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弃宠辱归灵命以平天下--老子言之三

(2013-05-22 07:37:10) 下一个

弃宠辱归灵命以平天下--老子言之三

玄野

老子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此章因为在"无身","爱以身","贵以身"等关键点上有字面上的矛盾,历来释者多解为忘我的献身主义。其实忘我和圣人的无我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作为中等层次的儒家贤士,忘我境界是不错的,而对道家至圣的思想,如此解释显然与老子的核心理念相左了。这里先大略翻译一下,后面做详细分析。

译文:在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方面,人们对荣宠和屈辱都十分在意以至惊惧,对这方面的祸患十分重视,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何谓宠辱若惊?受宠本身就是自甘低下,尊荣和利益上的得与失都会心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我们之所以将世俗利益看重如生命,是因为我们贪于口腹欲望,并将虚荣等同生命,如果我们超越了物质与虚荣,我们还会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人首先应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本,透彻理解生命的本质,这样才会爱自身,贵自身,不因为个人欲望和虚荣等损害生命。只有达到这种理解层次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生命,人和天下的核心价值,不会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蛊惑人心的邪念而将天下带入到危险和自我毁灭的境地,才能够将天下托付给他管理。

老子的这一章集中探讨了人如何在生命的价值根本和世俗事务间平衡。宠辱若惊这一心态的关键在于宠为下,也就是说,争宠的前提是人将自己的灵魂降低到其他灵魂之下。老子的潜在理念是人在灵魂上的平等。所以,争得某人的宠爱或者争得社会团体的宠爱,本质是自我价值理念的迷失,是自辱灵魂的作法。回顾我们的现代历史,这种现象已经是社会常态,下面通过奖励与荣誉这个窗口来简略分析。

人间的奖励荣誉不可以作为人生的价值与奋斗目标。人生价值不能由人或者某社会团体来定义,必须由天道上帝定义。无我境界的圣人们所建构的价值体系,是各自从某些方面用各自语言表达了上帝对人生价值的定义。所以,世界各大传统宗教所秉承的价值体系虽不可能完备,却是相对适宜的。

这方面,中国的状况很堪忧。二战以后,世界经济秩序相对稳定,资本将人类带入价值理念上平等纵欲的时代。这一变化最大的危害是原有价值体系的崩溃,人抛弃了对神的追求和顺从。欧洲虽然是经济与物欲至上理念的始作俑者,幸运的是其意识形态上没有经历革命,依然保持着对神的敬畏。最可怕的是妄自尊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各地区的肆虐,典型是在中国,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的骨髓,难以肃清。最突出危害就是执着于物欲价值,否定神的存在,彻底没有对神的敬畏,外在表现就是由自己的政党或者政府订立价值体系,并将这些肤浅的教条推行到社会中,作为人生奋斗目标。

遵从传统继承传统的社会,在价值体系上相对健康,表现在奖项和荣誉方面,也相对淡泊平和。否定传统,自我膨胀,从肤浅的哲学建构出的政治型社会,相对浮躁,只能看到荣誉和奖项的外在虚荣,不明白其中所体现的神的意旨。世界上的诸多著名奖项,包括诺贝尔奖和去年刚刚公布的唐奖,其中都有一个浓重的仰望神的意味,出资者本身都是谦恭的,都是与获奖者一同追求某个价值侧面。颁奖者绝对不是施舍者,绝对不是高高在上以成功者自居的人。当代中国奖项的味道则有很大的不同,有许多政府设立的奖项,其目的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新道德之类,这就直接阻断了人对神的价值追求与仰望。至于某些官员某些商人的表现更突出了这些人灵魂上的荒诞不经,俨然是获奖者的领导,在向其他人赐予着恩泽。中国人的诺贝尔情节更是光怪陆离,或以为诺奖代表着智力水平的最高点,是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的象征;或以为诺奖象征着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中国学子必以诺奖为最高奋斗目标。

此类争宠思维对自我价值理念尚未完整的青少年学生具备灾难性的杀伤力。儒家的教育思路可以用司马光的德才之辩(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来概括。道家理念则是天人合一,人归于道,笼统地说,就是人首先要寻找自我灵魂自我价值,不能被外界物欲和虚荣理念控制从而迷失了自我。中国当代政府所高调宣扬的教育是才艺教育,争宠教育,大肆发展各种能在竞争中显出胜负的才艺,甚至将本来无法用胜负衡量的一些境界与灵性的素养也通过比赛评分予以竞争化。本是陶冶情操与滋养心灵的精神文化也变成了显示虚荣和滋生浮躁的工具。

