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
(2005-05-10 08:05:38)
下一个
秋天准备送儿子到一个享有盛名的天主教小学上学前班,因为这所私立学校不仅以教育水准高闻名,还有免费营养午餐,免费校车到家门口接送,而且是早八晚四全日制学校。虽然一年学费比公立学校多三千美元,但核算时间与金钱的比例,还是要比上公立学校划算,因为公立只免费学前班,而课前课后还要再花钱送幼儿园。在美国生活久了,懂得美国生活游戏规则的中国人最懂得这种精明帐。
离开学尚有六个月,就接到参加儿子第一次家长会的通知。到了家长会上,一看手里发的议题大纲,就有些犯傻了。纸上写着,在这个学校上学的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教育费用是五千元而不是三千元,不由得愤怒起来,难道这是一间讹钱骗人的学校?但是仔细看下去,又发懵了。上面说,如果你有经济能力才交五千元学费,如果没有就交三千元学费,再没有能力可以另填一张表格,申请低收入家庭助学金。选择完全靠各人诚实,因为不需要提供税单证明家庭收入。
但是选择后两项学费标准的家庭,要承诺为学校做义工40个小时。义工范围有三十多项工作可自由选择,我能记住的有:在校办公室做秘书接待;帮助校长整理文件档案;给校后滞留学生讲故事;帮助学校餐厅搞卫生;午餐时间给孩子倒牛奶分饭菜;在教室里辅导进度慢的学生听课;观察课间孩子玩耍安全;协助孩子上下校车过马路;开音乐会时帮布置会场;孩子手工课前为师生准备用具;校庆或开放日预备点心;毕业典礼会场安排桌椅;为学校募捐满一罐头盒的一分钱硬币;帮助学校收到的捐赠物资拍卖;校外的义工范围有:做家长教师联谊会工作人员,包括主席,秘书,财务;到市长热线处帮助接电话;全市高尔夫球赛季拣洗球;国庆节游行街道维持秩序;圣诞节在街头帮助装灯饰;收集儿童早餐食品标签等等等等。
根据我们收入状况,肯定不能去申请低收入家庭助学金那项。按心理承受能力,我也只愿交三千元学费那种,但一个孩子在这里的教学实际费用是五千元,学校辛苦通过名目繁多的义工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募集资金,和减免学校勤杂人员人工开支的办法,来为我们的孩子筹集学费,这不是明摆着我们这种选择在占学校便宜吗?虽然没有任何人注视我,但我自己觉得面子有点儿挂不住,尽管主观上不太乐意或者说不习惯做义工,但不由得在义工单子上选择了尽可能多的项目,签下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心里象吃了怪味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当初我选择给孩子报名上这个学校的时候,全部心思可都是想的如何利用这个学校的优势,却从来没有问过如此出名的私立学校怎么会收费这样便宜。原来后面有这么多的“猫腻”,真是世风不测。
家长会进行到最后一项,是讨论学校办学宗旨。我更加希奇了,难道百年历史的学校,校训是由家长而不是校董来决定的吗?经过多方询问解释,我才有点明白,原来这是一间有上帝信仰的人群组织创办,并维持下来的基督化学校。在这里,一切金钱财务都是本着爱心奉献,多有多给,少有少付,没有不缴的原则。富人可以奉献财物金钱,穷人可以奉献时间劳力,大家都本着奉献的精神来为孩子们提供最优秀的学校。
我十分糊涂,如果万一索取的人多,给予的人少,学校将如何维持下去?但随后我又自嘲起来,人家已经生存了百年还没倒闭,就说明信仰能让慷慨奉献的人多于偷挪贪占的人。这样的办学方式在中国是前所未闻的,我这次也算新闻了一把。
家长会结束后,当我问那些穿制服的老师各种我不清楚的问题时,他们都抱歉地说自己不能解答,因为他们都是义工家长。由于我有很多问题,等校长解答完我的所有问题后,大厅里几乎已是人去楼空了,等待打扫卫生的义工家长们见我是个傻头傻脑的外国人,都很真诚地邀请,或者说是怜悯,让我将桌上剩余了太多的饮料,点心带回去给孩子吃。
我看见各种式样大小,风格都不同的精致蛋糕,点心,就知道它们来自于不少于十家以上的奉献。第一次家长会让我看见自己品质上的自私和渺小来。我们中国留学生从开始来到美国就是靠人家提供的奖学金,即至后来接受免费儿童牛奶,义务英语培训等,好象已经自然习惯于过着接受和被施舍的生活。
我们不断地从学校,社会中捞取福利,却很少会自觉想到给供应我们的社会予捐助和奉献。尽管我们后来经济上大多爬到了中产阶级的水平,但我们的精神水平还只算处在低级的贫困线品位上。事实上,受是奴仆的心态,施是主人的境界。施比受有福啊!引用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们在北美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