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琐忆3--街坊四邻[三]
(2009-06-17 09:08:08)
下一个
我家山墙正对着,胡同路北,是个大杂院儿,住着大约十几户 。房产主姓Y. 在早的北京,房子大多是私人的。小,就自己住,像我家;大,自己住一部分,其余的就出租。以前有句话:穷养孩子,富置宅子。在京城奔吃,有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虽然是低工资,可物价也便宜),再攒俩钱儿,置个宅子,小民的生活也就这样了。好不好?也好也不好,有些人靠着祖上留下的房子,专吃瓦片儿钱,自己什么都不干,所以京城内游手好闲的大有人在。这些大爷,兜里有俩子儿,到不会去吃喝嫖赌,反正什么新鲜就玩什么了,那时照相最烧钱,就想着法的玩儿照相。自行车也不多的时候,来个荷兰的登录普,英国的三枪,也花不少银子。(自行车我知道这俩特有名,是否张冠李戴,不敢保证啊。知道的,告我,谢谢先)反正月月有房租,不愁没的花。
再来说那个大杂院儿。Y老先生应该是个做实业的。我记得大人们说他是开铁铺的,工厂啊!资本家。家里两儿一女。太太不上班。隐约记得Y老先生还是有二房地!这都是听大人们说。公私合营,Y老先生的厂子也归了公,人哪,也就成了上班族。
这个大杂院儿门洞很大,有一间房子那么大,院子比较低洼,穿过门洞,要下几层台阶才能进到院子里。门洞两边各有几间南房。左边一家,右边一家。左边一家干什么的不知道,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因为小儿麻痹,闹得腿瘸了,很可惜。
右边那家,掌柜的是小业主,山西人。现在说来,人家那时有个酒吧呢,就在离我们胡同不远的大街上。叫大众酒店。当然,一合营,也是公家的了,这位姓T的掌柜的也成了国家职工,不过我们依然叫他T掌柜的。他孩子不少,算算六个。有一个中学时成了我的同学。要说山西人就是有经济脑袋瓜子(古来晋商最为有名),自然灾害那会儿,他家养兔子。兔子繁殖的很快,几个月就是一窝。因此,他家和我一般大的男孩子,放了学,第一件事儿就是出去捡菜叶子,回来喂兔子。他家的兔子窝,两层呢。白白的兔子,小红嘴儿不停地在那儿吃啊吃。可爱,就是味道不大好,一走近T家,就能闻见一股阿莫尼亚的味儿。
T掌柜的房子前边是个跨院儿,里面有东房和西房,住着两家:一家W家,就老两口,老头儿说是登三轮儿的,可是人绝对不像干那个的“板儿爷“。后来听说(文革)老头在国军里服务过一阵子。他们有两个女儿,都不在这里住。长得很文静呢。另一家也是姐弟六人,X姓,男主人在卫生局烧锅炉,女主人在天安门前的清洁队工作。这一家的老四以后也成了我的中学同学,就在一个班里。六九年吧,光荣的入伍参军了。这老四根红苗正呀,所以中学时就成了我的班长,红卫兵里还有个什么职务。
和这个跨院相对的,在西边也有个院子。里面的房子刀把形,住着三户。有一户就是 房管局的管理员,那时觉得他权利特大,老穿着粗呢子的四个兜的中山装。这家不是老北京,说话有口音。是哪儿的,我也不知道。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本来不错,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学了坏。最后闹到劳动教养去了。那个院子里还有一家,老三和我是同学,上山下乡时,没他什么事,可他也坚决要求去了东北。他有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特不愿意在这个家呆着。什么家,能使孩子都不愿意呆?他的弟弟好像也是进了局子,吃了好几年小窝头儿。
再往里,进最里面的院子之前,有个偏房,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腿脚不好,是那时的个体户。工作是缝补鞋子。工作地点就在街上,我家隔壁的胡同里。每天早上,都见他拉着一个小车儿,冬天车边挂着一个小炉子,穿过另一条小胡同,去到他的固定的地点摆摊儿去。中午时,他的太太就拎着个饭盒给他送饭。他有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是闺女,老三是个儿子,但傻,常常一跑出去就是几天;后来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老四也是个儿子。家里很宠老四,说一不二,结果,长大也折进去了(监狱)
要说这大杂院就是良莠不齐。干什么的都有。那里院儿住着的,和外边这些小家小户的就截然不同了。里面的院子很大。哦,进里院之前,还有个门洞,这个门洞有两间,一间是过道,通往后院;另一间是房子,还住着一家人。那家人的皮肤黑,不是一般二般的黑,黑的在脸上找不到红嘴唇,所以我们都管他家的男孩子叫黑小子,女孩子呢,当然是黑丫头了。男主人好像是一家百货商店的售货员。
尽里面,东西北三面都是大瓦房,前有廊后有厦。东房和西房,是这个院子的owner ,Y老先生一家住着;都是一明两暗那种。他家门前,养着好多小金鱼儿,还有一盆盆的荷花。小时常见Y老先生,拿着抄子,挎着小桶,骑着自行车捞鱼虫去。北房又高又大,要上几层台阶才行。东西各有一个月亮门儿,里边是个小跨院,跨院里边有耳房。这北边五间大北房,加上东小跨院的耳房,是两姐妹住着。都是教育界人士。一个在师范教钢琴;另一个是重点中学的校长。在这大院儿里,一棵海棠,一棵柿子,东西跨院儿里都是枣树。担任校长的这位,先生也在教育界,是哪个学校的教务长。高级知识分子了。他们有一双儿女。年纪和我相仿。那位弹钢琴的,有个儿子,后来上了清华。再后来听说从政了,前两年还率团来过美国。
to 加减: 眼睛怎么样了阿?挖洞、摔砖是六十年代末的事,还得会子呢:))
下一集您该讲院子里挖防空洞,摔砖坯的事儿了吧。 一定带板凳来听
银锭桥,眼下是北京最热的地区,胡同游就在那一块儿,本来非常静谧、恬静的地方变得喧嚣、闹腾。。。
是啊,那时候可以养的还有鸡、鱼和猫。
几十年以前和现在的胡同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人少啊。现在去胡同里看看,除了您说的这种现象,,大部分院子里住的人都不是本地人了。
还别说,再往下听您就知道了 :))
没喽!93年就给占了!
现在只剩下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