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81)
2011 (207)
2012 (226)
2015 (1)
父亲一家的兄弟姐妹共五人。叔叔排行第五,当年曾经是家中的小少爷。叔叔刚出生时,祖籍江南的爷爷奶奶一家尚属家道殷实之列。他们不仅有房有地,还有保姆雇工。难怪解放那年,爷爷奶奶被划了“地主”的成分。
叔叔出生不久,奶奶因为患了产缛热不幸辞世。妇去夫无家。自从奶奶去世后,爷爷的情感世界忽然变得天翻地覆。丧妻之痛让爷爷消沉颓废,一蹶不振。有一天,爷爷终于转身离家,扔下几个未成年的娃娃,直奔离老家不远的大上海宿醉寻欢。这些,当然都是解放前的事儿了。
爷爷离家出走后,谁来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叔叔呢?在我幼年时,常听父亲提到一位叫“小阿姨”的女人。父亲常说,小阿姨是他们兄妹几人儿时的大救星。没有这位善良的女人,很难想象他们兄妹几人该如何长大。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对此体会最深的,应该是我年幼丧母的叔叔。
五十年代初期,伯父从上海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沈阳的一家外贸公司。伯父在沈阳安顿下来不久,我的父亲,我的姑姑,还有年幼的叔叔,便挤进了上海开往沈阳的列车投奔伯父。都说长子为父,此话确实千真万确。我的二伯,当时刚抵达台湾不久。
那一年,叔叔还不识字,语言表达也很有限。为了防止叔叔和亲人走散,出发前,老家的小阿姨特意在叔叔的胸前挂了个纸牌子:到站---沈阳。我的父辈们,就这样告别了鱼米江南,成了落地东北的外来户。
沈阳并不是父辈们在东北漂泊的终点站。几年后,再从沈阳出发,我的父亲带着小他八岁的叔叔,来到了更荒凉的东北小城。父亲就职于化工厂,尚未成年的叔叔,则成了一名无人管教的青少年。
1983年的春节,我们兄妹几人去叔叔家拜年时,我无意中看到一个笔记本。本子里面的一段留言,让我惊诧不已:希望你能忘掉过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留言者,是我的母亲。留言时间,是1962年。这是母亲写给叔叔的一段励志之言。这个普通的笔记本,叔叔珍藏了20年。
在此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叔叔以前犯过什么错误。很显然,叔叔的青少年时期活得并不光彩。难怪有一年他会从城里的木材公司被开除,只能到城郊的郝屯做农民扛锄头。
我对叔叔的第一次印象是我四岁那年。恍惚记得叔叔那年骑着个三轮车,到我家请我的父母参加他在农村的婚礼。我的父母对叔叔在农村安家颇有微词,说白了,就是反对他的婚事。在这样的心态下,即将成为新郎官的叔叔不仅不受欢迎,还成了我父亲数落的对象。我父亲一生耿直刚烈,世界在他眼里非黑既白。父亲为了表达他的强烈反对态度,他拒绝参加叔叔的婚礼。
倍感失望的叔叔,只好向我们兄妹几人求助。想去参加叔叔的婚礼吗?有肉吃,还有糖糕。叔叔结婚的年代,东北实在是太穷了。一听有好吃的,我跳得八丈高。去,我要去。
就在我兴致勃勃准备出发时,头上却来了一闷棍。三轮车太小了,叔叔只能带三个孩子去啊。我是家里的老小,被推下三轮车的,当然是小小的我。我哭,我闹,全都无济于事。
回首往事望前尘,我想,即使叔叔曾经是不良青少年,他也会有正常人的健康情感。女人,爱情,热炕头,对他来说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也是触手可及的。父亲的异议并没有阻止他走进婚姻的殿堂,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生活。
长大后,在我的青少年时期,叔叔常来我家串门。记忆最深刻的,是叔叔家自产的玉米。热乎乎,香喷喷的玉米,是我家每年夏季最应时的美食。虽然叔叔长得非常帅气清秀,但在东北农村生活多年的他,早就脱去了江南男人的温文尔雅之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说不是呢。有一年夏天,叔叔和他的小舅子来我家时,我发现他们两人赤脚上阵,连鞋子都没穿呢。当年的江南小少爷,成了东北农村的大老粗,怎不叫人感慨万分。
我的父亲,也许是对叔叔的成见太深,也许是叔叔做过什么特别让他失望的事儿,父亲对叔叔的数落,一直持续到叔叔得病那年。每当父亲对叔叔怒目相视时,年少的我总想为叔叔解围。无奈我势单力薄,笨嘴拙舌,除了干着急,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眼看着叔叔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任我父亲批评着,数落着。在我的印象中,不管父亲多么严厉,叔叔从不争辩。他一直低着头,默默地坐在那里,想着心事。
1987年,将近四十年没消息的二伯回大陆探亲。我们当地为了实施照顾台属政策,把叔叔一家从农村调进城里,并为叔叔在城里安排了一份工作。在那个年代,农转工是件很光彩的事儿。如果没有台属政策,很难想象当年的劳改犯会进城吃公粮。叔叔一家为此喜笑颜开,为此事从中周全的父亲和伯父,也对当地政府高效率的工作作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叔叔进城后的几年,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后来的事实证明,农村包围城市,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常年抗锄头的人,一下子离开了热炕头,那种拔根离地的感觉,让人苦涩难言。这就像漂洋过海的游子们一样。我们不愁吃,不缺穿,但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儿什么。
再后来,我大学毕业了,我出国了,我成家了,我为人妻为人母了。在美国每次我和母亲通电话,我总会打听一下叔叔的消息。他们在城里习惯吗?过得好吗?叔叔的几个孩子都就业了吗?那个曾经光脚串门的小舅舅,他现在哪里?
叔叔一家在城里适应新生活时,我正在美国苦苦挣扎着。我的忙碌,成了我疏忽叔叔一家的借口。在我美国博士毕业不久那年,忽然得知一个沉痛的消息:叔叔不幸得了肺癌。因为医药费昂贵,大家正在集资为叔叔治病。
那年,恰巧我们刚刚毕业。我们的积蓄,除了一辆破旧的二手车和一个孩子,我们几乎就是一无所有。囊中羞涩的滋味,我们平时对此体会不深。需要征服绝症时,没钱绝对不行。
叔叔的详细治疗过程,我知道的并不多。鞭长莫及,望洋兴叹。身为学医的我,没为抢救叔叔的生命尽力,令我十分遗憾。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遗憾,我为早逝的叔叔遗憾。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叔叔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除了用目光示人,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弥留之际,他吃力地从胸前拿出一张小纸条,递给守在床前的哥哥。
是遗嘱吗?带着疑惑,打开纸条,我的哥哥看到这样一行字:
祝小四在美国生活顺利。
当母亲给我讲这张纸条的故事时,怎不让我泪如雨下。叔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惦记着我,而我,为他做的实在太少了。对不起,叔叔。我真的对不起您。
当我们为网友为他人哀掉提前凋谢的生命时,我怎能忘了我一生沉默的叔叔。
叔叔去世那年,他刚56岁。
叔叔去世十年后,他的儿子,我的堂弟,也被肺癌夺去了生命。那年,堂弟刚四十岁。
11/11/09
于美国家中
(我一直梦想着以叔叔的生活为原型,用小说的方式写一个家庭苦难的故事。上面这些并不是我父辈所有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一定要亲身经历苦难,才能醒悟人生的不易。用眼睛去发现苦难中的人们,并为他们做些实事儿,他们早逝的生命,就会在我们苟活者身上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