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5)
(2010-01-16 15:55:59)
下一个
回国的第一个月,长安动用一切能动用的资源,马不停蹄地跑了东部沿海十几家工厂,去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
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著名的的“六度分离”学说:“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不会超过六个人。” 长安鼓励自己,最多通过六个人她就应该能够认识她未来的合作伙伴, 至少是理论上。中国本来就是以人为本的国家,很多事情,电话,邮件都没什么用, 一定要熟人介绍,朋友的朋友介绍,还要坐在一起吃顿饭才聊的起来。
第一次和一个教学仪器公司的老总约了会谈,长安先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公司产品背景,可提供的增值服务,合作方式和运作前景,包括一大堆市场数据, 制作了一个自己颇为满意的PPT文件,准备在半小时之内,言简意赅的抓住对方注意力。谁知见面三两句话就给打破了原计划。该老总大手一挥,告诉长安,“快把你那计算机合上,我最不喜欢这种高科技。”不喜欢就不喜欢,客随主变,长安关上机器,继续侃侃而谈,可总觉得对面的人心不在焉。应和的时候多,但没有参与的感觉,倒是长安提起中间人时,对方来了兴趣,追溯起自己和中间人的悠久历史,又细细询问长安和中间人的渊源。弄得长安哭笑不得,原来是给中间人一个面子的见面。不感兴趣为什么不直接说呢,浪费别人时间又浪费自己时间。
回去和已经官居开发区副主任的老同学自浩一说,对方眉毛扬的老高,连声质问,长安啊,你还是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哪有直愣愣拒绝人的?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有一千个不乐意,也就有一千个不说“不”的拒绝办法。中国人的智慧还在于从这一千个“是”中,明察秋毫,找出真正的“是”。
看看沮丧的长安,自浩又不忍心了,“走走走,民以食为天,当年在学校,请客吃饭只有路边大排档的炒面。 今天咱们吃点有档次的去。”
说的长安倒感慨起来,“你说,天寒地冻的时候,晚自习回来,几个朋友,就那么碗三五片香肠,六七片菜帮子的炒面,怎么那么香呢!”
“错,还有一个鸡蛋,叫做香肠鸡蛋炒面。那时候你们几个要出国的,个个热血沸腾,吃的是理想,整天忙着背牛津字典,俞敏洪的红宝书,耗脑过度,当然穷凶极恶。 我们这些胸无大志,别有用心的,吃的是秀色,当然不亦乐乎。各取所需。 ”
“那么谦虚,结果你这个胸无大志的,一不留神混成了出有车,食有肉,前呼后拥的开发区主任, 整天发号施令,我们却还得仰人鼻息。 ”
到了一家装修精美的淮扬菜馆,自浩熟络的和人打过一圈招呼,让长安点菜,叫她点美国吃不着,做梦都想的。 “我这算什么, 毕了业就在省外经贸委机关里耗着,实在憋不住了,前俩年有机会到这个市级开发区‘支援’地方,这才有点动静,做了点事。你知道高季华这家伙现在干嘛? ”
“他不是到南方了么,早几年广交会上见过,我被公司一堆老外缠着,也没机会多聊,好像他做灯泡什么的。”
“是啊,他毕业就去了广东他表哥的照明器材厂,哥俩还挺能干,听说现在是上千万的身家了,这不,前两个月聚过,张学友来这儿开演唱会,照明器材都是他们提供的,我老婆逼着我要演唱会的票,呵呵,前排,还免费。还是老同学好啊。”
长安忙不迭的点头,“是是是,所以我不找你找谁啊。”想想又叹一口气,“听你说的国内的故事跟传奇式的。还有什么让人震撼的。”
“张远啊,一个人跑回老家成都创业了,弄了个自动控制设备厂,先是纯硬件,现在是软件加服务,也是上千万的资产,咱们这些同学的事说了都跟故事似的,可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你们这帮在出国的怎么样?”
“乏善可陈,”长安呵呵自己先笑了,“一半的人坚持到底,读完博士,当教授了;另一半的人拿了硕士就跑了,当软件工程师去了。我也是其中一个,只不过我干了几年工程师,不想一辈子和机器打交道,又去读MBA了。有时候有点沮丧,为什么这么大人了,还没定下个方向。 前一阵和丁道华通电话,才知道他拿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干了才两年,又跑到哈佛读法律了,这才自我安慰一番,原来大家都在找方向。”
正说着,自浩的手机响,是一家胶带厂,也是自浩帮长安联系的,来电确认明天见面的时间。挂了电话,自浩叮嘱长安,别再傻乎乎的先写什么可行性分析。傻的把人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