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闻】陈水扁抛出进攻性军事战略“决战境外” zt
(2009-07-19 08:14:24)
下一个
2000年6月16日,陈水扁在高雄凤山参加台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76周年校庆典礼致辞时,发表了对未来“国防”事务的4点看法:一是要落实军队“国家化”;二是建立现代化、高效能的“国防”武力;三是精实战备训练,强化三军联合战力;四是提升素质、改善福利,树立“国军”尊严。在谈到加强“ 国防”武力建设时,陈水扁提出,要依据“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政策,积极筹建“高素质、现代化、专业化”的国防劲旅,并依据“制空、制海、反登陆”的作战程序,与“精准纵深打击、提升早期预警、争取资讯优势”及“决战境外”的观念,作为未来建军备战的方向。首次向外界宣示了“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提出后,立即在台湾政界和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前“参谋总长”郝柏村在报纸上撰文批评“境外决战”行不通;“行政院长”唐飞在“立法院 ”公开指出“境外决战”定义不明确;一些“立法委员”提出质疑,认为两岸之间没有国境,不存在“境外决战”的问题;台湾军方特别是一向主张“滩岸决战”的陆军对此也颇有微词,认为台军不具备“境外决战”的实力。对此,台湾“参谋总长”汤曜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自相矛盾地解释说,“决战境外”是指军事领域,不涉及政治层面,外界以“境外决战”进行政治性解读,与军方的观念有落差。“境外决战”属于政治层面,是指要决战于“国境”之外;“决战境外”是指决战要在“作战地境”之外,是“国军”用兵的一贯理念,并非新的构想。所谓“决战境外”战略构想,按照台“国防部”次长室程士瑜助理次长的说明,就是要根据“有效吓阻,防卫固守”战略,在战争不可避免时,按照“拒敌于彼岸,击敌于海上”的作战指导,发挥三军统和战力,歼敌于本土境外,将战火带离台岛。目前台军的作战指导是“毁敌于水际,歼敌于滩头”的“滩岸决战”思想,而未来的“用兵理想”是要“决战境外”。显然,“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是“有效吓阻,防卫固守 ”战略的发展与延伸,与台以往的军事战略相比,“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主动性。“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摆脱了“防卫固守”,以求“滩岸决战”思想的束缚,使台军在未来作战地点和作战样式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二是进攻性。“决战境外”是一种攻势防御思想,强调“战略防守、战术进攻”的作战指导,注重“先制”、“反制”作战,争取拒敌于港岸,击敌于半渡,制敌于背水。通过攻势行动达到“防卫固守”的战略目的。三是威慑性。去年汉光15号演习后,台湾当局将“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目的是加强威慑性。而陈水扁提出“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则进一步将防御纵深推向彼岸,把大陆的主要城市、重要军事目标都作为打击对象,用台湾军方的话来说,目的是“吓阻敌人,使之不敢轻启战端”。四是欺骗性。实际上台军目前并不具备“决战境外”的实力,其兵力部署、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均体现了“防卫固守”和“滩岸决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其远程火力打击能力、远距离兵力投送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都无法实现“决战境外”的战略目的。陈水扁提出“决战境外”战略构想的政治意图主要是为了稳定台湾民心,给“ 台独”分子撑腰打气,使之误以为即便打起仗来,战场也不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