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中

我是一本打开的书,......
正文

上海的杜公馆

(2017-11-12 03:26:17) 下一个

杜月笙公馆,东湖路70号,上海东湖宾馆1号楼:

杜公馆正门:

杜公馆一楼大堂,富丽堂皇,修茸一新:                                                                       

杜公馆客房, 宽敞,明亮:

楼上过道,一眼望去,层次感十足:

杜月笙在老上海的心目中一直是个传奇,这一点并没有随着半个多世纪前中共接管上海而改变。

杜月笙一辈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曾经参选上海市议长,虽然以高票当选,但受到当时一干“高大上”人士的诟病,认为堂堂上海市议长且能由一个“白相人”担任,有失国格。杜月笙气愤之极,在宣誓就任仪式上,当场宣布放弃此一职务。

由此看来,当时的一般市民对他是有一定支持度的,而老杜冲冠一怒,甩袖而去,胸襟气魄之宏大,也算得上是“粪土当年万户侯”了。

杜月笙一辈子最臭的一步棋就是收了蒋介石这个门生,继而在1927年帮助蒋除掉了上海总工会主席、共产党人汪寿华。造成他晚年台湾不愿去、大陆不敢回,在香港虎落平阳的窘迫境地。

老上海对杜月笙情有独钟,大概是他出身本地草根,以灵活的身段,赤手空拳,杀入上流社会。本来吗,大多数上海本地人就是草芥子民,所以从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老上海喜欢他更是因为老杜为人义气。杜月笙发迹以后,出手大方,千金散尽,广交天下,接济了各路朋友。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晚年的老杜更是洞察世事人心,1951年老杜在香港病重,让女儿去银行拿来一个保险箱,里面有满满的一箱借条,最少的5000美金,多的一张竟然是500根金条。他把这些借条,亲手一一销毁。他说:‘’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上门去要,说不定会召来杀生之祸“。

老杜名下有几个住处,其中被称为杜公馆的是上海东湖路70号即东湖宾馆一号楼。几年前趁开会顺路,住在东湖宾馆商务楼,本想领略一下杜公馆的风采,想不到一号楼还在装修之中,只能草草拍了几张门外照。

正在拍照之际,碰到宾馆的李经理,感念于我不远万里探寻这一段民国历史,特地带我入内参观。该楼的内部按当年原样进行了复原,其中的美伦美幻有照片为鉴。

李经理兴奋之余,还顺便向我介绍了当年黄金荣、杜月笙、金廷逊合办的三鑫公司,其原址位于新乐路、襄阳路交界处。

三鑫公司大概是中国较早的股份公司,大股东三个人,还有其他各类股东,其中不乏以赠送干股进行官商、外商、军商勾结的伎俩。当年,处理黄金荣与浙江军阀卢永强的过节,杜月笙也是用公司的干股来摆平的。放眼望去, 如今官商勾结的那一套,有些也脱不了这类模式。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是寄奴曾住”。 低头寻思,不禁又想起这段隽永的词句。

杜老板和夫人、著名京剧演员孟小冬:

杜月笙手迹。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旧上海著名的三鑫公司:

三鑫公司外观,内部好像已改为高级餐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回答偶卖糕的:当然可以,谢谢!
偶卖糕的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请问能否转发? 谢谢
起个笔名很难吗 回复 悄悄话 以前的市府招待所。主楼貌似不对外开放。一般人只能住在马路对面的副楼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不知为什么,想起周永康的城堡。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就是啊,官商勾结绵延不绝,人之恶何以禁!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在东湖路南端另有一栋建筑,东湖路7号,叫“大公馆”。由于上海话“大”,“杜”不分,所以长期以来,“大公馆”也被误认为是杜公馆。事实上真正的杜公馆只有一个,就是东湖路70号,这一点已在上海市房管局发布的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中得到确认。
楼观台 回复 悄悄话 赞赏这句概括:"放眼望去,如今官商勾结的一套,有些也脱不了这类模式。" 造就历史的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奴隶,而是人类不绝的,应运而生且花样翻新的欲望。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说法不知是否确切:“据杜月笙的长孙杜顺安回忆,蒋介石当年的那张门生贴,写的名字是:蒋志清。这个名字是蒋介石上学后用的”。回华府采菊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杜没做过蒋的老头子,传闻是黄金荣收过蒋的门生贴, 年龄也配得上, 杜比蒋小个一两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