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2年以后中印边境的几次军事冲突

(2010-02-19 13:12:34) 下一个
1963年以后,由于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后撤,再度实行脱离接触隔离政策,双方武装部队直接接触地段仅限于中国和锡金边境(当时印军在锡金有2~3个山地步兵旅),中锡边界的印军不断地向中国军队进行挑衅,在中锡边境的乃堆拉山口,多次越过已划定的中锡边界,移动界碑,修筑工事,架设电话。飞机也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对西藏的康巴宗、亚东等地进行侦察。

  1966年以后,中国国内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高潮,1967年,各地大规模武斗兴起,冲击军事机关抢夺武器的情况此起彼伏,动乱也或多或少地波及西藏。为对中国进行战略侦察,印军出动山地步兵第112旅、炮兵第17旅于1967年9月11日至14日在中锡边界的乃堆拉山口向中国驻军发起了进攻。

  尽管1962年自卫还击战之后,中印边境形势一度缓和。但是1967年以来印度出于其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又在边境地区频繁地肇事,挑起军事冲突,不断由亚东地区入侵我境,修筑工事,偷移界碑。仅1967年,入侵活动就达178次,尤其是8月份以后入侵加剧。为了打击印度的侵略行径。步兵第十一师奉军委和军区命令,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还击作战。

  乃堆拉山口自卫还击战斗

  印军驻锡金之山地17师112旅多次在我乃堆拉山口强行越界架设铁丝网。9月7日,印军置我多次严重警告于不顾。再次越界架设铁丝网,并刺伤我战士2名。印军把我之克制视为软弱可欺,11日晨又派部队100余人强行进入我境,架设铁丝网,并首先向我开枪射击,悍然发动军事进攻。我山口分队为保卫祖国的尊严,遵照毛主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中央军委“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绝不吃亏”的斗争方针,坚决进行了自卫还击。

  战斗经过:9月11日7时30分,印军112旅所部110人在其中校营长指挥下,从103阵地沿公路进至山口马尼杆附近,稍作停顿后,即分两路:一路5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南运动;一路6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北运动。在其99号、101号、102号阵地的掩护下,向我前沿阵地接近,企图将我1、2号阵地的铁丝网向我纵深推移。
  为防敌进攻,我令31团6连3排和机枪2连1排占领1号阵地,4连l、2排进入2号阵地。7时44分,敌分3路向我1、2号阵地正面及其南侧逼近,我鸣枪3发警告,敌置若罔闻。8时7分,敌向我阵地前沿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1枚。31团机枪2连连长当场牺牲,6名同志负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前沿分队奉命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1、2号阵地同时以猛烈的火力杀伤暴露之敌,当即毙敌57名(敌收尸观察到的数字),并集中6具火箭筒于1号阵地摧毁了敌100号阵地的7个工事,使固守之敌一开始就失去了依托和火力还击的能力。随即我2门82迫击炮对敌100号阵地实施了摧毁射击。8时12分,该阵地之敌狼狈后逃。我2号阵地之火力在杀伤前沿暴露之敌后,即转入对敌99号阵地之机枪火力的压制射击。此时,前沿步兵近距离对战已基本结束。

  8时15分,敌我双方开始了炮战。我对敌10个炮兵阵地采取集中优势火力,一次打击1个目标的方法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在我严厉惩罚下,敌被迫于13日22时停止了炮击。我炮兵分队根据周总理“敌人不了,我也停止炮击”的指示,于14日14时46分停止了对敌惩罚。这次炮战历时4天3夜,我参战各种火炮28门(122榴弹炮12门、82追击炮7门、75无后座力炮6门、57无后座力炮3门),先后对敌21个目标进行了射击,压制敌炮兵阵地8个、观察所2个、指挥所2个、破坏敌工事23处、击毁汽车2辆、歼敌约550余名。

  这次自卫还击战斗31团4连、6连、机2连、炮2连、工兵排、2营部、75炮连、炮兵308团榴炮3营直接参加了战斗。3l团其他分队、师高炮营、33团3营、师工兵营1连、工兵305团10连、12连、雷达4连、汽车16团1、5连和军区加强的一些特业分队,也都分别担任了各项保障或机动任务,直接支援了战斗。

  这次自卫还击作战,我歼敌607名,缴轻机枪1挺、冲锋枪9支、步枪16支及其它物资一部。我伤亡干战123名,其中亡32名(干7名、战25名),伤91名(干17名、战74名),消耗各种枪弹15726发、各种炮弹45890发、40火箭弹69发。

  这次还击战斗,我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打了一个漂亮的阵地自卫战。打退了敌人的武装进攻,狠狠地教训了敌人,大长了我之志气,大灭了敌之威风,维护了国威、军威,保卫了祖国的边防。此战打得有理、有利、有节,迫使敌人打着白旗来我边境一侧接收我向印方移交入侵印军的尸体和武器、弹药等,并在移交书上签了字。承认了侵略。我取得了政治、外交、军事上的胜利。

  卓拉山口还击印军入侵战斗

  乃堆拉山口战斗后,印军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又于10月1日乘我国国庆之机,在卓拉山口挑起了武装冲突。

  战斗经过:10月1日,我发现卓拉山口之印军廓尔喀联队第7营304号地区之敌,提前起床开饭后,全部进入阵地。11时20分,印军排长率8名士兵,手持砍刀,从304号地区向我哨兵逼近挑衅。为防敌突然袭击,我山口分队(亚东独立营3连和加强的31团炮3连2个排)也同时作好了战斗准备。11时45分,8名印军越界挑衅,我当即提出警告,敌不理,反强行抓我哨兵。我守点分队为营救战友,将敌排长推出境外,敌排长愈加放肆,竟用手枪向我射击。随后304号地区之敌全部向我开枪射击,当即打死打伤我战士2名,并以81迫击炮、51迫击炮向我指挥所、炮兵阵地射击。我山口分队被迫于11时58分进行自卫还击,一举将入侵之敌全部歼灭在我境内。

