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什么是多疑,为什么多疑

(2011-01-18 05:57:50) 下一个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具有多疑心态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于是就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
如果看见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就以为在说自己的坏话;别人无意之中看自己一眼,以为别人不怀好意,别有用心;每当自己做错了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怀疑别人早就知道,好像正盯着自己似的;别人无意之中说了一句笑流也以为在讥讽自己。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认为这些都是虚假的,整个世界都是罪恶的,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谈心的朋友;经常地感到孤独、寂寞、心慌、焦虑。   

没有足够根据就怀疑别人对自己进行欺骗、伤害、暗算、耍弄阴谋诡计,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人隔阂,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严重时还有可能反目成仇。   多疑心态一旦形成,相对就比较顽固,它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温床,需要警惕。但单纯的多疑,即在成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之前,则通常在误会或有人搬弄口舌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例如妻子因社交需要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不忠,听到别人的善意批评就怀疑别人存有敌意等等,即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多疑心态的人才会“疑心生暗鬼”,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才会产生忿恨甚至报复心理。而在其他没有诱发情景的时间里,则一般不会产生多疑心态,完全能像常人一样心态平静地生活。

内应多疑

  有的人常犯多疑病,一旦怀疑某人对自己不好,某件事对自己不利,便耿耿于怀闷闷不乐,情绪立即反常,半天都不能排解。严重些的,好几天都心情郁结,脸上愁云密布,这就是内应多疑。精神病学家曾对这种人做过心理测定,发现他们在犯多疑病的日子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内分泌出现某种混乱,大脑电波有某种异位。他们多数人会患上程度不同的神经衰弱症、血管硬化症、高血压症,少数人会发展成为精神病

外应多疑

  外应多疑的人怀疑后很快对外界做出反应,特点是针锋相对:如果认为别人讽刺了他,便要反唇相讥;如果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便要以冷淡回答。严重的,如果觉得自己性命受到威胁,还要杀人以“自卫”。因怀疑而打人、骂人,甚至杀人,便构成了犯法、犯罪,就成了社会祸患了。外应多疑的危害更大。

多疑与猜疑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不仅在量上表现为更多的猜疑,而且在质上属于毫无根据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多疑症的解决方法

(1)了解多疑心理产生原因。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往往和消极的暗示有关。   

(2)认识危害,加强修养。要认识到无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我们认识了多疑的危害,就要果断地克服多疑,要用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只要我们心广大如天地,虚旷如日月。就不会为这些小事而
 

斤斤计较,无端猜疑了。   
( 3)自我暗示,厌恶猜疑。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在背后说你坏话,对你撒谎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猜疑它”,“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讨厌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4)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猜疑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  
(5)放松点,先查明真相,再计划行动  
个案一:你和男朋友在一个公司工作,这天他邀请他部门的一个女同事到高级餐厅午膳。   多疑反应:他变心了!   掌握事实:也许他们需要讨论一项紧急计划。又或你男友比较欣赏那位小姐,但这不代表你会比下去。   个案二:你的朋友们相约去酒吧,但你没有邀请。   多疑反应:他们不喜欢你。   掌握事实:他们以为你太忙了。下次主动提出参与。
 

  个案三:同学在聚会上带了她女儿去,但没介绍给你。   多疑反应:她觉得你太古怪,不想女儿跟你接触。   掌握事实:她的女儿太害羞了。   个案四:开会时,上司赞赏另一个同事,却没有称赞你。   多疑反应:他间接让其他人知道你办事不力。   掌握事实:别人能干并不代表你表现差。留意上司的赞美,了解他欣赏的是什么,同时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多疑症的心理学研究  多疑症在生活中,时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特别重的人,你对他说一句平常话,他再三品味“言外之意”;你面带笑容地问候他,他认为你不怀好意,笑里藏刀;同事间开个小玩笑,他怀疑是在影射他;看见别人低声说话,他猜测是在议论他;生活中碰到点小麻烦,事业上遇到点小挫折,他归罪于有人在整他;甚至你好心好意帮助他,他也猜度你用心不良;对爱人和亲友的忠诚,他也无端怀疑,像侦探似地跟踪调查。那种高度的警觉性和动不动就翻脸的冲动性格,令人难以忍受,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多疑症患者一般是在儿
 

童时代受到严厉对待或遭受不幸,与别人在感情上慢慢疏远,又由于缺乏感情交流,逐渐发展到对一切人都不信任。这类人往往自视甚高,心胸狭窄,神经过敏,怀疑一切,遇事爱往坏处想,总认为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在向自己耍阴谋诡计,甚至捕风捉影,听风是雨,别人咳嗽一声,开颜一笑,都认为是冲着自己而来,从而引发怒火,产生出攻击性的言行,在家不能与亲人感情和睦,在外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弄得周围人际关系紧张。多疑症患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整天处于心理紧张之中,长期为惶惑不安、孤独空虚、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缺乏真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老年多疑症及治疗方法

  人到老年,精力逐渐衰竭,体力不支。这种感觉带来的心理感受是“我已经老了”,在家庭中已从“当家做主”的地位上跌下来,开始变成累赘,并会由此生出许多“猜想”,如子女是否嫌弃他了,人们讨厌他了等等,往往会在疑心重重中愈陷愈深。此外,有的老年人在判断问题时常常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带有许多个人主观因素。判断往往有失误。但是,越是这样的判断对于他就越有诱
 

惑力。  如何解除这种由“不安全感”引起的“多疑症”呢?那就是树立老人的自信心和优势感。所谓自信心,就是想方设法用事实证明他还没有老,应该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他想做,千万不要说他不行,还可以暗暗地帮助他成功。所谓优势感,就是说子女在大事面前,要请老人多拿主意。以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决策优势”,达到心理的满足。要消除主观臆断的“多疑心理”,还要求子女做事应必须开诚布公,把老人想了解的事告诉他。切不可对他想知道事视而不见或问而不告。这样,就能使老人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z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