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鞍钢六位前辈的简历

(2014-10-15 12:17:05) 下一个


    靳树梁,冶金学家,炼铁专家,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年改称院士)。40年代他极积开拓小型高炉技术,并取得突出成绩,使威远铁厂的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居当时中国同类型高炉之冠。靳树梁多年从事高炉强化理论研究,开拓了承德钢铁公司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在办学中,他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厂校结合,领导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体制;主编了第一本结合中国实际的《现代炼铁学》。
189941日生于河北省徐水县。
19121919年在河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及北洋大学学习。
19191936年任扬子机器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鞍钢
19361938年经资源委员会派赴德国考查。
19381939年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工程师
19391940年云南钢铁厂工程师兼化铁股股长
19401946年威远铁厂厂长。
19461948年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本溪办事处处长、鞍山钢铁公司第一协理。
19481950年鞍山钢铁公司顾问、本溪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兼计划处副处长。
19501964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196475日于沈阳逝世。
杨树棠,19099月生于河北省宣化县。1934年毕业于天津国立北洋大学,1937-1939年赴德国克虏伯炼钢厂实习,1939年赴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参观学习,曾任鞍钢公司副经理、国家一级工程师。
王之玺是云南钢铁厂创建者之一;制订解放初鞍山钢铁公司复工计划并参加组织实施;参加建国初期鞍钢扩建设计的审查;推行技术管理,组织制订我国第一套钢铁产品标准和全国统一的钢铁生产操作要点;组织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成功;参加筹建中国金属学会,开拓学会国内外学术交流。王之玺对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技术改造、长远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过重要建议。王之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立第一小学。
1924年毕业于保定第六中学,随即考入北洋大学预科。
1929年暑假,他随地质教授冯景兰到龙烟铁矿考察,在冯的薰陶下,对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王之。
1931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矿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317月,王之玺由学校介绍到东北矿务局的复州湾煤矿工作,两个月后发生·一八事变,11月,日军接管了煤矿,他借口回家探亲,于年底前回到河北故乡。
1932年初,经同学介绍到汉口六河沟铁厂工作,实现了从事钢铁工业的夙愿。经半年多工作学习,被提升为工程师。当时铁厂生铁成本高,企业亏损。他怀着钢铁救国的信念,为进一步深造,于19348月赴英国雪菲尔德大学钢铁冶金系学习,主要进修与钢铁专业有关的课程,一年后即进行钢表面硬化的研究工作;假期中则到维克斯特钢厂和匹赤头皂普钢厂实习炼钢和钢材加工,为提高自己的钢铁冶金理论基础和钢铁生产技术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6年秋他学成回国,随即应上海新和兴钢铁公司(上钢三厂前身)总经理王尔绹之聘,赴沪工作,任副厂长。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筹建中央钢铁厂。王之玺于1937年初离沪参加该厂筹备委员会工作,任矿冶专门委员。同年5月,在参加审查德国提出的初步设计后,参加技术代表团,在严恩棫的率领下赴德商谈技术设计。谈判结束后,他到德国克虏伯公司宝伯克炼钢厂实习倾动式平炉炼钢和特钢厂平炉、电炉双联炼钢技术。
1938年初,抗战声急,王之玺、严恩械、靳树梁、刘刚四人申请提前回国参加抗战。同年4月返抵武汉。当时中央钢铁厂已被迫停建。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也已迁到武汉,并与兵工署联合组成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拟拆迁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有关设备到四川重建。他当即被派参加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工作,参与解决拆迁中的技术问题。由于考虑到运输能力有限、后方资源和建厂条件较差的情况,在严恩械的建议下,决定改拆六河沟铁厂的100吨高炉,选拆汉阳铁厂30吨平炉部分关键设备和除初轧外的全部轧钢设备,以及机修和耐火材料等设备。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选定设备大部分及时运到重庆,为大渡口建厂创造了条件。1938年秋,王之玺与迁建人员一起撤至重庆,参加大渡口钢铁厂建厂规划的制订工作和炼钢厂的设计工作。
1938年,资源委员会决定筹建云南钢铁厂。12月,王之玺被调往昆明参加该厂的筹建工作。1940年秋,建厂工作暂停,他于11月被派往陕、甘地区会同地质人员进行煤铁资源调查工作。19419月,他又被调回昆明,继续参加云南钢铁厂的建设工作。
1944年初,资源委员会组织高级技术人员代表团赴美考察。他被派考察钢铁工业,先在纽约、华盛顿搜集美国各钢铁厂设备、规模以及美国钢铁协会战时钢铁质量标准等资料,而后到匹兹堡琼斯洛夫林钢铁公司所属的两个钢铁厂参观学习。在此期间,由王宠佑介绍,他被接纳为美国矿冶学会正式会员。
1945年初回国后,他被借调到战时生产局任材料处副处长,协助美国钢铁代表团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512月他被派参加资源委员会组织的考察团到海南岛调查榆林、石碌两铁矿和东方水电站。19463月他被任命为资源委员会钢铁组副组长,负责钢铁工业全面工作。
同年冬,王之玺随资源委员会钱昌照主任赴华北、东北等地视察。回南京后被任命为鞍山钢铁公司协理(即副经理)。19474月赴鞍山就任,主管技术与业务方面的工作。
鞍山解放时,大部分技术人员离鞍,他同五位协理和二十几位青年技术人员未走。解放后到安东(即今丹东)学习了几个月。19489月调往哈尔滨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工作。同年11月,沈阳解放。12月他调回鞍山,参加鞍钢恢复生产工作。
