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洋奴思想比较严重(阿拉自家先讲一句免得有人寻吼势),把个“证”非得按照外国人的习惯说成“卡”(card),如煤球卡小菜卡,但吃饭事情实在太大,就不敢卡而还是说成了购粮“证”,但还是决不说成“本儿”。
不过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全国人民也一样地说“银行卡”“信用卡”,没见哪位非二二地称“我那信用本儿银行本儿”,说笑,别介意。
这张鱼票显然比较粗糙,不像粮票那样印制精良,我想是因为这鱼票是一次性使用,马虎点没事,但是画得挺形象,一条鱼使得谁也不会搞错,包括买的卖的。
煤是国家一类调配物资,同时也是生活必需品, 兼顾国家个人利益,定量定点供应,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江南新村是没有管道煤气的,先是烧的煤球后来改为煤饼即蜂窝煤,只能到大木桥路零陵路口那家煤球店去买,凭煤球卡,到底定量是多少还真的记不住了,老早是由人送的当然收费,后来不知啥原因不送了,我在十一二岁时就和阿哥(大我三岁)一起去排队买煤球然后抬回来,买多了还得抬几次,所以我的挑抬不是广阔天地里才开始练的。
购粮证,上海人也不知何故没说成“购粮卡”。买米买面粉很长时间是不许自说自话乱找粮店的,阿拉屋里厢规定个是到18粮店,现在拆了, 就是四号线零陵路大木桥路站那个地方。光有粮票不行还得加上购粮证,钞票自然不能没有,梗米一角七分三和一角六分四了两种,籼米一角四分三搭至一角五分七两种,梗米可不是随便买的啊,一个号头几斤我忘记了。
副食品供应证,俗称小菜卡是也, 用处很大,未必只用于买蔬菜,因为上海除了那三年,蔬菜供应均属OK,小菜卡的功效就多种了,很重要的是买豆制品,实在不明白上海为什么以“旬”为单位,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有啥好处?搞勿清爽。 买了豆制品, 营业员在卡上按个戳儿表示买过了,所幸我有个中学同学腿脚不好(俗称翘脚),在零陵路小菜场卖豆腐,我妈去买豆制品1有时也会得到照应,比如买得多戳儿按得少些。
鸡蛋不是所有时间敞开供应, 所以就有了蛋票的存在。
回忆过去是为好白相,既非控诉也不是赞扬, 别做政治上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