中国各级机构所设立的奖项反映了社会的价值生态。奖项的设立只追溯到社会物质利益这一层,建筑于社会主义新道德之上,而缺少了由此到精神灵魂和上帝的那个联系。因此,在颁奖过程中,获奖者变成了政府在精神上的奴仆,颁奖者变成了操纵价值体系的主人。正常而言,颁奖者和获奖者都应该有一个仰望神的姿态,因为这样的场合是神设定让参与者昭示人类价值的情景,获奖者应是因此感到无上荣幸,而不是因为自己战胜了竞争对手。而颁奖者呢,也不是乐于对他人颐指气使,而是欣喜于向世人展示神的价值指向。基督教经常会说:"一切荣耀归于神。"这样的心态十分值得学习。

至于在政府宏观引导之下,资本用以塑造公司形象的各类奖项,其主观目的可以不论,客观效果更重要。因为资本是社会现象,与个人的思想境界无关,所以应当尊重资本自身的规律。关键是相关人员在立奖评奖颁奖与获奖过程中的心理境界,人必须要对奖项所推崇的人类价值理念有虔敬之心。官商勾结,从个人本心里就是利用玩弄奖项和人们所崇拜的价值理念,以骗取个人私利,则属悖天行径。中国因为长时间的信仰毁灭,这类情形可能并不少。

奖励本身虽小,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却极大,颁奖者与设立奖项的人的心态必须也只能是诚惶诚恐,而绝对不能是踌躇满志,有操控社会的心态。个人感觉,这一悖乱的根源可能是唯物论的共产主义,而最伟大的实践者则是毛主席。主席是权斗天才,一直将人的名誉尊严玩弄于鼓掌之间。这样做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人的价值追求与神的阻断,荣誉蜕化成权力操控社会的工具。

中国宗法时代或者说帝制时代,科举殿试可谓荣誉奖励的巅峰,而那时的帝王与监考的宰相对此的心态绝对与当下实施奖励的政府官员不同。是大家同入圣道的喜悦,绝没有高高在上的意气风发。在行使政治权力时可能会有帝王的高傲,但在考验人们圣道水平时刻却没有高傲。老子道:曲则全,洼则盈。只有谦恭,人的价值理念才能上溯到神,才能达到无限。

西方的奖项也同理,如诺贝尔奖,不是某个学术领域设定的最高桂冠,而是对人们追求真理精神的赞扬。这些奖项的价值,与人们追求到的真理的价值相比,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这些奖项本身具有杠杆作用,用力虽小,效果很大。奥运精神也一样,奥运奖牌的价值不是说谁体力好,谁技能高,而是要借助于运动来表达人自胜自强自我超越的精神。所以说,如果有谁将奥运奖牌和诺贝尔奖当作终极奋斗目标,就是误入歧途了。这些奖项绝对不是你应追求的目标,不过让你知道有众多的人与你同路并支持你,不过是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让你惬意,让你感觉到温暖的几朵小花而已。

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领导人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压迫是不可抗拒的。刚刚卸任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先生,具备着许多超人素质,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在社会教化和政治建设方面却令人遗憾,在政治文明方面不思进取,拒绝系统的西方现代文明,仅凭良知和政治手腕行事,胡温给人的感觉是有意无意地在唱双簧,这方面的遗憾是国家政治环境的限制,无法责怪任何人。主要遗憾在于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取向方面的贻误,在道德建设和人类价值体系的复归方面泥足深陷,延续前任风格而宣扬枯燥教条,无法跳出其前中共设立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这个逆天窠臼,导致中国社会在人生价值方面与神阻断了联系。就其本人的内心与作为而言,他超越了这一限制,但是他没有将这种品格贯彻到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中去,他依然被共产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绑架着。

六十多年来,中国政治阻断了生命价值与神的关联。虽然作为个人,许多领导人有上溯到神的价值观,但作为政党却明确悖天了。"做某主席的好孩子"一说显然是离经叛道的,因为没有任何圣人敢于僭位而承接任何人的精神归属,遑论政治人物。在天道上帝面前,圣人的角色是导师和领路者,而不是精神的皈依或者精神的媒介。人类社会是基于家庭的社会,在父慈子孝的前提下,人的世俗生活在一定意义上一定时间段内归属于父母,但是人的精神只归属于上帝。所以中国有俗话道:上跪天地,下跪父母。至于罗马教廷将中国孝道中跪祖先父母与拜神等量齐观,就有点自以为上帝的唯一代言人而蛮横曲解其他文化了。这种蛮横与马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在灵魂层面上是平等的,无论贤愚,更无论贫富。老子所谓"宠为下",实际上就是批判人将物质利益上的交往,错误地僭越到精神层面的宠辱,导致人价值理念的荒谬。人在精神上是独立而平等的,人去争宠是错误的,争宠实际上是玷污了个人的灵魂,是将自己的灵魂置于另一个灵魂之下。这是与天道相违悖的。人也不必要对羞辱过分在意,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你的灵魂置于任何其他灵魂之下,除非是你自己。肉体上和尊严上的羞辱本质上是施暴者在羞辱自己的灵魂。老子说的明白,"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当你不再忧虑虚荣和贪欲方面的东西,谁还能伤害到你呢?

