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与道德
(2005-05-17 14:56:59)
下一个
众所周知,对于媒体来说眼球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读者的媒体只能是死路一条。但是,如何吸引眼球,却是不同媒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而这些也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格调高低的标尺。也是媒体人人格特性写真。
在报社,当我们的文字被印刷出来,送到广大读者面前的时候,它代表的是社会的舆论,影响的是广大读者心中的意见。在民主社会,这些给予了媒体很多超乎其本身的力量;若在动乱年代,书生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但是伴随着力量而来的,是对媒体从业人员道德的更高要求。记得邵飘萍曾说过:“一个好的报人,要抑强、扶弱、主持公道,不怕牺牲。”因此,对于每一个报人来说,随时随地都面临着两个选择,适应给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去捕获一时的眼球;还是以职业道德自律,真正承担起社会良心的责任。
1945年,欧洲刚刚结束了大战,著名报人萧乾作为第一个登陆欧洲的中华报人,应该有无数的题材去吸引国内读者的眼球。但是,萧乾没有这么做,在经过紧张认真地收集之后,他发回国内的第一篇报道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原来,萧乾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被阻隔欧洲的中国人,他们在国内的亲人,同他们多年来音讯皆无,所以他尽力收集了这些远在异乡还活着的人的资料作第一篇报道发回国内,向他们的亲人报平安,以慰藉那些倚门思亲的普通人之心。作为前辈,萧乾用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后生如我辈树立了一个榜样。
现在,随着华人移民的日益增多,本地的华文媒体也日趋繁荣。毋用讳言,在繁荣的背后,商业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但是,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也看到有的媒体为了一时之利,在报道中往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在新闻自由的幌子,贩卖低级趣味的勾当,特别是对于某罪案的受害者,在报道时不以同情之心对待,而试图以挖掘其隐私,来吸引读者,在受苦的心灵伤口上再洒一把盐。文章在各网络已经刊出,立即遭到了网友们的啐骂,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广大读者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根红线,如果媒体越过了它,就会被人唾弃。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虽然路远千山,时隔多年,但是先生文字,依然如匕首,如投枪,射向那一小撮无良者的心头:
“新闻记者的辩解,以为记载大抵采自经官的事实,却也是真的。上海的有些介乎大报和小报之间的报章,那社会新闻,几乎大半是官司已经吃到公安局或工部局去了的案件。但有一点坏习气,是偏要加上些描写,对于女性,尤喜欢加上些描写;这种案件,是不会有名公巨卿在内的,因此也更不妨加上些描写。案中的男人的年纪和相貌,是大抵写得老实的,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一个女孩儿跑掉了,自奔或被诱还不可知,才子就断定道,“小姑独宿,不惯无郎”,你怎么知道?一个村妇再醮了两回,原是穷乡僻壤的常事,一到才子的笔下,就又赐以大字的题目道,“奇淫不减武则天”,这程度你又怎么知道?这些轻薄句子,加之村姑,大约是并无什么影响的,她不识字,她的关系人也未必看报。但对于一个智识者,尤其是对于一个出到社会上了的女性,却足够使她受伤,更不必说故意张扬,特别渲染的文字了。然而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这时不但不会想到这也是玩弄着女性,并且也不会想到自己乃是人民的喉舌。但是,无论你怎么描写,在强者是毫不要紧的,只消一封信,就会有正误或道歉接着登出来,不过无拳无勇如阮玲玉,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她被额外的画上一脸花,没法洗刷。叫她奋斗吗?她没有机关报,怎么奋斗;有冤无头,有怨无主,和谁奋斗呢?我们又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么,大概就又知她的以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北美时报》从创刊以来,一直以推动本地华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为目标,以帮助弱势群体为准绳,要求所有职员以报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律。也愿藉此机会向本地广大的华文媒体同行们提出呼吁,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进,自律自强,为开创华人社区的良好社会风气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