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居士槟郎
14中文师范 卜红丽
槟郎,总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每每提及,总想到第一次上槟郎课的时候,他说他叫槟郎,我轻笑了一下,吃的?一直到后来,在慢慢的课程学习中,我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有多愚蠢。从现当代文学史到旅游文学,槟郎总是给我一种文人的即视感,文绉绉的,有一种书生气。可是当我深入去读槟郎的作品时,又觉得槟郎很像一位深沉的居士。于是,在小小的私心下,我私自给槟郎起了一个绰号——方山居士。方山一词的由来,当然是在读槟郎的这些作品时细细品悟出来的。在个人对槟郎这一名字的理解中,“槟”取自老师原名,木字旁的“槟”让我想到了屈原的“香草”,而“郎”在品悟中总有一种君子的意味。
作为方山脚下的一名陶子,在读槟郎的文学作品前,真的没有细细的游览过方山。直到读了槟郎写方山的旅游作品后,才有一种强烈的走遍方山的欲望。也是这样的欲望支持,我才将方山彻彻底底的走了一遍。总觉得,这个被佛道护佑的方山大地,每一处都有槟郎的影子。站在从明代选的“金陵八景”到清代评的“金陵四十八景”,都不会少了它的方山上,很想从山顶往下看,那样,就可以从开阔的景致再到细小的景点,就像从外到内地慢慢赏出方山的细节美,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慢慢赏读出槟郎的韵味。
方山山顶是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口,从四周的平原望去,山崖壁立,顶部如削,方方整整好似天外之物,故又名天印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大地就在脚下,远处的山峦此起彼伏,若隐若现,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蜿蜒曲直的河流,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而山上灌木杂树生得茂密,在古人看来,是个砍柴火的好去处。可在文人看来,那些樵夫倒变成了文人笔下的风景。于是樵夫多了,就给文人瞧出一道景致——“天印樵歌”。洪武时任应天府推官的史谨大概是最早题咏“金陵八景”者,其《天印樵歌》云:“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当然,现在的方山浓郁葱葱自然是没有樵夫的,可是,我却看到了另一种樵夫——槟郎。在纷繁喧闹的现代社会,能够抛却芜杂这样静心游山的,除了槟郎又有几人呢?所以你看,那林中把玩花草的可不是就是槟郎吗?他在林中漫步,林下有女,那是等待他的姑娘。我看到他们一路说说闹闹,笑语不断,煞是醉人。我在想,能与槟郎相谈甚欢的人,那肯定是一个很美好的姑娘吧,不然在林中,怎会看着如此像一双谪仙呢?
史谨还有一首《天印夕阳》:“山形如印阁晴空,翠压秦淮秀所钟。几度登临斜日里,白云红树影重重。”除了樵歌,方山的泉水也是品茗的佳物。既有泉水,怎会无茶?没错,你看远处一望无垠的茶园,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郁郁葱葱,充满勃勃生机。原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紫雾茶园,随着山峦的起伏跌宕,整个茶园似一件仙女的绿丝巾轻轻地覆在山顶,在风中不停摇曳。漫步茶园,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每到春夏交替的季节,山顶总是会升起一股雾霭,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淡淡的紫色,这大概就是紫雾茶名的由来吧!咂一口紫雾茶,芳香四溢,闭上眼睛,细细品位,仿佛就像步入大森林,贪婪地吮吸着大自然的精华,那一刻,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在斜阳下,绿色的茶树被夕阳的金光包围线束一片红影。此情此景中,如果山间管理同意的话,真想采一包送给槟郎呢,因为人品茶,茶也品人。一个愿意细口品茶的人定是心有善念,有佛心的人。
这不,再往下看,一眼便见了坐落在方山之上闻名古刹——定林寺。只见一座座高大雄伟的建筑群映入我们的眼帘。几年前它还是光秃秃的连一个佛像都没有的寺庙,但经过工匠们潜心打造,终于恢复成一座雄伟壮丽,而且拥有一座巨大而壮观的大雄宝殿和贴金佛像的寺庙了!梁朝时禅宗始祖达摩来中国坐禅,第一道场就设于下定林寺。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誉。到了明、清时期,下定林寺香火很旺,随着庙舍不断增建,规模越来越宏大。有人说方山的旅游价值远远胜过了宗教价值,可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风景是外在的,而宗教是一种内在的信仰。站在定林寺大门,两块大石屹立“梵宇重辉”“佛佑天印”。大概这是佛家的一种精神境界吧。向上看去,满眼便是定林寺金色庙堂了。我记得槟郎说过,曾经的他,是一位佛教徒。我立于此,久久未动,抬头看,我仿佛看见了曾经的槟郎双手合十虔诚朝拜的身影。印象中,槟郎是一个与人良善的人,佛说:与人良善,终得福报!许是已有神灵护佑了吧,但我还是为槟郎祈福了一下,就算是一种回馈,一种景仰。从定林寺台阶向上,入眼的便是片片鲜红,还有中间那棵古老的许愿树。红色,一直以来都被中国人寄予吉庆的意思。望着满眼的红色许愿条,我再一次看到了槟郎。我看到他站在许愿树前闭目合十为大众祈福的容颜,满是美好,这该是有着大爱的胸怀的人。佛说: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槟郎身上,再合适不过。
从定林寺下来,时间已久,于是穿过山间公路一路向东。本打算直接返回,却遇见了意外之景。当我看到洞玄观的时候,一时愕然。像是一个初醒的孩子,刚还记得槟郎是一个佛弟子呢,方才想起,来源于境外的佛教,如何能留住这个处处心怀祖国大地的中国君子呢,槟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家子弟啊。明人许谷的《登方山绝顶》:“天印山高四望遥,振衣同上兴飘萧。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散睇青峦围锦甸,举头苍霭接丹霄。洞中却爱栖真者,不信人间有市朝。”我觉得,凡世中的槟郎就有如此诗意!不为名利所扰,不为功名所累,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问市朝。随性潇洒,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最终,方山之行在被夕阳无限拉长的宽窄路上慢慢收尾。回程中,一路走,一路记,一路想!方山,似乎每一处都是槟郎的影子,无论风景,还是人文,都记录着这位诗人,这位文学家。我想,当若干年后,方山上一定会有一块有名的墓冢,上书:佛道子弟槟郎,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一位游客!这块冢也许是我立的,也许是其他槟郎的崇拜者立的!无论如何,方山都会记载一个人,叫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