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搞卫生 (转载的)

(2015-01-11 04:27:12) 下一个





2012年是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第60个年头,那些年全民动员搞卫生的往事老上海人想必不会忘记。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当年消灭麻雀是上海“除四害”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活动,大家敲锣打鼓,用“轰、打、毒、掏”的综合战术,给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当然,这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走过的一段弯路,不过“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搞卫生原是防细菌战
当年为什么要全民动员搞卫生?搞卫生又为什么要和爱祖国联系在一起呢?这就要从解放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说起。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从1952年1月28日开始,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发现有敌机投下的大量苍蝇、跳蚤和蜘蛛;同年2月29日至3月5日,美军飞机侵入我国东北上空,撒下带有细菌的昆虫、树叶等动植物达40多次。对此,我国卫生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专家组成了调查小组,亲临现场采集样本,经鉴定,这些昆虫样本上都带有能导致恶性传染病发生的细菌。也就是说,美国侵略者实施了细菌战。后来,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等7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于是在3月14日,当时的国家政务院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中央防疫委员会主任,毛泽东主席还专门题了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就这样在全国开展了起来。
其实上海一解放,上海市政府就开始着手建立群众性卫生运动的组织体系。1949年5月30日,陈毅同志和粟裕同志签署的军管会卫字第一号布告,就是预防夏令传染病。当时上海地区最厉害的传染病是天花和霍乱。陈毅和粟裕下令部队医务人员参与、组织300多支防疫注射队,为广大市民接种疫苗,及时遏制了霍乱的流行。为了扭转上海地区的卫生状况,1950年1月,成立了上海市清洁委员会,由时任副市长的潘汉年同志担任主任委员。上海的清洁卫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扫除成为上海市民经常性的集体活动。
在抗美援朝反细菌战的时代要求下,上海市的清洁卫生运动改为防疫卫生运动,大扫除也升级为消灭病虫害,进而又提升为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1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上海市爱国卫生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加上“运动”这个关键词,就是要号召和动员广大民众来参与这项持续而有声势的、利国利民的、改造中国的卫生工作。
  大家一起“除四害”  说到爱国卫生运动,老上海一定还记得消灭“四害”的往事。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麻雀曾是“四害”之一,分别为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进入60年代后,“四害”名单上的麻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臭虫。尽管麻雀被列入“四害”的时间不长,但是老上海们对打麻雀的记忆却特别深刻。  这是节目组找到的1958年4月27日全市打麻雀的广播录音:  “围剿麻雀的战鼓响了,上海的麻雀末日到来了。剿雀大军们严密组织好你们的作战部队,周密部署,严阵以待,绝不放麻雀过门;阵地部队按人分片负责,看见麻雀就追捕,坚守在阵地范围内,坚持在作战岗位上,不让麻雀有一点避难空隙。”  那是一场人民战争,很多上海老人是当年消灭麻雀的积极分子。他们那时有的从家里拿了铅桶、面盆当锣鼓敲,有的爬到屋顶挥动红旗,目的就是不让麻雀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在大家齐心协力下,麻雀纷纷掉落地上。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盛和林先生至今还记得,当年被捕杀的麻雀成筐成车地送到他们学校,作为生物系学生的解剖教材,但由于数量太多,让师生们招架不住,以至于来不及处理而发了臭。  那一年,上海开展了两次大规模消灭麻雀活动,近580万上海市民参加,消灭麻雀62万多只。据史志记载,在上海消灭麻雀活动中,共有72人受伤,5人因误食了毒麻雀的米而中毒死亡。据房管部门统计,因人们爬屋顶捉麻雀或摇旗呐喊,损坏瓦片达100万块以上。科学家为麻雀鸣不平  麻雀为何要人人喊打,又为何被平反?节目组在半个世纪前的报刊上找到了答案。  1956年1月8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麻雀的害处和消灭它的方法》,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研究员郑作新。文章说:“据我们饲养试验,一只体重约六钱多的麻雀,每天所吃的谷子约二钱,为身体的四分之一强,根据这个数字推算,一只麻雀一年消耗谷物约四斤。在野外活动的麻雀,因为终日飞翔跳跃,食量当更大,被它们吃掉和糟蹋掉的粮食一定更多。”  四天以后的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除四害》社论。社论完全引用了郑作新文章里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全国被麻雀吃掉和损坏的粮食数量不比老鼠少”的结论。那么老鼠吃掉的粮食是多少呢?是3.5亿多斤。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所以,“吃粮食不比老鼠少”的麻雀,自然就成了人民公敌,被列入“四害”名单。  然而,就在麻雀被大批消灭之后,很多地方的病虫灾害却日益严重起来,一批科学家开始上书,要求为麻雀平反,这其中也包括郑作新先生。现今,中科院动物所拍摄的电视片中有这样的描述:“曾经遍布城乡、数量众多的麻雀不幸被列为四种有害动物之一,并遭到大规模灭杀,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就在这时,郑作新和同事们顶着世俗观念的压力,深入农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始对麻雀进行了调研,通过对848份标本进行解剖、鉴别和分析,他们发现,身披恶名的麻雀,仅在七八月间才啄食庄稼,而秋收后的整个冬天它都以草籽为食,让人惊讶的是,每到春天,它们都会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对农业害虫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终,科学家们为麻雀平反的意见被中央接受,1960年3月18日,麻雀被正式正名,不再是“四害”之一了。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改善了环境,减少了疾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还移风易俗,使广大民众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