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2013年冬季至2014年,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的抗议活动,逐渐演变成一场革命,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危机爆发,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罢免了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职位。
随之俄乌之间出现了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武装冲突,直至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正式爆发。
这个期间发生的军事冲突,对之后俄乌双方军队的改革,以及对这次俄乌战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乌克兰独立后的政治动荡
1990年7月16日,乌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布国家独立宣言,12月1日,乌克兰通过独立公投,正式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共和国。1996年乌克兰通过新宪法,确定乌克兰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同时改国名为乌克兰,实行共和制。
2013年11月21日,当时的乌总统亚努科维奇试图冻结欧盟乌克兰联合条约,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引起大规模抗议示威,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之后引起乌东俄语地区抗议和骚乱。
乌克兰的政治危机引起俄乌之间,乃至东西方之间的抗衡,逐渐演变成武装冲突和全面战争。
二,俄军兵不血刃占领克里米亚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自然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引起半岛俄罗斯裔居民不满,1992年克里米亚半岛宣布独立,在俄罗斯调解下,决定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租借瓦斯托波尔军港的部分作为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危机爆发。2月24日,俄军第31独立近卫空降突击旅乘船抵达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基地。
部队登岸后立即摘掉所有国家和军队的徽标,并配发绿色巴拉克拉法帽、墨镜等装具,每人配备手机,保持静默,全时守听,俄军总部可以直接指挥到个人。这些部队后来被西方称为小绿人。
普京还利用乌克兰驻克里米亚亲俄部队—金雕部队,以及“夜狼”民兵组织,组成当地地方武装。2月27日在小绿人的保护下,克里米亚亲俄武装力量占领了政府机构、机场、港口等要点,并占领克里米亚国会。
俄军利用网络战,瘫痪乌军的通信系统和网络节点。同时俄军在北极开展演习以吸引北约情报部门注意。俄军还利用原苏军老兵瓦解乌军,导致大部分乌克兰军队高级将领都不愿对俄军开战。
乌克兰驻克里米亚半岛军队在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就被俄军控制,并被迫倒戈或缴械投降,俄军兵不血刃的占领并控制了克里米亚。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加入俄罗斯的提案,3月11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告克里米亚共和国独立。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以97%赞成的得票率通过,克里米亚正式脱离乌克兰,并准备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接纳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21日正式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
普京为了防止外国干预,将“堡垒”岸基反舰系统部署在克里米亚,开启备战状态,并且对西方实施核威慑。
俄军之所以能迅速解决克里米亚战争危机,主要是采取了混合型战术,将网络、信息、情报、军事等常规战争手段,以及核威慑非常规战争手段配合使用,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另外,乌军总参谋部混乱的指挥系统是导致克里米亚乌军没有抵抗就失去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
三,顿巴斯冲突的影响
乌克兰爆发政治危机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俄语地区亲俄势力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其中克里米亚经过公投后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而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亲俄民众也占领了政府机构,升起俄罗斯国旗。
顿、卢两州位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毗邻俄罗斯,沙皇时期,这里属于俄国的新俄罗斯地区(Novorossiya)。
2014年4月6日,顿巴斯战争爆发,俄罗斯特种部队发起一场非常规军事行动,并导致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N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NR)自治。
2014年6月,法国邀请俄、德、乌首脑在诺曼底就乌克兰局势进行磋商,并设立诺曼底模式对话机制。之后签订【明斯克协议】。
2014年至2015年,顿巴斯亲俄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展开激战。甚至导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7航班在乌东上空被击落。
四,顿巴斯战争乌军惨败
1,顿巴斯战争初期的冲突