  12时5分,31团炮3连2个排开始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3门82炮首先对305号敌火力点和迫击炮射击。12时15分,3门57无后座力炮对敌301号地区之工事和火器射击。到19时55分,敌我双方停止炮击,炮3连2个排先后对8个目标射击,压制敌81、51迫击炮阵地各1个。据敌向其上司报告称,我摧毁前沿工事9个,毙伤印军195人。这次自卫还击战,我参战分队在军区的直接指挥下,抱着为国庆献礼的决心,又一次使印度在政治上、军事上遭到了失败。

  此后,印军总结了中印边境战争的教训,知道中国军队有“不打第一枪”的原则,认定只要不开枪,就不会遭到中国军队打击,所以,有恃无恐地突破“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的限制(实际上只是中国单方面后撤),不断地越过实际控制线,在中国军队眼皮下设点。到80年代,个别地区,甚至深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10公里。

  历史的瞬间:1987——中印桑多洛河谷之战

  1962年的失利深深地挫伤了印度这个大国的自尊心,印度知道要想抚平创伤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中国复仇。尽管在80年代印度各党派都同意继续中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确保了印度对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但是,拉·甘地个人对中印关系正常化却并不感兴趣,拒绝了邓小平提出的关于边界问题的一揽子交易,并且在陆军势力的鼓动下重拾尼赫鲁的“前进政策”。经过多年来苏联的支援而实力大增的印度认为,报复1962年失败的时机已到,在1986年印度成立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于是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举行军事演习并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导致在1987年3月与解放军在桑多洛河谷发生激战。

  解放军在这次冲突中,让印军发热的头脑重新又冷静下来,印度政府发现中国军人并不象陆军将领所说的不堪一击。同时印度的挑衅也不符合美苏两国的利益,由于美苏对峙,他们无力支援印度对抗中国。早在1986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新德里,婉转地向印度传达了一个信息——如果中印间发生冲突,苏联不会履行苏印条约中对印度的承诺。

  1987年的那次中印边境冲突规模不大,交火时间也很短,但紧张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印军被击毙16人,受伤人数不详。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阵亡的印军中有6具尸体是由我方交还给印方的,说明很可能是印军入侵我方控制区然后被击毙的。当时路透社援引印度的报道说是中国军队首先在一个有争议的山口(地名很拗口,记不得)树立五星红旗,然后引发的冲突,印度军队在驱逐中国军队的途中遭到有预谋的伏击,为避免事态扩大,印军撤离了交火区。我方损失情况也不清楚,不过看来印度又吃了亏。实际上在80年代的反蚕食的斗争中,我方争回了麦线以南的部分土地,今天的实际控制线并不完全按麦线行走。但大体趋势,则可能无法挽回。

  在卤莽地边境军事试探遭到了挫折后,印度政府重又务实起来,1988年12月甘地总理克服种种阻力成功访华。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开始了缓慢但逐步平稳地解冻(尽管其中又有曲折),两国边界未再发生大的战斗。

  桑多洛河谷冲突

  八十年代拉·甘地上台后,印度的“1962年悲情”开始发酵。经过多年来苏联的支援而实力大增的印度认为,报复1962年失败的时机已到,于是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举行军事演习并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1986年,印度在中印边界的争端地之一达旺地区建立了一个哨所,最终导致了年中的边界对抗和紧张。同年,印度单方面成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妄图造成既成事实从而迫使中国不得不接受。1987年,为了向中国显示印度的军事实力,拉·甘地政府在印度东北部展开“棋盘演习”,公开向中国军队叫板,以试探中国在边界争端上的反应.

  1986年到1987年,中国边防守军根据军委指示,曾组织过多次挤占行动,87年局势达到过一触即发的程度,相当紧张。最终,中印两国军队在桑多洛河谷发生激烈战斗,斗争结果以中国赢取胜利告终。中国在这一次的反蚕食斗争中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在边界上中国收复了自62年撤军后的部分领土,夺回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部分土地。

  另外,再说一说这次斗争中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插曲

  插曲一:

  人们不会忘记,1987年夏,中国战略备忘录记载的西藏边境的那次武装对抗。那个夏天因为这个镜头而被定格:我百余名官兵手持多种现代化轻武器一线排开,怒视蚕食我领土的400多名印军……一小时后,暴雨挟着冰雹砸下来,打得钢盔和枪管直响,我军官兵岿然不动。冰雹过后,刺眼的阳光带着强烈的紫外线洒向大地。硕大的汗珠顺着面颊流到枪管上,发出“吱吱”的响声,中国官兵依旧岿然不动。6个小时。大地,静得令人心颤。中国军人从容不迫地逼视着印军400多名“胡子兵”微颤的枪口。最后,对手竟在这无言的逼视中潮水般地溃退下去……

  这支与印军对峙的中国部队其前身是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起义过来的部队,曾参加过“护国运动”,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堪称解放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其历史之久连参加过“北伐”的叶挺独立团也不能相比。1985年12月,该部成为我军中第一批改编为山地步兵旅的部队。

  插曲二:

  桑多洛河谷冲突后还有一个小尾巴:一个印度士兵向我方投诚,这个士兵是印度阿萨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黄皮肤黑头发,在部队里受到其他印军的欺负,便乘机跑到我方。后来从大局考虑,我军还是没有收留他,将他遣返印方,他回去后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