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十年妈咪心之前
当妈难当个在美国的中国妈更难
养孩子的父母没几个不希望自己的娃儿长大能成龙成风的,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要上大学了,突然跟你说:“妈,我想报考离家远的大学。”那时候,当妈的心理是什么滋味,不用说都猜得出来。这是孩子给你个想法,如果遇到那位看着当妈的满心欢喜端着孩子从前爱吃的饭菜到宿舍探望他时,他竟躲着不见,或是不住地催他妈“快点儿走吧。”,那时候当妈的心是什么样儿?我想都不敢想。
值得一看的摘记:
做父母的不欠他们
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的儿女一分钟时间,半分力气,不欠昼夜不停地为他们开车的义务,不欠他们的音乐课、网球课和昂贵的自行车,当他们长到16岁时,不欠他们的摩托车或小汽车;他们学校毕业后,不欠他们去欧洲的旅游费用。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用分期付款的办法买房子所需的首付款,也不欠他们购买家具的钱。他们没有给儿女照看孩子的义务。无论做父母的多么有钱,他们也不欠他们儿女一份遗产。
既然如此,是不是做父母的就什么也不欠他们儿女的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的确欠儿女许多东西。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如果把一个生命带到了人间,就欠了这孩子一些东西,若你能把他应得到的东西给他,他也就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传给你的孙儿孙女。
看了这几段话,我感触很深,在孩子熟睡的时候,在等待他上课的间歇,在任何一个可以连接到电脑的地方,我之所以不顾困倦一直写下去,这其中的原因就有这一点,是我把那个小生命带到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来的,当妈的的确欠了他很多很多。
下面是我们那个好学区的一位中学老师关于学校教育的评论:
教育的目的远远比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些狭窄的目标要多得多,它同样要为了孩子的需要打开他们的眼界,和重视他人的权利。
这让我更加肯定了这一点,对孩子的教育绝对不仅仅是书本和考试那么简单,对学校如此,对做父母的更是如此。
再看看台湾教育网上怎么说的
过半数的受访学生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五成学生对现在的自己感到不满意,三成受访学生对未来没有信心。摘自天下杂志对学生品格教育调查。
在自信乐观诚信负责和勇气,和学历英文电脑金钱英俊的天平上,你觉得那一边更重呢?
新世纪人才三大能力变身:学业能力,个人能力,(包括:沟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适应和终身学习)公民能力(包括负责自律诚信,尊重他人,理解欣赏多元文化)
在中国的父母一定会很好奇生活在美国的小孩子的学校教育是怎样的?这是无法用几句话说清楚地,可是当我打开小孩从幼稚园开始学校的每学期的学生成绩回报单时,我发现,原来除了英文数学等几个固定科目外,学习习惯,社交知识等其他评价内容加起来足足有几十项,原来成绩单上,我们当家长看到的决不仅仅是自己以为无比重要的那几个成绩。我看到了密密麻麻几十条对小孩的整个学年的评价,逐条给分,一目了然,那架势,跟孩子他姥爷在国内凭职称比起来,毫不逊色。更让我印象深的居然是以下几项:
学前班评估:
阅读准备,语言发展,算术准备,身体发展,社交发展。
社交发展:
和小朋友交往(一起玩儿)
照顾自己的东西
自己上厕所
离开父母不害怕
分享,轮流
接受轻微不如意而不流眼泪
用请谢谢等词
听不打断人说话
幼稚园评估:
语言,(阅读,写作)
算术,体育
社交行为发展: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我控制能力体现
遵守规则
与同学合作玩儿一起做事
专心
作业手工做事整洁
按时完成作业
学业上表现努力
有关公民教育居然贯穿整个年级,从幼稚园到小学四年级,从没间断
公民教育: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与他人合作(做事,玩乐)
自我控制
遵守规则
尊重他人权利,感觉,和物品
参加课上讨论和活动
再看看幼稚园家长手册
学生们学习的许多东西在学校的课本中是没有的。以下十个重要的技能是家长可以教的,因为它们知道学生们要学的和他们要做的,和必须要学习的。
自信:自认为可以做到(confidence)
自觉:想要去做 (motivation)
努力:希望好好去做 (effort)
责任:做正确的事 (responsibility)
自发:赴之行动 (initiative)
毅力:坚持到底 (perseverance)
关爱:对他人关心 (caring)
合作:与他人一起做事 (teamwork)
常识:正确判断 (common sense)
处事能力:运用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problem solving)
孩子真的能被这一条条检验标准鉴定成功的话,当家长的可当真就省心了。以下的那些让人看了心寒的消息就会少而又少了。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说到了新闻中报道的一位青春的女大学生突然自杀的事情,没想到,那孩子的父母居然跟朋友认识,这让我们这些从来都以学习刻苦优秀自居的亚裔学生父母感到一阵阵震惊。
以下便是有关亚裔在美学生压力调查的报告摘录:
受到新时代挑战,被外界视为校园模范的亚裔学生夹在亚裔价值观和美国社会现实之间,他们承受着比其他族群更大的无形压力。例如康乃尔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1996年以来该校21名学生自杀,13名是亚裔。
难道真的让孩子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吗?看看我们这些当家长的都干了些什么。面对那些还没有绽放就过早凋零的年轻的心,我突然发现,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当家长对成功的强大期望,把他们最终逼上了绝路。当妈的当真就不会犯错吗?
