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批判:导言
(2005-05-11 12:01:43)
下一个
腐儒批判:导言
“文明的冲突”这个概念随着美国人亨廷顿的文章和书的出版而名噪一时。科学和
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文明之间的“安全距离”完全消失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正在
以硬的和软的形式随时随地进行着。文明之间的交流、竞争、乃至冲突,是人类文
明发展中的一个健康化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类使不同的文明得以去粗取精、优
胜劣汰,并以此寻找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
其实我们很难准确地定义文明这个概念。不同的文明主要地是由其所包含的核心价
值观来刻划的。以儒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自觉的自我
欲望约束来保证族群的繁衍和文明的永续。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价值观,我们才有了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社会道德准则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苟利国家生死以”等社会义务准则。而西方文明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和资产阶
级革命以后所建立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就是政治平等(不歧视),亦即不能因人的
出生、地位、财富、年龄、性别等原因进行政治歧视。西方文明在这个价值观的基
础上建立了现代法律体系和以投票选举为主要形式的政治体系。
在文明冲突、淘汰的过程中,作为某一文明的归属者他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他应
该按照自己所归属文明的价值观,尽力去维护自己所归属的文明,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保证文明之间的冲突、淘汰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健康化过程而不是一个伪劣化过程。
他这样做既是对自己所归属的文明的一份义务,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份责任。
“维护自己所归属的文明”绝不是要维护这一文明所包含的所有文化表象,而是要
维护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文化就成为中华
文明的主体。儒文化的诞生和演化是在封建制度下完成的,其文化表象不可避免地
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这些文化表象必然包含很多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
的方面。今天,封建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然而,儒文化中的这些封建的、腐朽
的成分依然以变种的形式存在於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我们的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的种种弊端中,腐儒的影子依然处处可见,例如,君为臣纲、学而优则仕、
门户之见、圣贤崇拜、明君和清官崇拜,等等。儒文化中的这些封建腐朽的部分曾
经桎梏了我们民族的创造力使我们丧失了诞生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而今天仍在阻
碍着我们的政治、文化进步,乃至经济发展。如果不能彻底消灭这些腐朽的东西,
我们即使能侥幸赶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也还会由于这些桎梏而重新落
后。
没有现代化的价值观,我们至多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而不可能有现代化
的人民和文化,更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国家。对自身文明内涵的不断地去伪存真,并
不断地向其它文明体系学习适用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保证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对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华文明来说,文化革命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渔樵闲话
2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