2014年9月至12月是顿巴斯冲突的初期,共分为三个阶段:
-在诺曼底模式调停下,2014年9月5日,顿巴斯大部停火,战斗维持在顿、卢两州机场、杰巴利采沃、斯卡斯提亚几个要点。
-2014年11月,冬季战役爆发,乌军对乌东发起全面进攻,DPR(顿涅茨克人民军)、LPR(卢甘斯克人民军)使用标识Z字母的重武器(坦克、装甲车等)实施反击。
-2014年12月再次停火,交换战俘。
2,2015年顿巴斯战争升级
-1月6日,双方围绕战略要地杰巴利采沃展开激烈攻防战,乌东武装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是俄军直接介入战斗)。
-2月11日,明斯克峰会召开,18日,乌军从战区撤离。
在此阶段战斗中,乌军遭受沉重打击,最主要的战役是突出部战役,也就是杰巴利采沃攻防战。
-战前乌军在此有4-6000人防守,并配备了大量的T-64/72主战坦克、MT-LB装甲运兵车,以及大量牵引火炮。
-2015年1月17日开始,DPR/LPR(实际主力是俄军)使用冰雹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对突出部实施连续多天的猛烈轰击,1月22日开始对乌军阵地发动地面攻击,并形成对突出部的包围。
-2月上旬,乌军紧急向前线调集2S7M203毫米自行火炮、2S19 155毫米自行火炮,实施火力支援,并在突出部以南和以北地区实施攻击,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BPR、LPR军队直逼重镇阿特姆斯克,从侧翼对乌军形成包围,乌军被迫收缩防线。
-2月18日,乌军总参谋部决定撤离杰巴利采沃突出部。但是由于来自基辅的撤退命令过于仓促,乌军撤退行动中各部队没有协同,突围的乌军车队没有得到来自空中有效的支援和地面的掩护,遭到沿途伏击和炮火拦截,损失惨重。
-2月27日,明斯克协议生效后,剩余乌军从杰巴利采沃全部撤军,乌军在顿巴斯战争中遭到的失败,对于乌军来说可谓是血的教训。
3,俄乌双方在顿巴斯战争中争夺的焦点
-机场。由于乌克兰属于大平原,除了城市,机场因为有建筑物做依托,成为筑垒地域,利于长期坚守,同时适合空投补给。乌军在顿、卢两州机场组织防御,试图以此作为吸引和消耗对方兵力的磁铁和绞肉机。
-城镇。例如杰巴利采沃,该城市是M03高速公路必经之地,也是顿、卢两州的铁路枢纽,是乌军突入乌东控制区的尖刀。M03公路是乌军连接东部战场的大动脉,还可割裂顿、卢两州的防御态势。为此乌军以重兵防守。
-控制海峡等要点。2018年11月25日,俄罗斯海军抓获三艘从黑海前往亚速海途经刻赤海峡的乌克兰船只,从而将战火蔓延至海上。
五,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战争对俄、乌双方军队的影响
一,俄军战前准备与战术思想
1,俄军通过军事手段,兵不血刃解决了克里米亚危机。
俄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行动成为俄军经典教材,被广泛应用于俄军的特种训练中。并且成为俄军对乌军的重要作战方式。
可以这样认为,2022年2月24日,俄军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俄军一开始仍然抱有以低烈度的克里米亚战争模式,引起乌军大面积的投降,以及东部乌克兰居民出城以鲜花迎接俄军的解放,轻松获得特别军事行动的胜利。
2,顿巴斯战争NPR/LPR(实际是俄军)表现优异
俄军经过多年军改,集团军、旅,尤其是BTG(营级战斗群),在攻击力、火力、机动力(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都大大强于(2倍)同级别北约(含美军)部队的作战能力。
按照美军的评价:在2014年的俄乌冲突中,俄军无人机的情报侦察和有效的电子战,俄军营级战斗群的火炮被证明特别致命且反应灵敏。它们可以快速对乌军发动毁灭性打击,甚至在不踏上乌克兰土地的情况下摧毁乌军。
俄军在叙利亚、格鲁吉亚和顿巴斯的战争中,都表现优异。给了俄军打规模以上的,宽正面、大纵深,穿插、分割、包围的,大兵团作战的底气和自信。
二,乌军在连续遭到失败后的变化
1, 乌军经历顿巴斯战争后的状况
-经过长达一年的血腥内战的消耗,乌军整体战力已成颓势。乌军继承了原苏军的大量部队,但是大部分训练有素的军人都复员了。2015年,乌总统波罗申科宣布征召10万新兵,但是这批兵,只接受3周训练就被送上战场,根本没有战斗力,乌军基本就是乌合之众。
-乌军的空中力量在顿巴斯内战中,也损失巨大,加上乌克兰财政拮据,无法采购新式战机,飞行员也相当匮乏。乌政府承认,政府军损失了现役武器装备60-65%。
-顿巴斯战争中,乌东武装大量使用中短程地空导弹,极大限制了乌空军的作战能力。
2,乌军积极进行军队改革
以乌克兰现任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列里.扎鲁日内为代表的一大批乌军高层,对顿巴斯内战失败,痛定思痛,决心进行改革。
-将大批原苏军留下的中上层将领调离重要岗位。
-由于乌克兰财政拮据,无法斥资对军队进行大量换装,只能立足现有装备,对软件进行改革。
-摈弃原苏军的作战理论(大兵团作战)和战术思想(火力和突击力),全面北约化。来自美国和其它6个北约成员国的军事人员,对乌军进行全面改革和训练(在乌克兰西部利沃夫附近设立了训练营,主要聘请波兰的教官,有从华约制式向北约制式改编的经验)。
-按照北约制式,要求作战部队达到I、S、R、C四个字标准:
I.(Intelligence),情报收集。
S.(Scouting),侦察搜寻。
R. (Reconnaissance),监控定位。
C, (Communication),通信保障。
-对军队指挥体系和部队编制进行改革,尤其是在部队的小型化和扁平化方面大做文章。解散了大量乌军营以上单位,保留旅级指挥机构(具体另文详述),军队去中心化和小型化,也避免了乌军被俄罗斯统战的可能。
-加大作战部队(尤其是一线作战部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部分特种作战分队能连接上北约的指挥链。
-吸取顿巴斯战争(杰巴利采沃突出部攻防战),乌军仓促从城镇中撤退被大量歼灭的教训。乌军制定了依托城镇建立筑垒地域(铁/公路交通枢纽),坚守不退,拖住并消耗敌军的战术思想。
-摒弃原苏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战术理论。改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北约(美军)战术思想。采取小、散、隐的方式,躲过俄军空中和地面火力打击,再后发制人的作战方式。
-避开正面攻击,重点打击后勤补给的战术。
乌军经过6年的军队改革,表面上还是那支装备老旧(苏军装备),没有现代化空军的三流军队,其实指挥体系、编制体制、作战理论、战术思想已经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