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1981年,刘源大学毕业到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管委会担任第“十七把手”。
1984年,刘源被全票选举为河南新乡县县长。
1985年,刘源被全票选举为郑州市副市长。
1988年,刘源在候选人名单之外,被河南人民选为河南省副省长。选举后人大代表们纷纷对刘源说,如果你父亲泉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1992年,当他调离河南时,朴实的河南人民对他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好”!
记者:您父亲的冤案平反昭雪以后,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您的身份地位都有了变化,从“黑帮”子女一下子变成了国家第二号领导人物的子女。您父亲平反后,对您的思想有什么影响吗?
刘源:我算是经历了一个从上翻到下,又从下翻到上的过程。
从下往上翻的时候也很痛苦,那种痛苦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痛苦,从上头跌下来的时候大家都理解都同情,但从下头翻上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比如那时候我正在上大学。在我刚进大学校门的时候还没有平反,同学们都对我很好,大家很平等。我们是七八个人一个宿舍,80个人一个班。在宿舍里,男孩有的晚上打扑克,有的看书,很吵闹,我在床上喊,你们别吵了,我还要睡觉呢。有时候拿一个馒头边吃边往教室走,也不抬脑袋,别人向我点头笑,我有时没看见,或是不在意,这也没关系,这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上了一年的大学以后,我父亲被平反了,情况就变了。变的不是我,我还是我,我没变,但是人们对我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我们之间很自然地出现了一条鸿沟。同样你喊一声,别吵了,我还要睡觉呢,人家会说,你狂什么狂,你算老几;你见人不打招呼,人家就说,这小子不认人了。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变,怎么人家对我的态度变了呢?这时候就得自己调整了,所以那时候得特别注意对面来个什么人,你先向他点个头,然后再赶快过去。你本来被吵得睡不着想喊一声,但是算了吧,别喊了,怪讨厌的。
记者:您1982年大学毕业时应该是可以留在北京的,后来为什么又回到农村,在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管委会当了最后一名副主任?
刘源:我之所以去农村也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当时我大学所有同学都留在北京,我完全可以留校当助教,或者给领导当秘书,但是我觉得农村需要我。我在农村待过7年,17岁去,24岁离开的,是朴实善良的农民在我最艰难最绝望的时候帮助了我,才让我有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正常人的一种生存态度,所以我觉得我好像欠农民的,回农村是我的一个愿望。
我1982年去的河南,一直待到1992年,一共10年多时间。先在新乡县七里营公社,我是第十七把手,前面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干部。很快中央开始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当时公社里年轻的大学生就我一个,全县也没几人,特别是正牌大学毕业的,所以一挑就挑着了,副乡长,副县长,县长,然后又当了副市长,就是到了郑州了。
记者:您当选副省长的时候最初不是候选人,听说是人大代表们联名把您推举上去的。当时这在全国是首例,而且那时您36岁,当年是最年轻的副省长。
刘源:因为当时我在郑州市分管开发区建设,到天津和大连考察开发区。我正带队在天津,准备天津考察完了到大连去,就通知我说你赶紧回来,推举你当副省长了,我一听愣了。回来以后无所适从,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干什么。回来后一天的时间,我闷在开会的那个招待所宿舍里,不敢出门也不敢离开。后来说一投票就选上了。
当时一说我当选了,就让我上台去鞠了几个躬,下面很多代表都流泪,下来以后好多人争着跟我握手。说你爸爸在开封要是在天有灵啊,他看到我们河南老百姓把你给选上了,肯定高兴。我知道人家是冲着这个来选我的,要不你一介书生,当选副省长,人家流什么泪啊,因为他们想到了老一辈,所以才感动。
当时河南台的电视记者问我的感想,我就讲了这么几句,我说我很清楚选我的人民代表是对老一辈感情的转移,我自己只有一条,干好工作,全力以赴,决不谋私。
当时我确实并不在候选人里,是代表在会上主动联名提名,然后直接当选的。后来才听说,这在全国是第一个。
