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少年也知愁滋味
佳珊很喜欢姥姥家。
当年的老姥爷不甘于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离开老家,辗转来到唐山。看中唐山地下的宝,开始以挖煤卖煤为生。后来四个儿子长大了,也帮着一起干,挣下了钱,在北山脚下连着给四个儿子盖了四个院落。后来别人看着这儿风水好,在前后左右都盖了院子,最后总共得有二十几排,老姥爷的这四个院子在靠中间的位置。
每个院子都差不多,后院地势高,前门地势虽低,但比前排那家的后门高,这就应了风水里说的:前门不能让对家盖住,后门倒无所谓。
老姥爷盖的这四个院子都一样,坐北朝南,前门是黑红漆的大门,有两个小狮子守在两边,看着威风,但比故宫门口的小很多。
进了前门,中间一条水泥道一直通到后门,西边是两间西厢房,房前零星种了一些花儿。东侧沿着水泥道开了个小花圃,种着月季,芍药,菊花等应节令的花儿,两棵大枣树,两棵柿子树环绕在三边儿。
院子正中间是东西两间正房,那时的房子盖得结实,一尺见方的大石头,房上的大梁也有一尺见方,房子盖得高,冬暖夏凉。通道的两边还各有一个大灶。
后院东手是堆杂物的棚子,西边有个地窖,再就是一个葡萄架,到了晚夏早秋,那大大的紫红色的葡萄沉沉地压在架上,姥姥就做很多布袋子,把它一串串地兜上。佳珊总是谗得流口水,那多汁甜美的葡萄多么诱人呢?佳珊再也没吃到过更好吃的葡萄。
姥姥姥爷住正房东屋,大舅家住西屋,老舅家住西厢房,大姨早已出嫁。
白天大门是不关的,从前门一直看到后门,不管家里有人没人,人们超近道儿谁家都能穿。到了晚上得喊一嗓子是不是一家人都在家了才拴上大门。如果有人没回来,通常是姥姥守着门。
那时从没有安全问题,走进这一片院落的陌生人都有几十双眼睛盯着,家里有时没人,门外不知多少邻居老头老太太在一块儿聊天儿说话儿呢。
大舅,老舅家各有三个孩子;大姨结婚虽早,好几年才生了个女儿,比佳珊小一岁,后来也没再有孩子,这个妹妹也总住在这儿;佳珊和弟弟也会常来,那就是九个孩子,很是热闹。九个孩子的称呼是一起排队的,佳珊在这儿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只比她大一,两岁,都是大舅家的,她跟这两个哥哥关系最好。
姥爷是家里的大老虎,总是不苟言笑,话也少,家里人都尽量躲着他。只要有他在,每个人都很安静,连最皮的二哥也会很老实。
姥爷他们这一代讲究的全是旧理儿,他是一家之主,总要拿出点儿威严来。管教自己四个孩子时,除了对佳珊妈妈他还能有点儿慈父的样子,对其他三个都很严厉。
家里大事小情儿,人来礼往都是姥姥在掌管,但是每样都要跟大老虎汇报。大部分时间,姥爷也就是哼哼哈哈代表知道了,但有时也会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点子,姥姥不能驳他面子,总是这样开头,“这倒也是个好主意,但是。。。。。。”通常姥姥都会说服老爷子,但如果老爷子正气不顺,姥姥看能按他的执行就执行,不行还得回头再说。
佳珊从生下来就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她从来不觉得怕姥爷,她可能就没怕过谁。再说爷爷去世早,她连面儿都没见过,只见过两张照片儿,知道爷爷长得很有气势。所以就只剩下个姥爷,她就把对两个老爷子的爱都加在一个人身上了。她对姥爷和对别人一样热情,嘴巴甜甜地叫姥爷,在他身上腻味,要么跟姥爷聊天儿说话,滔滔不绝地给姥爷讲他们去哪儿玩儿了,要么就给姥爷捶背,要么就陪着姥爷出去遛弯儿。
姥爷年轻时对自个儿的孩子严厉也就罢了,年纪大了,连孙字辈儿都躲着他,自是缺了不少天伦之乐。但架子已经端起来了,放还放不下,颇有点儿高处不胜寒之感,所以这机灵乖巧的小佳珊很得他欢心。
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得先给姥爷过目,姥爷吃剩下才轮到家里人,佳珊近水楼台,总是先和姥爷一起享用。姥爷年纪大了,也吃不了多少,有些佳珊特别喜欢吃的,姥爷就只看着乖外孙女吃,比吃到自己嘴里还高兴。后来有了弟弟,佳珊就带着弟弟一起吃。民间有句话,“外孙儿是姥家的狗,吃了就走。”跟“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意思差不多。因为孙儿是自家的,外孙儿是别人家的。但姥爷哪管那许多。
有时佳珊自己吃完了,还给两个哥哥先拿点儿,“姥爷,佳珊一会儿就又饿了,我再拿点儿。”
那姥爷只要佳珊高兴,还有什么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