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伟哉!中国妇女与孔孟之道

(2010-03-18 13:38:27) 下一个

伟哉!中国妇女与孔孟之道

巴黎 小凤


看到此題目,也许有些先生们不服----别把女人与孔孟之道相提并论!可我更要对他们说: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就是孔孟之道与妇女的历史和文化。2007年11月17日,当我在法国潮州会馆,听了台上一口气谈孔孟,论心得的于丹教授的精彩论述后,使我此刻更坚信这论点。因为,早在今年头,我就已读到了《于丹,<论语>心得》。这里且不谈几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制造者——小女子的功劳。单只谈中国小女子几千年来以德报怨做孔子“粉丝”的几則故事。

我外曾祖母14岁就因家穷而任由“在家从父”的父亲安排,收重金“嫁”給我那满口孔孟之道的秀才外曾祖父做三妾,天天坐在50岁秀才丈夫膝上习字、读书。更因“出嫁从夫”,而任由秀才丈夫雇用女人天天来缠她的双足,以求小脚走路婀娜多姿做“无才便是德”的标准美小女子。

我的祖母虽然生在19世纪,世界已进入日新月异的时代了,但因她父亲吃上了鸦片,一个“孝”字,就让我祖母姐妹二人被卖给一个商人做丫环去还债。但她们还算幸运,姐姐被我祖父“娶”出海外;妹妹被华侨“娶”去新加坡。从此,两姐妹终死海外。上述例子,证明上代中国妇女,都少有读书、认字的机会。但上至皇宫贵族,让公主去通婚求和,下至平民妇女,她们都被拿着孔孟的孝道随意安排,任意买卖。

到了20世纪,母亲那代的中国妇女,連年的战乱,遍地的烽烟和饥饿,能幸存到二战胜利,已是谢过所有祖宗了,哪有机会读书?但她们孔孟之道直逼心头,不管身在何处,就是没有饭吃都要想方设法让儿女读上书,因为她们身受不认字没书读,一辈子都要听命于圣贤之言的痛苦。

在我5岁,弟弟才4岁那年,一个夏日凌晨,睡得蒙蒙胧胧,我们就被工人抱上一辆三轮车,后面还有载着爸妈和载着礼物的两辆三轮车随送,直到一间学堂。当被摇醒睁开眼,见到书桌上放着一个籐书包,内有大红包、扁柏叶、墨条、墨砚和毛笔。前面有一张大桌子,上面点着一对大红蜡烛、檀香、大包子、甜糕、煎堆、米饼、水果等摆了满满一桌。抬头一望,看见一位笑眯眼的男长者,他的后面,就是墙上挂着一幅有着长须,头顶用纶巾扎着长发,右手拿着一本书的老夫子挂像。刚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爸爸就指着那长者要我们起身向他鞠躬称杨老师。杨老师拖着我们走到大桌前,向墙上称着“圣人”的老夫子挂像跪拜。接着是翻开他给我们红皮书《三字经》读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没有解释,接着教我们研墨,执着我们的手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又执着我们的手临摹红九宫格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的大红字。这时,天才蒙蒙亮,有学生来读书了。桌上的食物大包和水果等是供品(当然是孝敬老师的)甜品小吃就分給同学享用。这是20世纪40年代较为富裕的海外华侨子女的“启蒙”(开学)仪式。

沿着这规格,我们足足读了两年,才知道圣人名叫“孔夫子”,他有三千学生,七十名贤弟子。由于当时亚洲常年被殖民,兵变,战乱,待我们到正规小学毕业时已是10年后的事了。而“孔乙己”则是读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徬徨》、《呐喊》时才认识上!爸妈更常念着要我们牢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大部分中国家庭除吸收外文科学的同时,更用大部分时间读圣贤书。由于男人父辈都疲于家庭的饱暖,使督促子女求学的担子都由遵循圣贤勤俭持家的母亲来担当(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证实),殊不智圣贤们对妇女的排斥尤甚,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把中国妇女打入十八层地獄!

但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却以一个“爱”字对待世界万物、万事、万人。为了丈夫,她们修身为适应夫家生儿育女!他们以孝为先,侍奉老小以齐家,她们遵循勤儉支持男人们治国;她们更以国为重,送丈夫、儿女为天下太平而治天下。这不就是圣贤说,妇女做的历史事实吗?2500年前孔圣人的70弟子中未闻有女弟子,可就在孔子后2500年的今天,孔孟之道在高科技的冲击至快被人们忘却之时,却有孔子的“粉丝”于丹教授反几千年默默不言,听圣贤说,照圣贤做的中国妇女之道,四出奔走,为圣贤摇旗呐喊!在一些“孔道”“国学”者的尖酸刻薄指责和说三道四中,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大力宣传孔孟之道,这真是中国妇女一个“爱”字,以德报怨的典范。也是对孔孟之道几千年来对中国妇女不肯给予正确肯定的讽刺。

君不见,如今女总统、女总理、女总裁、女博士已在世界大行其道吗!只不过在孔孟道德之乡的中国,难见其盛况而已。但愿爱之道能融化孔孟之道!那中国妇女与数千所孔子学院传播的孔孟之道,将更伟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