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欧洲圆梦之旅(五):罗马(4)- 梵蒂冈博物馆

(2013-11-22 20:26:30) 下一个

到欧洲不能不去罗马,到罗马不能不去梵蒂冈。罗马的第二天我们按计划去梵蒂冈,网上提前订了梵蒂冈博物馆的门票,不然长长的队伍不知会排到什么时候。

梵蒂冈(Vatican City State), 意大利语: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 拉丁语: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 意为“先知之地”。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国土面积只有0.44 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五分之三大。梵蒂冈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主权国家,2011年的人口统计为共有572名公民,其中男性540,女性32名,多数为神职人员。梵蒂冈位于罗马城内,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被称为“国中国”。 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梵蒂冈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邮政、电讯、民政等机构。我们临离开的时候没有忘了在博物馆内买了明信片寄给自己,盖上梵蒂冈国的邮戳 。梵蒂冈是天主教的圣地,每逢周日中午12点,教皇会在圣保罗大殿顶楼正中窗口向教徒们发表演说。

梵蒂冈博物馆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展示空间达六公里之多。正值旅游旺季,博物馆内人山人海,而且空调也很不足(好像是欧洲博物馆的通病)。我们顾虑到小孩子的体力及承受能力,选择了一个family tour, 这个自助参观路线安排得相对适合孩子的兴趣,audio guide 的解说也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让孩子可以象寻宝一样参观博物馆。但是当然是所及有限,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了。

进门先上楼梯,然后到达一个类似中间平台的地方,分流去不同的展馆。

 

 

开始还以为这就是那个著名的螺旋楼梯呢。


 

孔雀




 

从梵蒂冈博物馆看罗马










博物馆内的拱顶画




阿波罗神像


 

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这座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于1506年在罗马出土,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雕塑作品。据考证,为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s)及他的两个儿子共同创作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雕塑取材于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城外,让奥德赛率领英雄们藏入马肚,然后叫全体希腊将士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走了,就打开城门,见到一只巨大的木马,想把它拖进城去。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 木马拉进城,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是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

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 百度百科

伊甸园 人类从此诞生了




织锦画 不知怎么想起了秦始皇兵马俑


Mute Swans of Peace

喜欢这种质感,感叹于这样的材料居然可以创造出如此逼真的效果。




雅典学园 (The School of Athens) - 图片来源:网络

对这幅作品的最初印象好像是很久以前在《读者》之类的杂志上看到过介绍。 

这幅拉斐尔Raphael Santi的著名作品《雅典学院》是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展览室的署名厅第一室中的四幅壁画之一,又名《哲学》。其他三幅分别为《神学》、《诗学》和《法学》。

 这幅巨大的壁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通过对包括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古代这七种自由艺术的抽象再现,表达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希腊精神的崇拜。画面的背景建筑被认为是以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层层的拱门增加了空间透视感,大厅上汇集着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五十多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他们之中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包括哲学家苏格拉底、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几何学家欧几里德、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甚至画家拉斐尔本人。不愧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创作这幅作品时拉斐尔年仅26岁。

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自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 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现在再介绍上层台阶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自左向右第五人是个青年军人, 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右上方亚里士多德的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却孤独地站着,这3个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即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 背后稍远,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在毕达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 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他是乌尔宾诺未来的大公。 台阶下右侧一组,中心人物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一说是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这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持天文仪的,是埃及天文学家尔托勒密。在尔托勒密的对面,即是画家拉斐尔的同乡、建筑家布拉曼特(蓄须的老人),而最边上那个头戴白帽的人,正是画家索多玛,上面露出半个脑袋、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本人。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喜用的表现方式,只是拉斐尔留给自己的位置太少了点。 画中央的台阶上,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 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下角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应。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单,被认为是拉斐尔虽然与米开朗基罗性格不合,但崇尚他的作品才以其为范本创作的。而柏拉图的头像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 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 - 百度百科

梵蒂冈博物馆内的最后一站是因为米开朗基罗的巅峰画作《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闻名于世的西斯廷教堂(Cappella Sistina

 

 

教堂内禁止摄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巨幅天顶画《创世纪》由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设计创作,历时4年多绘制完成。整幅天顶画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分别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共绘有343个人物。覆盖整个教堂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平方米。仰视之间,让人不由地心生感慨,心生赞叹。




 

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器”。亚当慵倦地斜卧在一个山坡下,他健壮的体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衬托出来,充满着青春的力与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着。他的头,悲哀中透露着一丝渴望,无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飞腾而来,左臂围着几个小天使。他的脸色不再是发号施令时的威严神气,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态。他的目光注视着亚当:他的第一个创造物。他的手指即将触到亚当的手指,灌注神明的灵魂。此时,我们注意到亚当不仅使劲地移向他的创造者,而且还使劲地移向夏娃,因为他已看见在上帝左臂庇护下即将诞生的夏娃。我们循着亚当的眼神,也瞥见了那美丽的夏娃,她那双明亮妩媚的双眼正在偷偷斜视地上的亚当。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同时描绘出两个不同层面的情节,完整地再现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义,这是何等高超的绘画技艺。

米开朗基罗创作时,工作极为艰苦,谢绝一切助手。由于长期仰面作画,他颈项僵直,导致无法正常直立身体行走,看书读信都要放置在头顶仰视。歌德曾评论说,“没有到过西斯廷礼拜堂的人,无法了解一个人所能做的事。” - 百度百科



 

《末日的审判》- “人注定要不断背离上帝,罪孽深重,但终将得到拯救。”
这幅充满绝望阴深气息的壁画位于教堂正面壁上,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恶的情景。




 

DNA 双螺旋结构的楼梯(iphone 效果)
这也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一个经典。



梵蒂冈古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