虽然住在亚裔居多的加州硅谷,回顾在美国生活的这些年,每逢假日,在公园里,森林中,爬山戏水的人群里,我见到的亚裔面孔,或者说是华人面孔,少之又少。在登山的途中,我们全家还开玩笑地解释说:“那是华人或亚裔都去补习学校了。”
当妈的在孩子上中学的时候,除了学习,最担心的莫过于结交男女朋友谈恋爱了。一味地奉劝孩子努力读书拿好成绩,上名校,哪怕是参加课外活动服务这些事也只有一个单纯的功利目的:为了上名校。可是这些缺少社交经验恋爱经验的孩子,一进入大学,很多人都会有孤独感包括感情上的挫败感。一位成功人士的女儿就是因为跟男朋友吵了一次罪,扭头登上学校的高楼,纵身一跃。这件事虽过去半年多,可现在想起来真的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如果一味地限制孩子感情上的发展,粗暴地阻止和异性的正常交往,谁能保证,下一个从高楼一跃而下的不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呢?
作为移民在外的华裔家长,我也常常感到困惑,特别是看到有些小孩子周末被逼迫送到中文学校,星期五的晚上,为了大人孩子一同赶周末中文学校的作业, 这个美好周末的晚上成了灰色的星期五。在自己心中还存着对故土的一丝眷恋和感情的同时,在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跟自己一样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热爱的同时,当父母的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凭什么要把自己的这种理想强加在一个在另一那片土地上生长的孩子头上,强迫他们接受华人文化并不是让他们真心热爱中华文化的有效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小孩子口中愤愤地吐露出这样一句话:“我恨学中文。”
这只是学中文的一个小例子,可是其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当家长的就是无意中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喜好甚至是人生理想,毫无顾忌地希望下一代接受。也许愿望是好的,可是效果全无。还有什么我的所有都为你牺牲,你是全家唯一的希望,这些看似善意的想法,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牺牲奉献给孩子,是对孩子的爱,这种爱应该是无条件无回报。如果孩子那天聪明起来了反问起来:“你那么喜欢上名校,干吗不自己去考?你那么喜欢中国文化干吗要移民到这里?”做家长的能给出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吗?
