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不是很新的新闻,因为今年初报道时,这几家国企只亏了几十亿,但再看昨天的新闻,已亏到了几百亿,还无法停止,因为那些衍生品合同要到 2011 年才到期,而且是在油价最高时签订的合同。合同都不用细读,因为凭常识,你就知道是被人家玩了,而玩家就是高盛在亚洲的下属公司 – J. Aron & Company 。
http://news.hexun.com/2009-09-09/121025120.html
。。。。。
2009 年 4 月 , 国内几大航空 公司 爆出 2008 年度业绩巨亏 , 亏损总额高达 305 . 79 亿元 , 仔细研读相关年报可以看到 , 国航、东航以及上航的巨亏有一个重要原因 ,2008 年 , 国航的油料套期保值业务损失达 74.72 亿元 , 竟然占到了总亏损额的 82%, 而东航在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约 64 亿元 , 占比 46% 。然而再看北美 , 欧洲 , 亚洲等八家同时期操作操作套期保值的航空公司的业绩 , 其中只有 3 家套期保值业务和主营业务均出现亏损 ,2008 年 , 美国达美航空的亏损总额中 , 套期保值业务亏损占比 7.25%; 香港国泰航空占比 9.48%; 奥地利航空占比为 11.19% 。
。。。。。
这就是最危险的环节,在央企自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上,企业以对赌的姿态加大赔率,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损失以巨大的杠杆效应放大,难以估量。再以地方国企深蓝电子与高盛签订的石油衍生品第一份合约为例,按照这份合约,理论上深蓝电的最高盈利为300万美元,而最高亏损额却可以多达2.48亿美元。
。。。。。
记者:“如果西方投行要找这一个推销产品的人员,什么样的人是他们看来最合适的?”
常清:“他一定得找能够卖合同的人,单找什么呢?高干子弟,上过什么哈佛耶鲁,然后穿着名牌西装拿高工资,那是花钱如流水回来了,人一看这可信他挣这么多钱,你想他这些钱从哪来?不都从这个合同,卖合同当中来嘛,一部分央企由于有人有人脉关系,有面子什么,糊里糊涂就做了,做了出了问题就这样。”
。。。。。
近几年,因为参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游戏,导致的企业巨亏事件一再上演。2004年12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爆出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罪魁祸首正是公司自2003年3月底开始的投机性期权交易。2009年3月,中信泰富惊爆总额高达159亿港元的巨额外汇损失。引爆中信泰富巨亏的“地雷”也是金融衍生品投机。
。。。。。
面对央企的衍生品交易造成的巨额亏损,有两个人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他用“痛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个人是美国康奈尔大学、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他用的两个字是“气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