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笔下的琵琶湖
(2013-07-02 16:28:32)
下一个
槟郎笔下的琵琶湖
10文秘 徐玲玲
不是第一次读槟郎老师的诗了,却是第一次拿起笔写一写读诗的心得与感触。读诗的心境总是可以让我想到“惊魂一瞥”这个成语,或者是偶尔点进老师的百度槟郎帖吧,看到老师新添的几首新作;或是选了老师选修课的舍友打印出了几首诗,我拿来细细读上几篇,总是不经意,却心添些许感动。下面赏析他的《春游琵琶湖》。
这首诗写于今年的4月15日,诗人游玩紫金山后,下山回城的路上,“误入一片茂密的树林,在城墙与钟山之间,惊现一汪神奇的湖泊”。这样如东晋的五柳先生撞入桃花源的偶然,槟郎也撞见了一片安宁。一样如前人的艳羡与惊叹,槟郎用他那朴实又热情的辞藻描绘着城墙、钟山之间的宁静。
琵琶湖依山而立,一面靠向明城墙。诗人视这恬静如美丽的少女甜美地酣睡,他便是有幸一睹少女睡态的仰慕之人。“而青绿的水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躺在山坡和城墙之间”,一个“躺”字使人无限想象,让人不由得沉浸诗人的遐思与忘返之中。此刻的槟郎,他想到了谁,想起了什么事,这眼前的静谧是否让他暂时忘却了刚刚还萦绕在心头的烦闷?是否又让他遁陷某个历史时间?
诗人由“令人有无限遐思而忘返”骤然收住思绪,继续写景写人、描动画静。水中有莲有岛,荷叶与柳树交相辉映,小船或由人撑划或自由漂浮。这无限的美景全部映入湖中,时而飞来的小鸟划破这无染的安宁,显得这山水之景更加宁谧、通透,令人心生豁达、惬意之感。我想,这亘古不变的美景是古今诗人、文豪借以抒情、言志的不变的寄托,槟郎的写作灵感也是来源于此。联系他不少壮写历史的诗作,我以为诗人又将读者扔进历史。诗人却在写景之后继续写宿营的人。他静静地融进这山水之拥里,让清凉的湖水沐浴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也许此刻他想到了什么,却不敢多想,只希望此刻在这山水的怀抱之中多停留一会,寻找理解、寻找安慰。但是诗的结尾,槟郎在探寻自己为什么放下紫金山雄伟之景而先写琵琶湖时,还是避免不了写自己的心境。他说:“或者它出现的时机太好,乐山之后正盼着乐水;或者它与我有神秘缘分,猛地震荡我逃世的心跳”。盼山爱水属于人之常情,但我更愿意相信他爱山水因为有寄托、因为无偏见。他那么迷恋方山、迷恋自然,也正是因为自然的怀抱永远为他敞开,也许也只有那样真实、温柔而又永恒的关爱与包容才能让他真正地感到满足、温馨。又或者只有大自然才能治愈一个战士的心病。
槟郎无论是自称的“民间左派”,关心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圣人,或者是良师、益友。不管哪种角色,他都歇斯底里地喊出对这个社会、对人民最真、最切的热情。他用尽满腔热血却总是伤痕累累。社会很少给说真话的人机会,就像人们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人为另类,并不真正关心这个不同之处一样。社会最主流的声音永远都是打击突出、冒进的人,正如我们的槟郎老师。
我想他是执着的,他没有因为打击与不理解而放弃。他用自己的诗文影响更多人。我想他是乐观的,他认真地寄情山水,在大自然之中排遣内心的难言之痛,然后再继续地战斗。我想他是高尚的,他用行动壮写正直和伟大。
读诗如读人,《春游琵琶湖》这首诗中的“逃世”、“厌恶滚滚的红尘”在表达一种疲惫。老师,您累了吗?您说:“这是个贫贱者,他战斗过,但生不逢时”(《我常常准备着自杀》),但在无数学生的心目中,您是永远的勇士、永远的胜利者。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