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漯河附近一些古迹

(2013-11-09 14:04:50) 下一个
前些日子贴了一份河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清单,不过我记得有些只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几次回国也到了漯河附近有一些地方瞅瞅,弄些照片加点介绍。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小商河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小商桥原位于历代官道上,桥为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2001年06月25日,小商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存,因地处贾湖村而得名的一处遗址。呈近圆形,总面积5.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经七次发掘,发现大批遗迹、遗物。出土文物及标本数千件,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动物骨骼及植物颗粒和果核。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这里自古以来气候湿润,河流纵横,便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境地。






清朝初期,北舞渡镇的商贸活动盛极一时,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云集此地,为了迎来送往、商贾联谊,两地商人合资兴建了山陕会馆。中国历史上的会馆,兴起于明朝,鼎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国。蕴涵着乡音、乡情的会馆,以其人文气韵的独特,已成为中外游客眼中的新景观。作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它被誉为“河南清代牌楼建筑之冠”。







这个召字应该读成“shao"而不是 "Zhao", 《左传》所记载的”召陵之盟“即发生在这儿。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齐桓公又进兵到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齐桓公退军到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南)齐桓公见不能用强力屈楚,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彼岸寺碑,亦称彼岸寺经幢,位于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实验中学校园内,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碑原建造于原彼岸寺内,记载该寺的发展及一些佛经,为北宋时所建。其建筑自上而下分别为碑顶、造像碑、篆文碑、基座和底盘,其雕像奇异,为现存罕见的宋朝前期的佛教石雕作品[1]





许慎(约58一约147),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漯河)人,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等。因他所著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我没找到在许慎墓照得照片,只有用当地一所私立中学的幌子充数了。



箕子,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名胥余,作为中华第一哲人,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河南省西华县有箕子台一座,原址位于县城东南,为箕子被纣王流放后读书之所。西华县城在漯河东北50多公里,我在那儿呆过好些年,西华县城又称”女娲城“,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县城西北201几里有个地名叫红花的,传说是女娲补天剩下的花石头。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陵墓位于淮阳县城以北的蔡河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真正可能的古迹大概就是底下照片里的土堆。



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是纪念孔子当年厄于陈蔡绝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加之孔子在陈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宋一生的困苦与艰辛。现存弦歌台,为清乾隆四十八年重修。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周口市中州路沙颍河北岸,是“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周口八景之冠”。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关帝庙本名“山陕会馆”。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乾隆、嘉庆时多次扩 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历时145年。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58米,面积达12590平方米,占地20余亩。整座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结构严谨,极富神韵。




每每回国必到河南,尽可能转悠些地方,看看大好河山与名胜古迹,河南实在古迹是多,随便到那儿都可以找点,哪怕是个地名,也能说出一大串由来,从而引出一段历史,有个念头,过几年退休后,到河南走一个三国遗址游,即便只是个地名,也得看一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