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辉

夕阳红,余辉耀,乡巴佬,赶时髦,悠哉游哉,凑热闹。
正文

《炎黄春秋》杂志几位高龄领导(转帖)

(2009-10-22 09:54:07) 下一个

                炎黄春秋》杂志几位高龄领导

                                          (狮子王的日志)

                                                 2009-05-07    

         在媒体报道有关部门试图劝退《炎黄春秋》杂志几位高龄领导人之后,这个中国改革派刊物在阻力面前继续保持大胆敢言的风格,令读者感到欣慰。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是该杂志的撰稿人之一。章立凡在评论最新一期《炎黄春秋》时说:“我并没有看出它跟以往的风格有什么变化呀或者迁就呀,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还是原来的《炎黄春秋》。”

*明确求实存真编辑方针*

事实上,今年第12期《炎黄春秋》非但没有退缩,反而通过一篇编辑部文章重申了“求实存真”的办刊原则,明确表达了编辑方针不会改变的立场。编辑部在回忆10月份去世的萧克将军的文章中,特别谈到萧克与《炎黄春秋》的关系。

文章说,萧克在与《炎黄春秋》编者的谈话中强调,研究历史要“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他说,“搞历史研究的同志必须‘求实存真’,不能作违心之作”。

文章回忆说,1994年,《炎黄春秋》发表了一首悼念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白话诗,引起有关方面注意,并要求停止发行这一期杂志。这时,萧克将军对《炎黄春秋》编辑部表示,杂志做得对,不要惊慌,如果有人怪罪下来,就说是我萧克的主意。

*当局要求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炎黄春秋》杂志这次危机缘于一篇回忆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另外一位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文章。据说,此文引起某些高层人士的不满。于是,文化部便通过《炎黄春秋》的主管机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以杂志社领导班子年龄过大为由,要求进行调整,劝社长杜导正去职。

有评论认为,《炎黄春秋》既不拿公家一分钱,又不占国家编制,社长多大岁数跟国家无关,让杜导正去职无非是想改变杂志的办刊方向。但是,从最新一期《炎黄春秋》看,编辑部没有发生变化,杂志的方向也未进行调整。本期的开篇之作是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下台的另外一位中共领导人胡启立的文章。这期里面还有一篇言论相当大胆的题为《改革开放与普世价值》的文章。

文章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中国奇迹”得益于中国走了一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一样的道路,在于“不照搬”,在于“中国特色”。文章认为,真正创造“中国奇迹”的是开放改革,是引进了市场经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因此,中国崛起主要是“同”的成功而不是“不同”的成功。

文章说,目前中国的问题不是经济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的错误,而在于与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一些普世价值还未真正落实。这期《炎黄春秋》还有一篇文章提出,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面旗帜。

*不同声音对执政党是好事*

对于这些文章中的观点,有些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是北京学者章立凡认为,不同声音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件好事:“实际上,如果它听不到这些个他们批评的声音,对它的执政和维持它的执政能力是很不利的。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再以文字表达意见了,那可能就会有别的方式来表达意见,也就是杨佳说的,是‘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给说法的办法很多啊!上街也是给说法。我觉得最好大家还是坐而论道,不要把人都逼到大街上去。

章立凡说,如何对待《炎黄春秋》是衡量当前言论尺度的一个标志:“如果说把‘炎黄’也灭掉或者说把它改组掉,实际上就是说,将来的言论环境会变得更加恶劣。这个肯定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那就看当局怎么做了。”

据章立凡说,《炎黄春秋》态度比较坚决,不同意作人事上的调整。亚洲周刊报道,《炎黄春秋》创刊17年来,挨整和被上面严厉批评共9次,这次中南海已经做出批示:“对内部不同意见,要正面引导”,《炎黄春秋》似能暂过难关。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