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电视别说普及,连听到这两个字都算稀罕的。那时普通大众最开心的主要娱乐就是看电影了。
父亲在军事学院教书,学院里基本一个月会放一次电影,学员们坐在中间,学院家属和子女搬着小凳子坐在外围观看。 看电影不论冬天夏天都是露天的。对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们来说,电影开始前的乐趣比电影本身多多了:搬着小凳子不停地乱窜着换地方的,男孩子打着胡哨找人的,为挤个位子吵起来的,那个热闹!因为军纪严格,电影开演时全场就静下来,等到在放映期间,如果片子不清楚了或者断片了,那叫喊声口哨声就又不约而同地响起,情节越吸引人,鼓噪声越大!不过我那时还注意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要是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正在“亲嘴儿”或者“拥抱”的时候放映机出现了问题,大家反而没那么闹腾,而是嘟囔着东张西望,等着放映员快点把片子接好 - 那时的中国人,多含蓄多害羞多内敛啊!
不知是因为我们住在军事院校,还是当时全国都一样,除了日本朝鲜英法电影之外,我们看的还是苏联电影居多。爸爸精通俄语,读的教的又是军事学院,对苏联片特别是一些军事大片有特殊的兴趣。爸爸喜欢在看完每场电影后跟我们讨论讲解,也鼓励我们问问题说出感想。
我现在真不记得那时看过的绝大部分电影了,可一部苏联二战片里的一句台词贯穿了我们整个的成长过程:“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年幼的我们那时觉得想要面包和牛奶简直是很奢侈的企望,爸爸就跟我们解释俄罗斯严酷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饮食习惯,让我们了解苏联人的面包牛奶就像是北方人的馒头稀饭,是对生活的最低要求。了解了这一点,爸爸让我们明白,在残酷的二战战场上,苏联人几万几万地战死,饿死,他们嘴里念叨着“面包会有的...”,表现的是一种能活下去的信念,一种必胜的信念。
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三个孩子来说也许太深了,但我想这些话对爸爸自己做丈夫做父亲一定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那时家里的经济拮据,爸爸妈妈的工资不但要养活我们一家五口,他们还经常寄钱寄东西接济老家的亲戚,寒暑假还带着我们回四川探亲。那时的日子一定很难,因为我们有时会听到妈妈焦心发愁,爸爸就总会笑着说,“不用担心,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有时爸爸还会站起来,学着领导发表讲话的样子在房子里走几步,为这几句话配上动作。爸爸平时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碰到他做这些滑稽的动作就显得格外好笑,无论妈妈当时怎样懊恼,几乎总会在“面包会有的”誓言之后化解。妈妈曾经试图跟爸爸争论过说原台词里并没有那一句“一切都会有的,”,爸爸就会说,“你看,面包都有了,牛奶也有了,人都活下来了,那不一切都有了?”
我和哥哥都不是那种学业主动的孩子,在我们的求学路上,爸爸不知为我们费了多少周折。买书、抄书、复印材料、求人转学、住校、在学校周围租房子、防止同住室友的不良影响、被班主任找去谈话,等等等等。我能感觉到,爸爸有对我们极度失望生气的时候,但我从没觉得爸爸对我们放弃过。我们的半点进步都会让他无比惊喜充满希望,他会鼓励我们说:“好孩子!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面包都有了,其它困难一定会克服的!”。我们那时已经够大,足以明白爸爸说的面包,是指我们学业表现的初步进步,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在爸爸的心目中,我们这个家和他这三个儿女的未来是无限的,爸爸总是在用他的每一份心力,为我们烘烤着下一片面包,策划着第二杯牛奶。用今天的话来说,爸爸是最够资格的“推爸"。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面包"谈话,是当我在深圳第一次失去升职机会的时候。很晚了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难过,就在这时爸爸打电话过来,听到我接电话时他怔了一下,说是想我了,随便打过来,没想着会有人接,不过听听电话铃响也好。接着爸爸问我为什么还在办公室,我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得一发不可收拾,很久很久,爸爸就在电话那边听着,等我稍稍平静下来,爸爸说,“好了,孩子,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爸爸这时并没有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这样劝我,更让我伤心绝望,我说,“可是爸爸,我已经25岁了,还是一事无成呀!” 爸爸在电话上沉默了一刻说,“孩子,大器晚成,不要轻易灰心,面包会有的,一定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爸爸是做学问的人,我们从小到大,他从没有用花言巧语哄过我们,爸爸这样说,“大器晚成”四个字就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这件事我跟谁也没有说过,爸爸和我也从来没有再提起过,不过我在以后的职场上学会了将名头看得很淡,这反而促进了我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勇气。 那时弟弟也去了澳洲,听妈妈说,初到异国,弟弟打电话回家,跟我有过相似的情形。弟弟现在做得很好,成功的事业,温暖的家庭,可信的朋友。我不知道弟弟和父母之间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面包”谈话,不过我们一路走来的经历真地证明了爸爸是对的,面包总是有,不论早晚,面包最后总是出现。
前几天八岁的儿子在做功课时问我,“妈妈,什么是faith?”,
我说 “faith就是一个人的unshakable and unchangeable beliefs (不可动摇不可改变的信念)。”
儿子听得糊里糊涂的,问我可不可以给他举一个例子。于是我就告诉他,“当你有了faith,你就会相信如果你今天的学业不出色,只要努力,一定会变出色;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矛盾闹得很大,好像全世界都不理你了,只要你有faith,继续快乐下去,你就会交到新朋友,甚至赢回旧的友谊。”。
然后儿子说,“妈妈我懂了,having faith is to believe all things will be good at the end as long as you don't give up! (信念就是只要你不放弃,事情最终都会变好的。)”。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 上天如通灵,此刻跟我说话的应该是爸爸;人间讲传承,儿子说的话,是对“面包会有的”最清楚也最浅白的解释。爸爸原来一生都在教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放弃。人,活的就是信念。
就这样,我坐下来,跟儿子用英文讲起来姥爷,和姥爷那"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的往事。
溪边椰楼 2014年1月17日 完稿于 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