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以色列立约
诗篇一○五篇一至廿二节
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求告他的名,
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
2要向他唱诗歌颂,
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
3要以他的圣名夸耀!
寻求耶和华的人,心中应当欢喜!
4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
时常寻求他的面。
5 6他仆人亚伯拉罕的后裔,
他所拣选雅各的子孙哪,
你们要记念他奇妙的作为和他的奇事,
并他口中的判语。
7他是耶和华—我们的上帝;
全地都有他的判断。
8他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
他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
9就是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
向以撒所起的誓。
10他又将这约向雅各定为律例,
向以色列定为永远的约,
11说:我必将迦南地赐给你,
作你产业的分。
12当时,他们人丁有限,数目稀少,
并且在那地为寄居的。
13他们从这邦游到那邦,
从这国行到那国。
14他不容什么人欺负他们,
为他们的缘故责备君王,
15说:不可难为我受膏的人,
也不可恶待我的先知。
16他命饥荒降在那地上,
将所倚靠的粮食全行断绝,
17在他们以先打发一个人去
—约瑟被卖为奴仆。
18人朋脚镣伤他的脚;
他被铁链捆拘。
19耶和华的话试炼他,
直等到他所说的应验了。
20王打发人把他解开,
就是治理众民的,把他释放,
21立他作王家之主,
掌管他一切所有的,
22使他随意捆绑他的臣宰,
将智慧教导他的长老。
第一至六节,来寻求耶和华。与很多诗篇一样,这篇诗篇也以召唤作开始。诗人呼召自己的同胞,他所拣选雅各的子孙,要时常定期地来敬拜上帝(4节)。他们这样行,是要寻求耶和华,并要使他们的生活得着能力,或他圣灵的力量。在徒六8,我们看到司提反充满着信心和能力(或力量)。在五旬节,那位“冲”进聚集在一起的教会的圣灵(徒二1—4),当然也是这篇诗篇所说的同一种能力(不可能是其他能力)。但是上帝的能力并不是一种赤裸的力量,这是爱的能力,是他本性的特质。
所以,人要(甲)来,(乙)寻求,和(丙)记念。他们行这些事,并不单是为他们灵魂的好处。他所拣选的之所以被拣选,是为了要接受一项宣教的目的。他们要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要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
写下这些经文,是要在历史中某一个时期使用。有可能那时刻与代上十六1—22有关,这段经文描述约柜如何在这篇诗篇被颂唱时放在耶路撒冷的会幕中。或许历代志的记录,反映了第二圣殿时期,当人回忆起大卫的日子那伟大的意义时,这篇诗篇便会在宗教礼仪中被使用了。正如韩伯(W.Herberg)所说:“将圣经的信仰非历史化,就好像解释诗歌一样,因为圣经的历史是一场戏剧的叙述,和要求参与行动的呼召。这是对我们的呼召和邀请其他人士加入我们行列的呼召。我们不敢只做谨慎小心的观察员;我们不敢说:‘不想参与。’我们要跳上舞台,进入戏剧之中。”很奇怪的,一些初期的基督徒对我们现在所看着的这几节经文的理解,与“不想参与”的现代人完全不同。他们使用这几节经文高声叫喊,挑战罗马皇帝的命令,不愿意向该撒献祭。
第七至十五节,成为上帝奇妙的作为是什么意思呢?(一)诗人说,藉着他的审判,他爱和更正的行动,他将生命的道理启示出来,这些一切都可以在全地上被看见。请注意,不只是在圣地方可以看到!(二)他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参看创九15—16)。这是奇怪的事情,在今天,多少基督徒在信仰里看不见与上帝有立约的需要,他们实际上是忽视了这约的意义。他们认为圣经的信仰,只是为了他们自己个人的得救,和他们私下的宗教经验有关。因此,他们的信仰便越来越变得狭窄和没有爱心。(三)他所吩咐的话,这一句将立约的意义变得生动起来。上帝差遣他的话好像差遣天使一样,好像一种宣教的工作,正如我们在诗一○三篇和一○四篇所看到的。他又吩咐他的话,要在世上的生命中继续不断成为面酵,且要直到千代!
