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世界周刊」1445期上海的退房報道,感到很好笑,但不驚訝,因為中國的房地產本就不靠市場調節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你到市場去買樣東西,無論貴賤,除非你和店家說好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退貨,否則你買好了東西,發票上清清白白地蓋上「銀貨兩訖」的戳兒,店門口貼有「貨物出門概不負責」等字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了之後價格上漲了?你一邊偷著樂去吧,要是第二天價格跌下了?就自認倒楣吧。
可國內的「房市」倒好,價格和市場好像不是那麼關聯,一個勁兒建房,賣不掉歸賣不掉,價格還是要往上漲,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造成廣大人民心目中「房價怎麼會跌?」本來人的心理就是買漲不買跌的, 連續尤其這幾年上海的房價像乘坐了「神五、神六」火箭般地上竄,小民百姓唯恐再漲,想盡辦法籌錢買個房,總希望在漲得更高之前把「房事」搞定。這不更就推波助瀾地使房價再上一層樓?
誰料想政府不定什麼時候來個「政策」,房地產開發商可以不管「市場」咋動,但不能不管「首長」咋說,房價只好隨著政府的意志下調了。辛辛苦苦弄了錢買了房的小民百姓這下傻眼了,「嘿,我上月才買的房,還沒建好呢,咋說降就降了?…」
因為房價不是真正由市場調節而是與政府的政策掛鉤的,憤憤不平者用句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採取「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的方式,你不遵循市場規律,那我就不管什麼「銀貨兩訖」,咱只能靠「江湖規矩」找你開發商「鬧」去,到政府去討個「說法」去,鬧大了也許政府會出頭。我想這就是退房戶的心態吧。(转载自《世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