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六耳

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是经历,有时是感想, 有时是议论,有时是杜撰的故事,有时是自己编的笑话。
个人资料
lanliuer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自白(但愿这是最后一次骚扰)

(2010-12-13 05:42:32) 下一个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

我知道我要爆发只是早晚的事,看似偶然的爆发,其实是早就埋好了的不定时炸弹。

曾经对竹七说:现在哥们结婚了,终于可以想说啥就说啥啦! 这正是我现在选择爆发的原始动力。

我是个不能放弃世俗的人。 结婚生子之前,我害怕暴露我的本性和经历,我怕千夫所指,我怕成名(其实是恶名)给我带来的是终生的孤独。我对要一个或一群孩子的渴望已经胜过了对其他一切的冲动。

现在我什么都有了。做节扎手术的决定使我意识到我的生命已经开始了新的转折。

有人说:你都有三个孩子了,还去干那些没用的事有这个必要吗?

我的感觉正好相反。在生孩子之前,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看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我觉得人生就是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我们穷尽一生所积累的知识和智慧,都将变成养老院里的等待和挣扎。

在我看着我的三个孩子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不再虚无了,我想为这个世界做一点事情。至少,我想做一点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我参加了洗礼,我有了救世情节。

我把我自己心头上解不开的结变成了救世情节,那不是借口,那是突破口。

我不想沉默了,我不想顾左右而言它了,我想直接抚摸自己心头的伤疤,我想把伤痛变成武器,来反击那个伤害过我的文化和制度。

在那个所谓祖国的地方,我面孔模糊不清,我身材惹火扎眼。 没有人给我爱和温情,有的只是男人的欲望和女人的妒嫉。

我为什么要靠一个男人获取“成功”呢?那样只能再一次证明了国人早就告诉过的我的事实:你是一个胸大无脑的女人。

我在做的事情是在向自己证明有胸也有脑的可能,是在让向另外一些有胸有脑的同胞招手。

我要在揭示黑暗时让自己看见光明。

在产生现在策展计划之前,我本来是有另一个策展计划的:

 
做为一个基督教新教教徒,我虽然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识地避免流露出过多的宗教色彩,但还是有明眼人能看穿它们若隐若现的虔诚情怀。在《寻》的组画里,我以受众凝视博伊斯作品的场景为主线,表现当代人生活状态的疏离迷惑和不确定性。博伊斯的作品没有正面出现在我的作品里,这种有意识的安排,是为了强调“寻”的过程,而不是“寻”的结果;场景中的人物,与其说是在凝视一幅艺术作品,不如说是在寻找艺术之外的生命含义,并且在这个层面上,和博伊斯艺术创作的宗旨暗中汇合。场景中的人物表情,或陌生,或茫然,或自以为是,或不屑一顾,或深思熟虑,或豁然开朗......,这与其说是对当代艺术的暧昧态度,不如说是在世界突变的情况下寻找生机时所表现的个体形式的尝试。
正如德国的某艺术评论家所说,之所以在我作品中看到了“虔诚”,是因为那些欲盖祢张的“希望”,所有的作品中都有来历不明的光源,光给人带来希望。而正因为光源的来历不明,使画家在不经意中暴露了自己原本并未打算公开的宗教立场。
在《背向阳光》的组画里,我延续了《寻》的主观线索。我在以往的创作中,尽量把主观意识淡化,用一个记者的话说,是subtil subjektivität(暗示的主观)。做为一个在说教环境下长大的艺术家,我对过强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有类似过敏一样的反应,这种有意识的“制作”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展成了缺欠,因为很多时候,得到的结果是受众的茫然。为了挽救这个缺欠,我在《背向阳光》的组画里,稍稍强化了一下主观意识——人物面孔的表情有了无一例外的统一性:笑。
博伊斯说:在人类的笑容面前,魔鬼不寒而栗。
在冷眼看去阴晦,黯淡的画面中,往往有一个巨大的人形依稀可辨,人物的面部表情在正面观察时几乎被黑暗淹没,但在侧光下,观者看到的却是一成不变的笑容。在永恒的自然和人类的生老病死面前,我们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笑以面对。
圣经上说:光照进黑暗,黑暗不接受光。
人类在自己的历史上,总是不断重复地陷入这种处境,但光明毕竟有瓦解黑暗的时候——那依稀可辨的人形,正是瓦解前的黎明。
无色而刺眼的阳光,从人物的后背照射下来,将背景上的景物吞没在阴影之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棕榈沙滩......在阴影的笼罩之下,显得诡秘而脆弱。
阳光越是强烈,阴影越是浓重。
做为画面的背景,出现的大都是都市街道或旅游圣地——纽约,多伦多,巴黎,伦敦,莫斯科,雅典,罗马,马德里,柏林,北京......。我曾经是个浪迹天涯的人,足迹踏遍半个地球。背景上的选择虽然都是名城,但出现的街道人流或自然风光却没有当地的明显特征,没有纽约的帝国大厦,没有巴黎的爱菲尔铁塔,没有伦敦的大笨钟,没有莫斯科的红场,没有北京的天安门。我既有意安排了不同的地点做为场景,又有意地避免地点特征的突出,以此来暗示人类的统一性。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没去过非洲和南美,为了保持在创作时情绪的真挚,我只能委曲求全地接纳这个遗憾。不过因为这个遗憾,我的下一批创作内容也就有了方向。
在技法上,我采用的方式是不折不扣的中西结合——把油画颜料充分地稀释,使它在流感上类似于中国画的浓墨,通过泼擦涂抹或有控制地喷洒流动,让颜料在画面上既随心所欲由又有意外惊喜地停留和固定在计划内或计划外的范围之中。同时充分利用油画颜料既透明又有覆盖力的特点,通过对颜料稀释程度的把握来控制画面的层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xingfu^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是您的粉丝。^^
顶顶牛 回复 悄悄话 蓝六, 竹七, 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女性和艺术家
庸现 回复 悄悄话 六耳,你这么停战了?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