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生已空(5) - 老家的人
(2009-10-10 21:53:40)
下一个
老家的人 msn 上的交流渐渐地多了,他们讨论周国平的文章,讨论关于幸福,孤独,讨论赵鑫珊的哲学,讨论音乐…… 羽凡很惊喜地发现,他们之间有很多共鸣,非常默契。经常是她才敲完一段话发出去,就看到了相似内容的一段话出现在对话窗口。或是琛只送过来上半句话,她已猜到了下半句的内容。这种感觉真得很好。一次不知说到什么,琛赞了她一句,羽凡正准备发个shy 的笑脸过去,却看到他说,-- 不许“红脸”,她这下真的是脸红了。 还有一次,琛发来一段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爱是血肉相连。它引你走向生命的深处,那里自有一汪静湖,一座玫瑰环绕的木屋,门前的草地上站着一个欲骑上马背的人。你吃了一惊,以为遇见老家的人,彼此一点也不陌生,以为你这次就是为了这个等待了千年万年的约会。" 不禁想起张爱玲的那段:“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心里楞楞的,他难道是自己“老家的人”吗? 羽凡有点儿迷惑了,自己这是怎么了?已近不惑之年,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困惑。曾经她也相信过有那种天长地久地老天荒的爱情。她和先生的结合也不能说是那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只是他们之间不是那种一见钟情,惊心动魄的爱情。十年的婚姻生活,养育女儿,经营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已经取代了婚姻开始时的卿卿我我,爱情已渐渐为亲情所取代。也曾努力想经营婚姻中的爱情,重温相恋之初的温馨甜蜜,可毕竟是很难找回那种心动的感觉了,也许是彼此之间已经太熟悉了,熟悉到甚至无法感觉到对方。随着年龄的增长,羽凡开始接受一种观念 – 爱情也不过就是几年的事情。如张爱玲笔下的《心经》里的许太太, 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有外遇时,淡淡地说,“人活在世上,不过短短的几年。爱,也不过短短的几年。由他们去罢!” 是啊,所有的爱情任它再热烈,再销魂,也都不过是短短几年的事情,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痴痴地向往的呢?到头来都不过如此罢了。可再如何地理智,如何地明白,女人毕竟还是感情动物,羽凡知道自己尤其是女人中的女人,对感情的需求尤其的强烈。时不时的觉得心里似乎有个空洞,空空的张着饥渴的嘴,让人心慌慌的。读大学的时候有一种说法 – 心不饱,零食填,所以拼命地吃零食。可是,现在,已经过了吃零食的季节了,又该拿些什么去填那永远也不饱的心呢?这也就是她前一阵子希望能和先生好好聊聊的原因。可这并没引起先生的关注,他太忙于事业,忙于生活,忙于接受网上的无边无际的信息了。甚至那次不快之后,先生曾开玩笑地说,“还要精神交流阿,要求真高。”当时差点儿没把她给噎死。先生永远不可能理解她对感情的那份渴求的,他是那种粗枝大叶的男人,觉得过日子本来就是这样的,哪儿来那么多的想法,纯粹是自寻烦恼。 羽凡了解自己心里那种对感情的饥渴。这种饥渴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和初恋男友分手那天,她喝醉了,其他的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当时说过这样的话,我要的是大海,而你们只能给我一杯水,我会干渴而死的。可是她又害怕自己这种对大海的渴望,因为活到今天这个年龄,她已深知这种渴望是太不现实了,没有人会是你感情的大海,没有人可以把你的心填满,除非是你自己。和琛聊过关于海和感情的话题,琛开玩笑说,海水可是咸的,越喝越渴,五大湖的水也不少阿,而且是淡水,如果你不是太贪心的话,应该也是够了的。琛,你是我的感情之湖吗? 羽凡盯着镜中的自己,这是一张成熟的女人的脸,清秀中透着智慧。妈妈的遗传给了她江南人特有的清秀,光滑的前额,眼角的细纹若不仔细看,还是不易觉察的。有点儿翘翘的下巴带着些俏丽,双眸透着饱读诗书的智慧,可是那眸中似乎有了些什么新的不安分的东西在闪动。最近她好像花太多的时间在镜子前了,以前每天早上随便套上一套衣服就能出门,谁又在乎呢?先生根本不会注意到她的衣着发型,甚至有时候她的一套衣服都穿了好多次了,他还会问什么时候买的这身衣服。可现在,她知道她又开始在乎自己了。琛会有欣赏的眼光看着她的精心搭配的衣着,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你这身打扮真好看。“女为悦己者容”,千古不变的真理,有一点儿理直气壮,有一点儿沾沾自喜。她暗自欢喜却又矛盾着。毕竟被人关注的感觉是好的,被人在乎的感觉是美妙的。生命一旦被珍视,似乎有了新的意义。可是她已经没有权力也不愿再陷入爱情了。这样的年龄,真的应该远离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不要再像大学校园里的小女孩那样脸红心跳地期待爱情了。她告诫自己要理智些,不要放纵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于是,羽凡开始尽量避免和琛的交往,除了必要的关于练舞的联系,她尽量不主动找琛。msn 上的交流也开始言简意赅地节省语言了。琛是敏感的,他没有说什么。可是跳舞时凝望她的眼睛里盛满了深深的落寞。琛是了解她的,羽凡知道他不会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