在中国出生上学工作,在东南亚成家生活,在北美一住至今,身为一个华裔小孩的妈妈,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对于抚育小孩,我困惑过,不解过,在摸索中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跟朋友聊天,调整着自己。
从东南亚到北美,跟着小孩儿一起长大的我,积累了一篇篇短文,有孩子学校生活的,成长中的烦恼,当妈的烦恼,还有许多没当妈时,想都像想不到的事情。洋洋洒洒十几万字,两百篇,费了心思,搅尽了脑汁儿,琢磨着跟孩子相处这点儿事儿。什么成龙成凤先别想,日后孩子大了,不想方设法躲着自己就当是造化了。当妈妈不容易,学着当个好妈妈就更不容易了。
我从儿子一岁多起就与他亦儿亦友地交往,如今一路上走过来,他11岁时就开始给我很多人生的重要建议和帮助了,如今他14岁更是几乎和我亦兄亦友了,他上什麽班什麽课都由他自己决定,他刚上完7 年级因为迁移就决定上9年级了,我劝他上8年级他不同意,他还从不上课外班,因为周末是他踢足球的时间,并在他的强烈提议下我也得在周末做点健身活动,我选择了中老年芭蕾舞班,他强忍着笑,但还是很支持了。7岁时催着我买钢琴弹了几年就不学了,如今只是兴趣来了偶尔弹弹而已。如今我到内华达州培训一个月,他住在专门收留小留学生的一个家庭里,每过几天都来邮件问我的学习情况和详细介绍他周边生活的每一个人:包括一个不爱理人a little reclusive的大男孩和两只猫,其中一个猫is a very very very cautious and on edge cat,很有趣。我回他邮件全用中文。
今天又来邮件叮嘱我如果在培训中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开着笔记本在www.dictionary.com上马上查阅,还说我应该用录音笔把所有的内容录下来以后复习等等。一个好孩子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鼓励和带领我们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落伍的好老师呢。
Realizing it's not easy to parent a bicultural kid is the first step to be a good parent. Good article--keep writing!
不好意思,让您费神了,多谢光顾。
不必对自己这么苛刻,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很多事情欠与不欠也不是能用斤斗衡量的,尽心尽力就是了。谢谢关注。
三月檀香
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概念就是,“老子生你出来,才是对你的恩典,你该报答老子才对”。
所以我,一方面对我女儿有愧疚,另一方面又觉得欠我爹妈的。我才是那个夹在两种文化当中的可怜虫:)
对于学中文这样的事,感情和兴趣比单纯地push更重要。我儿子也说过不喜欢上中文学校,那仅仅是因为学校设在高中,教室不funny而已。对中文,他的喜爱来源于我们平日里对他进行的文化影响。我们并不是要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相反,在教导他中国文化的同时,我们一再强调北美文化也有很多优秀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并且注意扬长避短,包括对中国文化一样。我觉得只有这样客观的态度才能让中华文化赢得孩子对她的尊重。
有些中国家长刻意回避中国文化的糟粕,将来孩子长大了,了解了以后,会不会对从前学过的所有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呢?再有些家长,自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评价就常常是负面的,还能指望他们的孩子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吗?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家长,大概对自己是中国人后代这个事实也不care了吧,那就另当别论了。
同意。实际上是父母未经孩子同意,就把他们带到纷繁人世。养育十八年尽了义务,又从儿女的成长中得到很多乐趣和成就感。父母实在是不该再由着自己的性子在精神上情感上再向孩子索要什么。
很同意。
愿意做中国式还是美国式妈妈是家长的选择,不是孩子的选择,愿意捧着菜去宿舍也是。无论你对别人如何,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你可以同样要求别人的理由。就事论事,孩子那边自然有孩子要体谅和反省的事情,但是母亲这边也一样,为什么只想到表达自己的母爱,没有顾到孩子目前的环境是不是适合这样表达。
父母不欠孩子的,没错,不过孩子也不欠父母的。当初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的选择,尽父母的责任,是生物和人类社会的义务。
所以父母也不要把自己塑造成无辜的怨妇。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尽自己的责任,享受彼此之间的联系,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太多的事情,父母忘记孩子是独立的,而且也忘记自己也是独立的。
这些家长都是怎么搞的?如果那么想自己孩子学中文,为什么不能好好引导呢,不能怪孩子,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如果学一样东西要靠逼的,那家长是失败的,孩子说出“恨学”,那家长真该恨自己!我儿子学中文兴趣最大,每次在中文学校学半年就跳一级,3年级时已经跳到6年级的班级,今年要毕业了,和他一个班级的同学都比他大,还有很多是中学的。他人小,有时候也会偷偷懒,有情绪,不想上学,但从来不会说“恨学中文”,反而他很自豪作为ABC他会说流利的中文,看得懂中文(我在msn上和朋友聊天,他都看得懂),他还不懂会另一种语言将来对他有优势,但他会骄傲的和别人说,我会说,看和写中文。
孩子都是家长教育出来的,当孩子对中文反感的时候,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评论中国的,对文化是什么态度,家长对中国文化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不会热爱了。我见过很多华人家长,自身英文不好,还要在家里讲英文,结果孩子非但不会说中文,连英文也跟不上,真是彻底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