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艺术家的私人生活(二十七,灵肉分离的性爱1)
(2009-10-08 01:28:20)
下一个
我故事里的H,是一个叫汗斯的美国人。
有一天,我打开邮件箱,发现一个陌生人的邮件,标题为:来自纽约的问候。邮件写得不长,但挺有滋味,他说他在几年前纽约的画展上看见过我和我的画,印象很深,当时我们还有过简短的交谈,现在因为他在计划搞一个文化项目,所以又想到了我。关于他自己是谁,他说我可以按他的名字在古歌里查到。
我果然很快在古歌里找到这个陌生人的名字,着实吓了一跳:纽约一大赫赫有名的银行总裁,这么大的人物,我怎么当初在“有过简短交谈”的情况下都没有一点印象了呢?
我赶快回了信。
之后的一些日子,我们时常通通信,一直不知道他说的“文化项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后来有一天,他说他出差到D城,可以借机谈谈我们的合作。
我那时正在着迷我的火车站,每天都到D城政府为我圈好的地盘工作,本来说好了我们下午三点钟在河边一家咖啡馆见,我计划到一点时收工,梳洗打扮之后再去会见财神爷,不料还没到我收工的时候,就看见了他来了 —— 他刚下火车,偶然路过这里发现了我,真是好眼力。
和笔挺西装的银行总裁相比,我穿着满身颜色的工作服简直像个要饭花子。我说我要回家打扮一下,他大笑不已,说就这样最好,很酷,他的形象和使用的词汇,都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很多,像“酷”这样的词,我以为有身份的人都不张口就来,还有他的笑,肆无忌惮的,我见过的美国人,有许多喜欢这么大笑的,但没想到总裁也这么笑,一路上,我们一个着装扎眼,一个声音刺耳,引来路人的许多白眼,D城号称德国的小巴黎,人们都很小资,没有见过那么多肆无忌惮的人。
我们在河边预约好的那家咖啡馆坐好,服务生都来了,他忽然变了注意,说我们还是去吃午饭吧。我也没吃午饭,所以对他的“说变就变”挺有好感。和德国大人物不同的是,美国人都叫名字,而且也没有“你”和“您”的区别,不用像在德国一样,假惺惺地一口一个某某先生,某某女士,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感觉我们倒是很像一见如故的朋友。
我们去了一家日本料理店,因为他夫人是个日本人。
写到这一步,我以为你已经摸到了写小说的脉络,呵呵
遗憾的是这个插笔的“总结性”论述在我看来还是多了一点,或者说比较起那一句关于灵魂和肉体的论述,这个插笔显得短了一些。
anyhow,愚以为你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直写下去,不要被评论左右--尤其象我这样的倒通不通的评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