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写了篇北方的麦收之联想, 兄弟我南北方农村都是混过的, 多少有些发言权, 说得对分文不取,说得不对随便批评, 不过别骂.
上来先得说的一是北方的麦收与南方的双抢, 不在一个数量级, 水稻田的双抢要辛苦得多; 第二, 你不能不佩服南方的女人们, 那个耐劳那个坚韧不拔.
北方的”麦收”, 一个字”收”, 南方的”双”一收一种, 分明地说出了差别, 当然北方在收了之后还是种点什么的, 但是在”之后”, 这个”之”可能长达好几天乃至十天半月, 而南方的”抢”说明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先”抢收”而”立马抢种”, 不抢就没时间了, 究其原因, 成也肖何柏也肖何, 怪只怪南方天气太暖和,南方的南造成的气温高于北方, 水稻就可以种两季甚至三季, 哪位听到过双季麦?
见过四川半卖半介绍嫁到河南的媳妇,所嫁男孩子并非残缺智障,相当一部分是成分不咋的,可女孩到了河南感觉还真不错,第一无需爬坡上坎,第二没有水稻就不要赤脚弯腰下田三百天,第三北方并不需要女人那么多的下地干活,这是一段插话,但也说明南北农活的差别。
顾名思义,抢收抢种名曰双抢,个人的经历,大约清晨四点起床,天还没亮呢,摸黑去秧田拔秧,然后挑回家放屋里并弄早饭,吃完早饭拿上镰刀去割稻,割好的稻有时是直接在稻田用打稻桶打也有挑回晒谷场的,挑湿稻是用南方的粗话说是累掉卵的活,带上水重多了不说,关键是挑湿稻不能停,无论多远必须一口气到达,一停下来就会有好些稻谷掉下来,这打谷及挑稻绝对是男劳力干的活,即便妇女能顶办边天男人能做女人也能做的年头,好像也没让女人去干。上午的割稻结束后,回家吃午饭,那早上拔的秧不还在家里放着吗?之所以放室内,是为了不被太阳晒,对不起了,此刻的太阳光芒的四射,并不受到欢迎,只是不能说,怕政治上犯忌。午饭后挑上在家的稻秧,去上午割稻的地方,此时这块地已由男社员牵牛耙过了,插秧就开始了,插到什么时候?上午割了多少下午就得插完,插完为止,晚上九点十点很正常,两头摸黑进出家门。那么白天呢?七月份的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脚底下是水温不低的水稻田,弯腰弓背十几个小时,水中蚂蟥在你腿上盘绕,走上田埂说不定就已经是鲜血淋淋,上晒下泡,男社员们个个赤膊就一条短裤(如果许可的话,恨不得这条短裤都免掉),女社员好歹也得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上衣。暑天无君子,你若是那时到南方哪个生产队,看到一位上海女知青穿着一条很短很短的短裤,两腿粘满泥巴,光着脚丫,上身只是一件上海人说的方领衫,在村子里走,别奇怪,天热活累,顾不了那么多了。割稻插秧,女人好像就是比男人强,这女人的身体就是柔软些,弯腰的时间就能够长些吧。
这么南北的麦收双抢一比,着实佩服的南方的女人,这水稻的种植,绝大部门时间需要弯腰弓背,女人就是比男人强,这也可能是南方的女人在家中地位可以强些的原因之一吧。
与学校不同的是,生产队里没有周末,没有假日,而且需要出早工和上夜班。最艰苦的是每年的“双抢”季节,即是一边抢收小麦,一边抢种水稻。因为收和种都必须在五月份完成,所以又叫“大战红五月”。其次就是秋收,也是边收边种,不过是收完水稻再种水稻,名曰“双季稻”。记得回到生产队后的头一年“双抢”,白天在田地里挥汗如雨收割麦子,已经精疲力尽了,晚上又马不停蹄地打麦子,翻麦草。终因劳累过度,倒在打麦场上,众人离去时没有理我。直到守粮仓的人来查夜时听见鼾声,才发现有人未归,踹了几脚把我踢醒。我揉揉眼睛,从麦堆里站起来,在黑夜里东倒西歪地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