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老照片
多年以前到那里参观的时候照的,还是一般的相片翻拍的。
多年前的老照片,都是传统相机的。以前和大学同学一起去参观。都选了日本。当年有个男生的毕业设计还是一个日本二战在美国日裔集中营的一个纪念馆。作设计的都比较喜欢到处走走,如果能够去做和海外学习或者短期工作接触一些有意思的事务所也是不错的机会。
曾经非常想去,通过图书和影响去了解他们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其实这一次真正机会到了眼前我没有说那么的期待。这是在去过欧洲之后去了。觉得他们的国家就是小巧精制。大致和中国一些城市很像,细节可以看出是发达国家的差异。我说的是用我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角度来看。细节上比美国精细。小国家也有小国家的好,细节做的比较有创意。美国的建设的选材很多也是偏于考虑功能。
这片东瀛之地很有大唐文化烙印。念书也曾经接触大量古代建筑历史。西欧的文化也受到日本影响。东渐西风,西渐东风,各个文明体系也是相互影响的。中国以前较为封闭,而日本反倒传递了一些中国文化的因子。大多外国学生比较专著日本的现代建设。而所谓中国人去了,也带有怀古幽思的意义。仿佛曾经相识,前世有缘的国度。我都不带开玩笑的,好像大概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仿佛相识。可能是看一休哥看的。
牡丹,日本传统上也欣赏牡丹,不知道是不是是。我去的时候大概是二月。已经在培植。
古代塔建筑。
记得以前介绍,这好像是个KABUKI剧场。
传统的婚礼,很漂亮纯净的颜色。神道教和东北的一些民族以及朝鲜半岛有一些关系。好像和佛教也不冲突。这点倒和中国的儒释道彼此并存有些类似。
传统的庙宇。日本的独创风格,虽然也借用中国斗拱技术,但是一看是日式的。
清素的色彩,让人感到庄严肃穆,却也与自然融为一体。
TENGE的建筑。以前有一段时间喜欢他的风格。
现代的一个室内的结构。忘了名字了。
很好玩的雕塑。当代艺术也是喜欢一些奇怪看似不蹬大雅之堂的造型。但是却又充满原始感和童趣味。
这是个著名的零售店,造型非常有清晰,一条街都带很多这类的。
EDO-TOKYO MUSEUM. 是一座民俗博物院,很多有趣味的陈列,包括这个伊豆城的模型,表现出传神的风俗重现。也有点类似国内一些旧京街景的模型。
滑冰的娃娃。有时候觉得日本娃娃还都挺可爱的。
日本小海归的自由发展
听说日本要开放观光了。但是要跟个旅行社登记,要订好票之类的。
回想以前,我多年前念书的时候和学校去了一次。那时候最后一边毕业设计课作设计作业,上课安排去不同过去采风和得到一些灵感。
当年主要因为同学里的有一个日本二代女孩,很有意思的女孩,特别的幽默富有创造力。还有一个广东和美国的混血。当时他的毕业设计是做一个JAPANESE INTERNMENT CAMP的纪念馆,纪念那些二占被关起来的日本族裔的美国公民。另外其实很多人对日本的当代建筑也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决定去日本。
当时也是匆匆忙忙就去了东京和横滨。当时觉得还很有意思的。确实比较现代,整洁。去了不少的当代的建筑,很多名家的作品。
一直到现在我依然是比较迷恋建筑师畏言伍 KUMA KENGE,和伊东风雄--TOYO ITO 的作品。一直觉得如果在这种先锋小众的小工作室工作一段时间也不错的。以前有一些同学到日本作海外学习。其实那边短期学习或者做作时期也是不错的机会。如果不结婚,都可以考虑找机会去海外工作实习,因为累计各种的学习机会也是很可贵的,尤其在从事设计和艺术类的人应该出去多走走,吸收一些东西。
以前我几个在美国高中的日本同学(一点五代)都回到日本去海归。而且都是小学到高中都是在美国念的,还可以去日本念大学。
有一个同桌考上了非常好的大学。他可能也是立志去自己国家的好大学。其实他在美国已经考上当地不错的名校的好专业。他真的非常传统的。就是挺典型的很严谨很的那种理工男,作事情特别的认真,专著。他从事尖端技术,所以可能选择他们比较好的公司也是一直做下来。特别的扎实。
校友里还有一个男生是个舞蹈家,回到日本好像适应的也不错。不知道会不会有REVERSE CULTURAL SHOCK。当然日本和美国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所以应该问题不大。他的太太也是在国外长大的日本人。但是看他妈的适应的也不错而且特别的POPULAR。他们二人都是舞蹈艺术家,在日本好像开了个班子或者公司,一个流行艺术的公司。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像和美国人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很自由的选择家里也支持。
他们都留恋在美国高中的生活和岁月。毕竟童年在美国。其实早年小学初中同学里日本人也有一些,因为他们的父母出国留学读博的还是有一些的。当然后来很多人也回去了。这些日本老留的孩子都属于一点五代。
可能因为他们用拼音文字吧,而且妈妈可能都作全职太太,我觉得他们的日文好像都保留的不错。海归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日本学校崇尚这些海归的人,喜欢给他各种机会演讲介绍自己美国教育和日本的跨国经历之类的。感觉比较尊重不一样经历的人。
另外一个女孩就是音乐的专业,在欧美读完书,青年时候在海外表演和工作。她在全球做演出,在日本从事教育。我觉得她也是满自由的。主要可能是家庭环境比较支持她作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从早就开始培养音乐,在高中其实差不多就是专业水平。也是非常有开放思路的发展的那种态度。没有死定位在什么学校,工作单位,头衔这些东西。但是还是会有良好的发挥。
当然,我想这几个二代和他们本国长大的也存在差异。其中搞舞蹈的这个也是美国日本两边跑。他的业务两边都很灵活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点五代比较理想的状态,作一个国际人。
中国大陆的制度和很多社会上感觉还是在来回进出比较卡。二代移民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国内它属于限制自由的。好多事特别卡。没有必要耽误事的卡。就和日本韩国比对,各种发展上就没有那么灵活。台湾都好点。因为体制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减少限制其实能够使海外的侨胞自由发展,对于本国也是共享,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最近安倍之死让我想到美国华人张纯如。她三十几岁就自杀了。她是个铁笔杆儿,作为记者出身,她的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一经问世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她为什么死?是被日本右翼份子恐吓威胁而难以精神逃避。最近看了一个日本NHK拍摄的殖民中国的视频,咬牙切齿,混身发抖。其实不管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无法忍受没有底线的对任何的生命的践踏。天理也不容啊。“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说法我认为站不住脚。难道在军事上有一定技术就可以随便屠杀任何的生命吗,我们没有再去逆向民族主义的自我苛责了。错不在受害的一方。再弱小的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一个民族受到凌辱,还要不断自责,那真的是自我虐待了。自强要子爱好吗。太多的所谓的公知将中国老百姓按在地上反思。。。。结果是反思过度已经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如果说软骨是一种病,自我虐待那更是一种病了。精神上的去殖民化是必须的。我前面预测,两个甲子了,要讨债的时候倒了。这就是天理轮回啊,谁能那么便宜的总是凌驾别人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