南开大学教授;

 

12. 关锡麟------广东南海人;毕业于欧柏林学院会计学专业;回国后曾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任教;抗战前夕,在复旦大学会计系任教,教授“高级会计” 等课程。

 

13. 史国刚------江苏溧阳人,曾在哈佛大学攻读国际公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的史国刚,曾经批评美国等国家的中立立场;主要论著有:《世界之复兴》《美国宪法之背景及其特点》《历史上的一个教训》等。

 

14. 陈家騄(1906---?)------四川德阳人;留美先读洛威骑兵学校军事速成科,1930年获德土省立陆军学校军事学学士学位;回国后,估计在空军服务;1933---1934年曾在《空军》杂志上,发表《美国空军检阅条例》《高空飞行问题》《驱逐与轰炸》《世界飞机三大纪录》《意国杜黑将军之空战论》《“戎首”之定义》《英国空军之训练与教育》《侦察航空》等文章。  

 

 

四. 留学结束后,线索全无的同学

 

1. 黄恭寿------浙江诸暨人,曾在维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学;是早期加入美国共产党的清华留美生之一。

 

2. 夏文镳------浙江嘉善人;曾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张元济全集》中有“致夏文镳”的信函。

 

3. 陈 ------上海人,曾在欧柏林学院攻读经济学;1926年清华毕业前夕,曾与周自安、梁思忠曾合作论文《中国的音乐》。

 

4. 杨昌龄------无锡人;曾在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1925年,吴宓等主办的《学衡》杂志第39 期上,刊载《威至威斯佳人处僻地诗》(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的8首各具特色的中译诗(旧体),就是他与清华同学张荫麟、贺麟、陈铨、顾谦吉、杨葆昌、董承显、张敷荣共同奉献的精妙之作。《学衡》49期上也有他学生时代,和吴宓、张荫麟、贺麟、陈铨同时翻译的罗色蒂的《愿君常忆我》。

 

5. 刘正炯------江西永新人,先后获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50---1952年可能担任过沪江大学化学系兼职教师。

 

6. 郑骏全------广东中山人;上中等科时,与任之恭同住一室;爱好写作,曾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例如:“各省教育厅业已成立必如何措施始能收其效”“黄寺纪游”“寒假纪事”“丙寅厄匪始末记”“国际语与清华学生”等;1918年作文“岁寒知松柏说”还被学校列为范文;留学与工作经历不详。

 

7. 王国桢(1904---?)------上海昆山人,获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管理学士学位、欧柏林大经济学硕士学位。

 

8. 严荣绪------浙江余姚人;1928年获华盛顿大学银行学学士学位,193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运输专业硕士学位。

 

9. 刘建华------别名约瑟,福州人,留学先获欧柏林大学英文学士学位,1930年又获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10. 刘家骐------上海人,1930、1931年分获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学位。

 

11. 黄海清------湖北江陵人;毕业于俄勒冈大学畜牧专业。

 

12. 黄  ------四川邻水人;留美攻读哲学专业,就读于何大学不详。

 

 

 (由于被介绍人的生活年代距今过于久远,上述史料来源复杂,本文出错在所难免,故仅供读者参考;欢迎专家、知情者对有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元亨利' 的评论 : 忘了是在哪儿看到的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刚上了1926年庚款生入境档案,只知道一个人,任之恭,看了这篇,又找到好几个,还有很多,慢慢对。你还有其它几篇,都可以对比英文,太谢谢了!这些文章原作者是谁?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5. 刘正炯------江西永新人,先后获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50---1952年可能担任过沪江大学化学系兼职教师。
刘伯伯与家父极为熟悉。
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技正,中央工业专科学校附属机械厂厂长,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工务局道路处技术专员。
解放后任贵州工学院机械系系主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