人不应该被僵化的宗法教条所束缚,更不应该被风潮吹起的欲念所迷惑,如何在纷繁芜杂的自由思潮中滤出属于自己的真正自由,如何在传统理念中排除那些真正迂腐的沉念而保留那些永恒的真理,是艰巨的任务,而老子的著作可能是最有帮助的古代经典。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一句和最后一句在表面上是矛盾的。此处要无身,后面怎么又来一个贵身和爱身呢?我们必须从老子一书的整体来辨析理解这两句话,才能明白这两句话本是一体之两面。老子在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方面的理念极其明确,而且整部道德经中可能有数十次涉及到这些理念,典型如:"圣人为腹不为目","虚其心,实其腹"等等。老子所坚持的是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基本需要,所极力痛斥的是人的放纵欲望,满足虚荣与贪婪的暴行,以及对社会尊严的过分看重。当然社会尊严是正当的,但是人的社会尊严遭受损害完全来源于另外一些人在物欲和贪嗔痴方面的沉迷,这些恶行没有了,社会尊严就不成为一个概念了。所以,老子所说的无身是指万念归宗,关注生命的本质,而超越虚荣与贪欲。当然,这里的无身与圣人的"无我"还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至于老子的"贵"与"爱"所指,也就不言自明,是指老子所重视的生命本身,而不是生命在世俗中的衍生物。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此句素来众说纷纭,颇多分歧。晋王弼认为,"贵"意在不以身易物,"爱"意在不因物损身。我对这句话这样理解:人首先应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本,透彻理解生命的本质,这样才会爱自身,贵自身,不因为个人欲望和虚荣等损害生命。只有达到这种理解层次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生命,人和天下的核心价值,不会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蛊惑人心的邪念而将天下带入到危险和自我毁灭的境地。

杨朱不以天下易胫之一毛,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辩过程,求道中的某种境界。而老子的"贵以身为天下"则是求道以入世,道与身,天与人,和合一体,没有冲突执着,既爱身又爱人,既贵己又贵天下。孔子有朝闻夕死,耶稣有舍己救赎,皆神之恩赐。而天道之顺畅飘逸,独老子述尽。老君抚青牛出关,风扫衣袂,笑览众生。可等闲视之哉?道路,真理,生命,灵魂,上帝,皆在<道德经>一书,何惶惶不知所之耶?

此文为<圣道三百言>之一章,全书在以下网址陆续发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4445/?catid=95628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比花花还花 回复 悄悄话 顶!
37213824 回复 悄悄话 儒释道耶回,指归都是无我。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板儿牙的评论:
板兄说得太好了。人应该挣脱欲念和虚荣的捆绑,寻回自己的灵魂,从而信靠神。真正的忏悔和切实诚心的祷告的确能将人带到神那里。
如果单就耶稣所传福音在精神和灵魂方面的信仰而言,的确与老子所传的信仰一致。
板儿牙 回复 悄悄话 觉得基督教就像是神调教一群猴子,没有道理可讲,只是告诉你什么当行什么不当行,做得好就有糖吃,做的不好就挨鞭子,矫正行为和心理,久而久之,改变就进入基因里使生命发生变化。佛教释迦就像一个高深的学者,道理玄妙,猴子们听后心向往之,沐猴而冠,但道理太玄妙高深,反而大多数得不到利益。
板儿牙 回复 悄悄话 玄野兄,如果你将来信基督,希望能写一本关于基督教心理学的书,肯定会有意思。
板儿牙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玄野兄好文。且不论家国民族,单就各人而言,对宠辱患得患失并且带来焦虑和忧患,是“正常”人“正常”心理的一部分。就比如一个人喜欢把自己藏在面具之下,装老装少,做男做女,只是不能做他自己,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是有心理疾病的,对面对自己,面对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莫名的恐惧和谴责,使他拒绝看见自己。
每个人都是心理疾病的患者,错误的思想和行为造成错误扭曲的心理,而病态的心理又带来错误的行为和痛苦的结局,如此循环往复而不能自已。就基督信仰而言,三位一体的神就是一位洞察一切和回天有术的心理医生,通过祈祷忏悔告解救赎,使病人得到医治并回归生命之源。只是目前基督信仰里也是麦子稗子真假难辨,如果不能解决人心理上的根本问题,也只能算骗人的幻术。
有时候病人不走运遇到个比较二的蒙古医生,动刀动锯而不给麻药,就比较惨😄,即便如此,如果能够通过手术救一个人,两个人,甚至一群人,也仍然是好的,想想将来的康复和显荣,目前所受的一切也就是值得的。当然砍人总是不好的,医生也需要忏悔😄
宠辱不惊就是将自己的一切放在神的手中,顺从神的心意不加上自己的意志,最后自我消失,只有神生命的彰显。
胡乱讲的,没有逻辑章法。再次谢谢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