当时我就很震惊,而且我感到压力非常大,责任非常大,真有一点我父亲当选国家主席的那种感觉。因为我知道他们把这种重望寄托到我的身上,而我怎么能跟老一辈比呢?我上去很可能干砸了,把老一辈的名声都砸在里头,我当时感到压力特别大,期望值这么高,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就说,只有尽力去干。
我妈妈听说我当选以后,挺高兴的,说你就好好干吧,我也不跟她说什么。我确实觉得大家都是看老一辈的份上,只要我干好工作,大家都支持。
记者:您还是很谦虚的,事实上很多人都说您在郑州当副市长的时候干得很出色,据说当年郑州的许多出租车司机都认识您家,打的到您家去的人都不收钱。
刘源:那不是,人家都说是我干得出色,但大家都知道党政干部这一行,任何事情都不是你一个人能干的,都是大家干成的。关键是群众都支持。其实大家是对老一辈有感情,也总觉得我们挺冤屈的,所以就把很多的同情寄予我们身上,包括很多业绩呀都愿意转移到我的身上。
比如说当时我分管拆迁,回民区拆迁非常地难办,我去了跟人家拍拍肩膀,跟人家讲,咱们市政不改造怎么行呢,你不搬没办法改造。他就说,算了算了,冲着你,你能到我这里来做我的工作,看你爸爸的面子,咱不说什么了,走。
也确实有出租车拉人到我家门口司机不要钱的,还对我朋友说,你就跟刘市长说,他爸是好人就行了。看看,大家都是冲着老一辈的,我哪儿满足得了群众这么高的期望值呀,所以咱就得好好干。
记者:走的时候是不是很不舍得?
刘源:走的时候也是有感情的,许多人还都不知道呢,我只到七里营公社刘庄村去告了个别,大家都挺舍不得的,我是从那个村走的。怕张扬,没在郑州市告别,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许多人还是跑到火车站去了。
刘少奇的儿女们
中国有句古话,忠臣有后。刘少奇家的子女在父亲去后的30年里,依靠个人的努力,取得了足以告慰父亲、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的成绩。
刘平平:在美国读取双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原国家商业部科技司司长。
刘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中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
刘亭亭:中国内地第一个考取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女学生,联亚集团和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
刘小小:曾以北京市高考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被北大保送出国攻读生物学。
记者:听说您的小妹在1979年参加高考,她是总分第二,那时您父亲还没平反。大家都说,刘少奇的小女儿考得这么好,真是忠臣有后,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现在您的兄弟姐妹都很有成就,觉得对父亲的在天之灵也是一种安慰吧?
刘源:我们这几个孩子现在取得了一点成就,有自己的努力,也有机遇吧,机遇还是很重要的。
我的姐妹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我姐姐平平特棒,她原来只读到高中一年级,后来在食品研究所搞研究,比较出色,然后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每年都得靠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她5年学完了大学本科、拿了两个硕士和一个博士学位。她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从来没有透露过自己的身份,在美国她改名叫王晴。她的博士导师特别得意,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个学生,5年拿4个学位,还是中国第一个食品教育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来有人去采访她的老师,说你教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她是刘少奇的女儿。他大吃一惊,说我一直不知道她是刘少奇的女儿,我只觉得她是个很聪明的学生,我今天才知道,为什么她会以这种精神来学习。
我妹妹亭亭学的是商学,她开始去的是波士顿大学,学国际关系,后来是哈佛商学院,她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上哈佛商学院的女生。我的小妹妹小小也很出色,考大学是总分第二名,化学、英语是第一名,学的是生物工程。
采访结束时,王光美说,往事都已过去了,她不愿意再去触碰它,今天活得有意义是最重要的。
后记: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因病在北京去世。
(编辑:xiaoting)
文章摘自 《真情见证》 作者:郭战平 赵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