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竹简

笔者是一个后现代而又怀古的书生,生活方式是“日煮清茶观红尘,夜焚檀香读古书”。本博客内容均系个人之所感所悟。
正文

论歧视

(2005-05-23 21:35:25) 下一个
歧视是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歧视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歧视、种族歧视、阶级歧视,小到个人出身歧视、外貌歧视、衣着歧视等等。虽然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并非人人敏感、人人关心。一般说来,越是讲人权、讲公正、讲法制的地方,人们就对歧视越敏感、越关心。反之,野蛮、混乱的地方,人们哪有精力来谈歧视呢?因为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即生存。不过在闲暇时,我们也不妨静下心来,谈一谈歧视。 1. 歧视的概念 : “歧”的本意是歧路、分歧,指从大路、主流上分支出来的、具有差异、低一级别的支路、支流,后来引申为“区别、差异”的意思;“视”在这里是看待、对待的意思。因而歧视就是“因差异而降低级别、区别对待”的意思。在英语里,歧视(Discrimination)本身也具有“区别”的含义。歧视的一个近义词是“不公正对待”。歧视的产生必须具有“降低级别”、“区别对待”两个事实基础。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受到一模一样的对待,也就不存在歧视了;如果是区别对待,但属于提高级别的对待,也不叫歧视,那叫优待,叫“优视”了。人们受到优视一般不会抱怨,只会拿出来炫耀;但是一旦受到歧视,却受不了,非得抗争不可。可见人心的自私与诡诈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受到了歧视,就应该忍气吞声。 2. 歧视的本质 :歧视是人们在用价值天平称量别人某些属性时出现的倾斜,它反映出人们在灵魂深处对人权、生命价值等同性等等普世价值的抗拒。我们从歧视的概念不难看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世间的人物、事物具有差异,就有歧视存在的可能。歧视者歧视别人的原因,是认为被歧视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次要的、少量的、低等的、劣质的、后来的”等等属性,可以是其中一个属性、也可以是多个属性都具备。例如,多数民族歧视少数民族,可能是因为少数民族具有次要的、少量的属性;富人歧视穷人,可能是因为穷人具有金钱少、生活质量差的属性;高官歧视中下层干部,可能由于中下层干部具有权力小、职位低的属性;开宝马车的人瞧不起开夏利车的人,是因为夏利车的劣质透露出车主钱少、地位低的属性;老移民瞧不起新移民,是因为新移民具有初来乍到和钱少的属性。城市富人歧视农民工,因为农民工具有次要、钱少、地位低、文化差、后来者等多个属性,所以农民工可能是社会上最受歧视的一群。 3. 歧视的心理流程 :世间的人物、事物在相互比较时,总会产生相对的“次、少、低、劣、后”等属性。这些属性都是在比较之下产生的,要比较就得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是人人都有的,即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具有评价别人的心理能力,白痴例外。但这些标准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不同的,又是发展、变化的。歧视者在歧视别人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在称量被歧视者主次、多少、高低、优劣、先后这几个变量,此时傲慢与偏见都可能掺和进来,火上浇油。当他断定你是属于低一级别的人时,他就区别性地低看了你,不公正地对待了你。于是,你就受到了歧视。总结起来:比较发现差异,差异导致歧视,偏见激发歧视。 4. 歧视引起的心理效应 :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谈。对于歧视者来说,歧视可以相对提升自己,使自己心里产生一种相对的优越感,有的人甚至能借助歧视产生虐待狂似的变态快感;阿Q通过对小D的歧视,就使他心理上得到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快乐。对于被歧视者来说,心理反应主要是不平、愤慨,继而产生持久的仇恨;当然,心灵麻木了的人也可以暂时忽略别人的歧视。对于旁观者来说,看到有人被歧视,反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无动于衷、有人开心地看热闹、有人打抱不平。歧视是人的劣根性,它带给人类心灵巨大的冲击,其影响是潜在的、长久的,它是产生疏离与仇恨的种子。 5. 歧视的普遍性 :由于差异时时存在、处处存在,而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用来品评别人,所以,歧视不可能被消除。在人类社会没有实现“乌托邦”、人心没有达到绝对圣洁的世代里,怎么可能消除歧视这种普遍现象呢?心灵越圣洁的人越少产生歧视别人的念头,但是他却要付出更多被别人歧视的代价(以 Jesus Christ 的经历为例),“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善受人欺、马善受人骑”,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人心不善的一个明证。因而在现实中,歧视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就算歧视未被明目张胆地摆出来(因为歧视者担心惹来官司、麻烦),它也的的确确存在于人的眼神里、嘲讽的语气里、隐秘的内心里。即便是亲人友好,平时不会有歧视,但是一旦有了矛盾冲突、需要相互比较时,歧视就会像毒草一样疯长。西方社会的歧视(尤其是种族歧视),存在得越来越有技巧、有策略,它存在于无形之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歧视的存在,却难以抓到可供呈堂的证据,这种歧视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微妙,叫被歧视者投诉无门,只好隐忍。为何有些色人对白人总是怀有无名的仇恨?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潜意识里是在报怨平常受到的无形歧视。 6. 歧视的潜规则 :在野蛮世界,歧视只有明规则,即弱肉强食,是公然歧视;社会渐渐进步了,歧视的规则转为潜规则。在一个不规范、不公正的社会,歧视可以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只要你摆得平,你怎样歧视他人都可以;有时歧视甚至成为法律被执行出来,例如以前加拿大对华人课收的“人头税”。但在一个相对规范、相对合理的社会,歧视会相对地受到遏制。歧视现象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其实即使在现代社会,所有的人也都一样,都在或多或少地受到歧视,也都在或轻或重地歧视着别人,大家都心照不宣。聪明人懂得恰到好处地歧视某些人,同时又颇识时务地忍受另外一些人对自己的歧视。不过,在相对文明、相对法制化的社会,歧视不能过了界,否则惹出一身蚁。这就是《歧视规则》的后现代版本。 7. 如何减少歧视 :歧视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减少。减少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尽量缩小差异,二是尽量统一或包容人心的价值标准。其实西方文明就是在致力于缩小差异和促进包容,因而西方社会的歧视才变得微妙、精细,要用天平才称量得出来;而落后的国家,由于歧视堂而皇之,肉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需要用精确的量器来衡量了。具体说来可以从时间上、空间上来减少歧视发生的机会。一些民间格言很有帮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马羊不可同牧,贫富不可同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等等。这些格言在人心价值观难以统一的亚文化环境里最实用,可以避免自己的劣势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之下,从而减少被歧视的可能。结交朋友、找对象都不妨以此为戒。以婚姻为例,男女婚前的各种背景相似性越多,越容易产生最稳定的婚姻,因为可以减少歧视嘛,歧视是婚姻的腐蚀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