19498月,王之玺当选为东北区人民代表,并被任命为东北人民政府候补委员。
1950年初,鞍钢恢复生产后,他调到沈阳东北工业部工作,评为一级工程师,兼任计划处副处长,参与东北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并继续参与鞍钢生产计划安排和扩建计划的审查等工作。
1952年冬,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撤销,他调到北京中央重工业部工作,任生产技术司副司长。19566月冶金工业部成立,他先后任技术司副司长、钢铁司副司长、科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王之玺曾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三届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并任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冶金组组长。他曾先后被选为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1979—1984)、副理事长、荣誉会员。1984年离休。离休后任冶金工业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应聘为东北工学院名誉教授、武汉钢铁学院顾问。
李松堂,1908年出生,江苏睢宁人。著名轧钢专家。曾当选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实用轧钢机械学》,并有重要学术论文十余篇。
李松堂,1908年出生,江苏睢宁人。著名轧钢专家。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6月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机电系。
1937年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冶金系留学,并到克虏伯钢铁厂实习。回国后先后在重庆第24兵工厂、资渝钢铁厂、石景山钢铁厂作协术工作,曾任资源委员会南京中央钢铁厂实习员、兵工署重庆第二十四厂第二轧钢部主任、重庆资渝钢铁厂轧钢厂主任。
194610月任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协理。
建国后,积极参加鞍钢恢复生产工作,同时协助本溪、抚顺两个特殊钢厂恢复生产。1955年后,一直从事鞍钢设计方面领导工作,对鞍钢的改扩建、新建工程项目做出积极贡献。历任鞍山钢铁公司轧钢部总工程师、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鞍山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鞍山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01月至19834月任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1985年离休。
1989年任轧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0年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毛鹤年(19111988)中国电力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1 923日生于北京,1988102日卒于同地。1933 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留校任助教。193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工程硕士学位,19361938年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电机制造厂及克虏伯钢铁厂爱森电厂任见习工程师。1939年回国后曾任昆明电工器材厂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冀北电力公司技术室主任、鞍山钢铁公司协理兼动力所长。1948年后历任东北电业管理局总工程师,燃料工业部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电力建设总局、电力建设研究所、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电力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委员、国际大电网会议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董事长等职。
邵象华,冶金学家、冶金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设计并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新型平炉。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鞍钢恢复生产和建立技术管理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开发了超低碳不锈钢、含稀土和铌的钢种及新型合金的生产工艺,创立了从废钢渣和铁水中提取铌的独特工艺,开发了用氧气转炉冶炼中碳铁合金、转炉炼钢底吹煤氧等项重大工艺,并开展了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中国钢铁科技进步和钢铁生产建设咨询作出重要贡献。
19132月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32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杭州市
19321934年 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
1934193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先后获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及冶金硕士学位
19371938年 参加筹建中的资源委员会中央钢铁厂工作。
1938年调昆明中央机器厂,筹建耐火材料车间与理化实验室。
19391940年 任武汉大学冶金教授。
19411945年 任资源委员会电化冶炼厂第四厂(炼钢厂)厂长。
19451946年 受资源委员会派遣赴东北接收钢铁企业。
19471948年 任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协理兼制钢所所长。
19481958年 鞍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先后兼任炼钢厂生产技术副厂长、鞍钢技术处处长等。
1958年~ 冶金部钢铁研究院,先后担任炼钢研究室主任、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院技术顾问等.
邵象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32118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