但是现在,尤其是(四)我们遇见这句话:就是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参看创十五18,十七1—8,廿六1—5,廿八10—15)。在路加福音第一章七十二至七十三节,我们看到撒迦利亚宣扬这一个约,在他的日子,这个约已经历了二千年,而且它仍然有效!跟着,在古老的约中其中一点是很突出的——(五)上帝起誓,向以撒应许,后来再向雅各、以色列进一步证实,迦南地是属于以色列的,它要作你产业的分。“你”这个字是众数的,所以它是指每一个以色列人。这是很有趣的事:分这个字也可以解释作“绳索”,所以,按照问族诗体爽快的风格,两者的意思都可以包括在内。作为上帝的礼物,迦南是上帝“用绳索捆起来”给予以色列为产业的“分”(参看书二9,在那处,这事实是向一位迦南妇人透露的)。因此,即使这比因敌人占据而承受任何的挫败,或是被外族军队所掠劫和蹂躏,这样的危机也不会长久的(参看这套研经丛书有关利廿六31—35的注释),因为上帝拯救的爱,大过任何看来是最终的失败(15节)。
这篇诗篇在开始的地方,表达了上帝对以色列宣教的期望。上帝给予以色列属于她的地,目的是使她有歇脚的地方。这样,她可以集中她的力量(圣灵所给予的能力),从这地方出去,成为列国的光。
为了解释这个道理,这位诗人首先列举他同胞的一些传统。在第十二至十五节,他述说亚伯拉罕和列祖游荡的日子;在第十六至廿二节,他告诉人有关一个奴隶的事情,他怎样藉着上帝的恩典,变成为一位教师,向信奉异教的外族人解释上帝的作为;然后在第廿三节及以后的经文,这首诗继续表明上帝如何带领以色列进入应许之地。
在旧约圣经中,只有在这处,列祖被称为受膏的人(15节),可能的原因是在创二十7,亚伯拉罕被称为一位先知。奇妙的地方是这个约只是与“一小撮”人(12节;参看创卅四30)立的。诗人要强调的,是上帝的约不可批评和那永恒的本质,因为列祖生活在他很久以前的日子。但是,申四27可能是第十二节的背景,在这里,他们人丁有限,“他们”包括了全以色列和她后来的历史。假若是这样的话,所有上帝的子民都是我受膏的人。这句说话也表示所有上帝的子民也都被称为我的先知了。
第十六至廿二节,约瑟的故事。我们在不久前曾指出,“被拣选的地方”并不是不会受到伤害所侵扰,这与“被拣选的子民”一样,饥荒不单只在那处出现。所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上帝命它成为他预定使用的工具,为要达成他对世界永恒的目的。但是随着类似审判的行动,上帝常常打发人出去——在这里,他打发一个人被卖为奴!上帝是何等的古怪呢!
在第十八节的文字,不单是指一个人被丢在古时的监狱中,在肉身上承受痛苦,也是指他“灵魂”的痛苦,因为第十八节下半节被公祷书中古老的翻译更贴切地译出来(现在这句话已成为英国的谚语):“the iron entered into his soul”“他心如刀割”。除此以外,上帝都在这一切发生的事情背后!约瑟的故事明显地不纯粹是古代民间的故事,它是历史,这历史变成了传递上帝眷顾的启示的媒介。
但是上帝继续发出他的话语,试炼约瑟,直等到他所说的实在应验了(参看创四十五5、7,五十20)。最后,上帝命令一位王释放一个奴仆(好像后来他“命令”法老释放他那些被奴役的子民一样)!情况改变了,报应来临。我们知道,作奴仆的约瑟变成了伟大的大臣。
上帝应许那地
诗篇一○五篇廿三至四十五节
23以色列也到了埃及;
雅各在含地寄居。
24耶和华使他的百姓生养众多,
使他们比敌人强盛,
25使敌人的心转去恨他的百姓,
并用诡计待他的仆人。
26他打发他的仆人摩西
和他所拣选的亚伦,
27在敌人中间显他的神迹,
在含地显他的奇事。
28他命黑暗,就有黑暗;
没有违背他话的。
29他叫埃及的水变为血,
叫他们的鱼死了。
30在他们的地上以及王宫的内室,
青蛙多多滋生。
31他说一声,苍蝇就成群而来,
并有虱子进入他们四境。
32他给他们降下冰雹为两,
在他们的地上降下火焰。
33他也击打他们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
毁坏他们境内的树木。
34他说一声,就有蝗虫蚂蚱上来,
不计其数,
35吃尽了他们地上各样的菜蔬
和田地的出产。
36他又击杀他们国内一切的长子,
就是他们强壮时头生的。
37他领自己的百姓带银子金子出来;
他支派中没有一个软弱的。
38他们出来的时候,埃及人便欢喜;
原来埃及人惧怕他们。
39他铺张云彩当遮盖,
夜间使火光照。
40他们一求,他就使鹌鹑飞来,
并用天上的粮食叫他们饱足。
41他打开磐石,水就涌出;
在干旱之处,水流成河。
42这都因他记念他的圣言
和他的仆人亚伯拉罕。
43他带领百姓欢乐而出,
带领选民欢呼前往。
44他将列国的地赐给他们,
他们便承受众民劳碌得来的,
45好使他们遵他的律例,
守他的律法。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第廿三至卅六节,被压迫的故事。埃及被称为含的地方(创十6)。出一19—20指出了以色列的百姓生养众多的事实。在那处,我们也读到有关埃及人民的反应,这反应是上帝促使的;当约瑟下在监狱的时候,上帝也使约瑟有所反应,两者情况一样!因为上帝透过灾难创造出美好来。他的仆人摩西这个称谓是来自出十四31;而上帝拣选亚伦则来自出七1。但是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对摩西或是亚伦的褒扬,经文中所强调的是上帝对他们的拣选,和他们只是行他告诉他们要行的事。
