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断臂山” by 阁老
《断臂山》是李安执导的一部影片,曾获得奥斯卡金奖。
影片叙述了两个男人同性恋的故事,由此“断臂山”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赞同不赞同、接受不接受,“断臂山”现象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现代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呈蔓延之势。
在美国有同性恋者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他们走上街头,以游行集会的方式彰显着他们的存在。而在其他西方国家,更有无数的同性恋者举行集会游行,要求同性恋合法化。
同性恋就是男男相恋或者女女相恋。也许人们感到奇怪,这同性怎么个恋?怎么享受夫妻生活?怎么享受天伦之乐?怎么繁衍后代?这种违反常规的行为方式奇怪吗?非常奇怪。可人家就是能恋,而且恋得轰轰烈烈,恋得如火如荼,恋得死去活来,恋得如痴如醉。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相拥热吻,牵着手出双入对,举行隆重的婚礼。
尽管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允许同性恋合法地存在,尽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们对同性恋侧目和不屑,但是同性恋的队伍还是在不断地扩大。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同性恋者不仅有普通男女,平头百姓,贩夫走卒,还有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明星大腕。
有人说,同性恋是对传统婚姻的挑战。
有人说,同性恋是对传统观念的背叛。
有人说,同性恋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变态。
有人说,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的转变。
孰是孰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们中国,同性恋也早就浮出水面,不仅有同性恋的群体组织,而且有同性恋的网站。据报道,同性恋大多发生在大专院校的学生中间和同性人数比较密集的群体当中。
其实同性恋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标新立异之举,而是古已有之。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皇权时代,能够有幸“三千宠爱集一身”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绝大多数佳丽深处闺阁,无人问津,在后宫寂寞地打发日子,任青春之花自然开放又自然凋零。但是性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是一种自然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谁都渴望性的幸福。可是在后宫,宫女们能够接触到的男人只有太监和皇上,太监没有性欲能力,而贵为真龙天子的皇上只有一个。即使皇上再风流,身体再好,一天换一个,这轮一遍还得十年八年。性寂寞自然引发性饥渴,于是手淫自慰和同性恋就是佳丽们解决性饥渴的有效方法。
古代把同性恋称为“磨镜”,双方捉对儿耳鬓厮磨或抚摩对方的身体,以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中间犹如放置了一面镜子,如影随形互相厮磨,故称“磨镜”。
也许有读者会问,古代出现宫女的同性恋,是因为无人满足她们的性生活和性需求,还可以理解。可是在这情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在没有任何禁忌、高度开放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还会出现同性恋?而且呈发展趋势?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确实,要全面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很难,这里归纳几点同性恋者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观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物质需求的改变,在生活方式、行为尺度、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信仰上,人们可以选择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新教。在生活方式上,既然人们可以选择独身、单亲、同居、傍肩、临时组合、情人、一夜情,那么为什么不可以选择同性恋?
观点之二,同性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完全不同于卖淫嫖娼,并没有给社会带来明显的危害和动乱。任何一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那么这种爱可以赋予异性,当然也可以赋予同性。更何况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外力的人为的因素。
观点之三,和异性之间的相爱一样,同性之间的爱情也完全缘于对方的相貌、学识、能力、魄力、体格和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不同的是异性之间的爱情含有双向索取的成分,同性恋则是互相给予,而无索取。
观点之四,异性的婚姻会产生许多矛盾,一旦分道扬镳,则有财产的分割,子女的监护权,赡养费用的支付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对薄公堂,搞得身心疲惫。同性恋则不存在这些麻烦的问题。
观点之五,同性恋更多的是注重情爱,而不是性爱。如果单纯去追求性爱,又何必同性恋。所以同性恋,可以不必担心男人沾花惹草,女人红杏出墙。大可不必处处设防,互相猜疑。当然同性恋也有见异思迁的,今天恋着这个男同志,明天可能会恋上另一个男同志;今天恋着这个女人,明天可能恋上另一个女人。但是这种见异思迁的概率大大小于异性婚姻的离婚率。
观点之六,存在就是合理,同性恋的存在自有它的合理性。如果没有任何快乐可言,那么它早就自生自灭,不会成为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上观点是耶?非耶?
只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从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了同性恋这个名词到现在已经一个半世纪,虽然历经敌意和偏见,同性恋不仅存在而且在蔓延。李安的《断臂山》之所以引起轰动和问鼎好莱坞,剧中同性恋者的命运之所以让许多人扼腕叹息,甚至让许多女人一洒同情之泪,恐怕不是简单的一句赞成或是反对就能涵盖的。
进入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