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年越剧 述千古传说(1)
(2011-09-25 18:23:10)
下一个
观百年越剧 述千古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民间传说(另三部为:《白蛇传》、《孟姜女》和《牛郎织女》),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流传深远,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1953年,袁雪芬与范瑞娟主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国建国后的第一部35毫米彩色舞台艺术片。这部戏的越剧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而成。电影的导演是桑弧和黄沙。陈刚、何占豪在1958年冬将该越剧的音乐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是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中秋刚过的2011年9月17日晚,明星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美国巡回演出团在我女儿所在的、亚特兰大北郊的Johns Creek高中的剧院里演出。越剧全场大戏在美上演,这还是越剧诞生百年来的首次。剧场中早已坐满了前来欣赏的观众。不过,许多来宾大概都像我一样,从未现场听过越剧全剧。不过这不要紧:就连毛泽东第一次观赏越剧都是在打下江山后的1950年8月,就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剧目就是由范瑞娟、傅全香等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时候我就常常听起姑妈们谈论越剧,只记得那些演员的名字大都带有“英霞红娟凤,芳芬桂花香”的。不过,我第一次真正知道越剧,还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放的,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1962)。后来,我还看了徐、王二人主演的越剧电影《追鱼》(1959),以及前面提到过的越剧电影《梁祝》。
这次国内派出的演员阵容强大,汇集了吴凤花、王君安、吴素英、李敏、陈飞、陈雪萍、郑曼莉等国内一流的越剧演员。为何这么说呢?中国大陆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是“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简称“梅花奖”,198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最初每年一评,2005年后变为两年一次,所以至今(2011年)一共发了25届,用以表彰那些在中国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47个剧种中最优秀的中青年人员。每届少则十几人,最多三十几人获奖。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600来人获得梅花奖,其中越剧界共有13个剧团的28人得奖。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尹派”小生茅威涛女士于1985年首次以越剧获奖后,8年后越剧界才出现第二位获奖者(浙江小百花的“王派”花旦周云娟),1994年茅威涛获得“二度梅”(她一共得过“三度梅”)。直到1995年,绍兴小百花的吴凤花的获奖才打破了“浙百”在梅花奖上的“一统天下”。此后,来自杭州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温州越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福建芳华越剧团等新秀,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绍兴小百花的明星们交替得奖,可见竞争之激烈。
而这次来美的演员中,有6人代表4个剧团获得过梅花奖!其中,“绍百”的吴凤花更是获得过“二度梅”。这是越剧界除茅威涛的“三度梅”外的唯一“二度梅”。从这些统计可以看出,来美国巡回演出的越剧明星们可说是代表着目前中国越剧界的最高水准。她们占据了国内越剧的“半壁江山”。
要了解越剧,我们可能首先需要知道一点越剧的发展史以及越剧的各种流派。
越剧于1906年3月27日诞生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县(现在升为嵊州市,任隶属绍兴市),由几位“落地唱书”男艺人第一次正式演出几出小戏和一出大戏。因此,该日被定为“越剧诞生日”。1910年,这种乡间艺术进入省城杭州的茶楼,客人们品茶看戏,甚是喜欢。1917年,越剧进入上海。
一开始,越剧演员都是男性。就连越剧的第一张唱片就是1934年由男班艺人楼天红、小月红演唱所灌。
1923年7月9日,在上海经商的嵊县商人王金水回嵊县举办女子科班,学员中有后来成为第一代越剧名角“三花一娟”的屠杏花,赵瑞花、施银花等人(“一娟”指姚水娟)。因此这天被定为“女子越剧”的诞生日。1925年9月17日,上海的《申报》上首次出现“越剧”称呼。而此前的越剧曾先后出现过多种名称,如: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等。1949年后统一称为“越剧”。
上世纪30年代初,大批女班的涌现,出现了女班及男女混合的演出形式。30年代末,一方面由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许多走动在乡间的越剧艺人纷纷躲进上海这一相对安全的临时避风港,另一方面也因为市场的需求规律逐渐将男性排挤出越剧,后来就形成了越剧全由女性扮演这一特殊的地方剧种。当时越剧界有“三花一娟”,算是女子越剧的第一代名角。
到了40年代,第二代越剧女演员崭露头角。受当时“文明戏”的影响,借鉴话剧、电影,昆曲、京剧的正规编、导、演、音、美高度综合的艺术机制,袁雪芬率先对越剧进行了全面改革,成为“新越剧”。其重要标志是舞台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等。这些举动都与控制着大上海戏院的黑社会的利益冲突,为此,袁雪芬甚至还在1946年被流氓抛粪警告。为了能自己当家做主,拥有自己的戏院,袁雪芬于1947年发动领导了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募捐自己剧院的事件,轰动全国。这十姐妹是: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
此后,袁雪芬以及她的“雪声剧团”创下了许多越剧第一:聘请第一位专职舞美设计师,第一次有完整唱念台词的剧目,第一次形成柔美哀怨的“尺调腔”(此后成为越剧的主腔至今〕,聘请第一位专职技导,第一位专职作曲,第一次形成“弦下腔”,等等。可以说,袁雪芬在中国越剧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目前公认的越剧艺术流派至少有十三个。小生流派:尹(尹桂芳)、徐(徐玉兰)、范(范瑞娟)、毕(毕春芳)、陆(陆锦花);小旦流派:袁(袁雪芬)、傅(傅全香)、王(王文娟)、戚(戚雅仙)、金(金采风)、吕(吕瑞英)、张(张云霞);老生流派有张(张桂凤)。除此之外还有竺水招、吴小楼、周宝奎、筱丹桂、徐天红等流派。
第一代越剧流派的形成在上世纪40年代,包括袁、尹、范、傅、徐;第二代流派形成于50-60年代,包括戚、陆、王、张(云霞)、吕、金、毕等。正是因为这一大批优秀的越剧演员,使越剧成为京剧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
好了,历史就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明星们演出的越剧了。听不懂越剧没关系,舞台两则各有一字幕显示器,用中、英文交换着显示着出场演员的姓名,其所代表的艺术流派,以及说唱的台词。事后许多朋友反映,这是这次地方戏演出的最大亮点之一:字幕显示器的出现无疑为今后推广地方戏剧艺术提供了有力武器。
预知演出盛况,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