随后的经文是基于出四一十一写成的。我们在这时刻研读这几章经文,因为在那处我们看到这两个人怎样在敌人(埃及人)中间显他(上帝)的神迹,就是瘟疫和其他的灾害。那是诗人要强调的。他宣称这些神迹是神秘的,因为它们不是科学家所能分析的一些征象。一位现代的读者可能会吹毛求疵地认为这里并没有将瘟疫完全列出来,此外,所提及的瘟疫也没有按照它们应有的次序。他应该记得,这是一首诗。
最后,第卅六节指出所有瘟疫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的发生,与上帝对摩西在出四22所作的伟大宣告有关,他说:“以色列是我的长子。”
第卅七至四十二节,出埃及。这一段经文以一句理想化的句子来开始,这句子把出埃及形容为“抢掠埃及人”的事件(出三22,十二36)。在这里,这事件被视为一件光荣的事情。在第卅八节,我们甚至可以听到诗人抿着嘴轻声地笑。出埃及并不是一群奴隶的逃亡,而是一项有秩序的运动,“耶和华的军队”离开为奴的处境,得到自由。跟着,诗人简单叙述了旷野的时期和在旷野的神迹,这都因上帝记念他的圣言,和他的仆人亚伯拉罕。
第四十三至四十五节。他们到达了——这与创十二5中亚伯拉罕所做的一样,叙定本的翻译如下:“他们都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这么容易!是的,因为这是耶和华的作为。虽然我们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看到很多阻碍,但是上帝的子民到达应许之地,满有欢乐和欢呼。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有一个目的,就是它们可以让世界看见一个顺服上帝的律法而生活的民族。
在这里,我们应该留意一些问题:
一、解放必定不能成为本身的目的。无论我们从那一种压迫的痛苦中释放出来,并不单是为了得到自由,而是为了事奉上帝,正如他所吩咐的。事实上,“服事他的时候,是完全自由的”。这是我们的诗人在最后一节经文中所强调的。
二、邻近以色列的人全都接纳一种循环的历史观。他们相信,正如一年四季循环不息,到达一年结束时,又开始另一个年头,人的事情也是如此。希腊人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记录历史。他们的历史学家尝试审慎地、客观地记载事情的发生,要像旁人一般,与我们所了解差不多每一个东方王国那种自夸的记录完全不同。例如,假若他们报告一场战争,读者不容易知道历史学家是站在那一方。但是对于历史的意义,就是关于他们所记载的战争历史的意义,希腊人只有很少的头绪。普遍来说,他们只看过去的事情,看过去伟大英雄的时代,他们很少尝试前瞻将来。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只是一段浮光掠影,在其中没有任何巨大的意义。
但是,与当代的希腊历史学家不同的,诗人们能“对上帝有盼望”,他们喜欢在这个圣约中彼此谈论。我们在旧约圣经的撒母耳记下有关“大卫宫廷的历史”中,看到这一种历史的写法。按照这种写作精神,诗人在这里刻意指出,上帝的手带领他的子民经历他们的历史,直至终局。这终局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是不知道的。
三、为了要帮助他指出历史记载里的“意义”,不是重复一系列的事实,诗人提醒自己是一位作诗的人。那些不能用普通的散文体描述的“末世意义”,他在这诗中公然地用诗体的意象将它表达出来。
四、在历史的亮光下,我们继续研究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就是上帝无条件地应许以色列,给予她迦南地。在这个问题上,犹太人和基督徒很难互相协调。在旧约被掳的时期,以色列失去了她的土地约五十年之久。正如这篇诗篇所解释的,暂时失去土地是为了医治和教育的目的。但是以色列在主后七十年再失去了她的土地。那时,罗马人第一次毁灭耶路撒冷。六十年之后,罗马人甚至禁止他们居住在圣地的范围之内。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主后一九四八年;虽然在上一个世纪,近东地区的土耳其裔君主曾容许一些犹太人偷偷返回,并在那里死去。今天,犹太人基于记载在圣经中上帝的应许,宣称拥有整个“应许之地”,正如这篇诗篇所说的。
但是,基督徒对这问题则存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可能对犹太人表示同情。基督徒看圣地是养育耶稣的土壤。耶稣吃这里所出产的食物,他的肉体也是从这里出来的。他的身体是属于“圣”地而不是属于其他土地的。基督徒可以这样宣称:正如耶稣将从亚伯拉罕以来上帝所作的应许,都归在他自己身上,因此他的身体也可总结和演绎为这里所记录的特别的应许。我或许需要解释这点,因为这点可能使一些读者感到奇怪。在基督复活的“整个”过程中,上帝将在基督体内属应许之地的土壤升到他的右边。(请参阅妥兰斯(D.W.Torrance)于一九八二年编的犹太人对上帝的见证(The Witness of the Jewe to God)一书中我所写的一篇文章。)基督的复活,是所有“在基督里”复活的应许的初熟果子,也是上帝要创造一个新天新地应许的初熟果子。这是我们基督徒在现今旅程中的应许之地。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