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老泥头
从小,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爱祖国、爱人民,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
在我们小的时候,通过学校的教育,当时还不发达的电影、小说、广播的宣传,脑海里早就存放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
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官兵一致、同甘共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气概,让这支衣服褴褛的队伍最终走出了困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共产党员、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地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
在建设新生的共和国的过程中,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新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的集体。有保卫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员向秀丽和小英雄刘文学,有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工人王进喜,有在毁灭性的灾害面前,依靠集体、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大寨人,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在以往的英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中,我们无不感到一种精神,那就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在他们的事迹中,我们无不感到一种力量,那就是团结的力量,集体主义的力量。
如果没有前人的奉献和牺牲,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团结起来,要战胜强大的内外敌人也是不可能的。
在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的大量爱集体、爱国家、爱人民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广泛地歌颂和传扬,使得体现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朴素、奋发图强、克己奉公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在毛泽东时代逐步地占了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集体中生活,以爱集体、爱国家、爱人民为荣,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积极奉献为荣。
当然,我们的社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脱胎而来的,它必然地要带有旧制度的痕迹,不仅仅经济落后,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完全的改善,而且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几千年剥削制度所造就的意识形态还很顽强地存在着,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必然还会存在先进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较量,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小岗村这个典型,从它的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据说,在二十多年集体化的过程中,既然年年吃国家的返销粮,宁可饿死,宁可逃荒要饭也不愿意为集体干活的这群人竟然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分田到户,进而一举解决了吃粮问题。小岗村是以重新走上各顾各的单干道路而闻名于世的。从它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凭着这种精神,中国人民能够打败内外反动派吗?凭着这种精神,中国人民能够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本人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小岗村的干部群众做了什么事情,他们怎么做,本人认为都是可以理解的。至少说明了在他们那里,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集体化道路的好处,或者说他们的集体化在实现的过程中没有顾及到干部群众的觉悟程度,上级部门也没有及时地做好党员骨干培养教育工作,以及对社员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
问题在于,居于更高层的社会管理者,当他们在确立这样一个社会典型并向全社会推广的时候,他们想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准备为这个社会确立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风向标?结果会是什么样的,这个结果与他们所预期的目标一致吗?
毛泽东曾经指出:“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
与中国共产党一贯提倡的集体主义团结奋斗的精神相对照,与共产党人一贯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带领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相对照,我们那些以小岗村为典型并向全国范围强行推广的领导者们,他们的行为不是有些反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