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正踩着中国的尾巴 - 谈《中国不高兴》

(2009-05-05 08:23:27) 下一个
    《中国不高兴》最近很火,可我还没有细读。网上看书不是我的强项,于是只观其大略,算是支持一下我喜欢的所谓“鹰派”评论员宋晓军吧。

    网上搜得的封面上,“为国直言,替天行道”几个字很低调,却很扎眼。就象一个彪形大汉光着脊背,紧握的铁拳愤而欲出,有质感、有担当,但是不是过于赤裸了呢?想起96年叱咤风云的 《中国可以说不》。当年中国是大声说了“不!”,第二年就闹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满地找牙的中国,早记不清把“不”字吐哪儿去了吧。

    十三年天翻地覆慨而慷,没人说得清中国是换上了皇帝的新装,还是挂上了成吉思汗的铠甲。总之小愤青茁壮成老愤青,中国的两个鼻孔早不够喘气了。

    《中国不高兴》呼吁一个英雄的中国。成就英雄国家,需要英雄集团,培养英雄集团,需要尚武精神,这是典型的军人逻辑。中国不高兴,因为自己屁股上“东亚病夫”的痕迹还没擦干净。站在“鹰派”军事家的角度,目前的中国无疑是个捏着粉团儿的娃娃兵,人家说声“开打!”,自己只有哭着回去找妈妈的份儿。

    谁不向往英雄国家?罗马帝国算一个,而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或许在罗马的破墙上依稀找到点儿当初的辉煌迹象。近些说,大英帝国也算是吧,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强盗,也只能眼巴巴地一步步看海水平,看太阳落。再近一点儿,被捧得最多也被骂得最多的山姆大叔呢,而今血管儿也迸了,爪子也折了,时不时也开始露出点儿媚相。于是我们的英雄国家何来,又何往呢?不高兴的精英们开出的药方是人民尚武、军事强化、外交恃强和持剑经商。前两者是硬件,后两者是程序,手段是主动出击,目的是死地后生。这些看着有力听着铿锵的话,似乎多年前就有人在《我的奋斗》中写过,想必中国人也不想重抄一遍。

    于是口水之中迎风飘扬的是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两面大旗。以政治性思考问题者,有性压抑和性亢奋两种。压抑者如丧考妣,垂头丧气地说,你看张三李四,人家多民主多和谐,咱们关上门偷偷掉眼泪吧,要不到人家后院听听动静,过把瘾也好。亢奋的人向来站在民族的高度,他们始终处于危急时刻,成天想着把血肉筑城长城。不高兴的有前者,但后者居多。他们有他们的无数光政策:杀光腐败、花光储蓄、偷光技术、抢光资源...这些光内外兼修,向来饿死胆小的。当然美国作为敌对势力的首席代表,是永远要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他们花全世界的钱,他们欠全世界的债。他们被上帝宠着,他们又绑架了上帝。不高兴的人们苦大仇深,逻辑就是,要战胜恶魔,就要比恶魔更邪恶。

    邪恶是通过灵魂感染的,于是不高兴的人们一刀剁向了文化。什么钱钟书王小波胡星斗王蒙马立诚王朔等等都该是扔进垃圾堆的软骨病毒感染者,他们不过是些好看的貂皮大衣罢了,他们塑造不了灵魂,他们拖着阴阳怪气的文艺腔,如何指点江山?不高兴的人们放眼望去,没有文化人是站着的,那些没有思想没有原创却有些小聪明的人,不过是时世无眼竖子成名而已。

    我静静地听着这些不高兴的人们,可一直没弄懂到底是谁踩着了中国的尾巴,让他们时而拍案时而哀号。不高兴的人们说现在内忧外患,谁都踩着我们的尾巴。不知当他们低头的时候,会看到他们自己的脚搁在什么地方。小时候看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记得不高兴的那个就喜欢闹别扭,跟谁都闹。但他们都胸怀大志,都自以为能轰轰烈烈。而今有了本《中国不高兴》,不知道会不会出一本兄弟篇《中国没头脑》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珮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uazhuang的评论:
多谢这么仔细而精彩的评论呵呵!!想必时代不同了,于是“群众”的成份也越来越复杂了,甚至“政府”也复杂了许多,所以平凡的声音是没有出头日的,于是给了不少刺耳的声音喧哗的机会,偶尔让他们叫一叫也好,憋着总是不好的,想必我们都是看客吧,看着戏台上热闹一阵,叫叫好或者骂骂街,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了呵呵...
huazhuang 回复 悄悄话 这书名起的畸且异:“中国”一词代表了什么?是执政的“政府”?是用烂了的“人民”?是从上到下一锅端的“革命群众”,还是“公仆”与“百姓”的统称?如是“‘政府’不高兴”,那是无可指责的,我们的政府也真有太多“不高兴”的事了:如是“‘人民’不高兴”,好象除了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加在悄然无奈地来做些注脚外,象北京大學法學院知名教授賀衛方被“发配”新疆,作家、异议人士刘晓波的被关押,他们的“不高兴”似乎很令“‘政府’不高兴”,所以以致“中国”禁止他们的“不高兴”了;如是“‘革命群众’不高兴”,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谁叫我们的“群众”这么贪爱沉醉于“革命”呢?一朝无“命”可“革”,“不高兴”理所当然了;还有一个就是“‘公仆百姓’不高兴”,一般而言,“公仆”服务于“百姓”的时候,应该是“百姓”高兴而“公仆”不高兴,比如要“公仆”申报财产,“百姓”很“高兴”,但“公仆”就“不高兴”,竟忘了自己“公仆”的身份要“百姓”先申报财产,而当“百姓”服务于“公仆”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与“公仆”竟会一样的“高兴”,“感谢政府”“感谢领导”这话常能听见,送鞋子,劝休息等现在也正流行,但要“‘公仆百姓’不高兴”于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公仆百姓’高兴”于一致,在我们也是常事,举例说吧,比如“大跃进”,比如“反右”,比如“文革”。
珮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紫萸香慢的评论:
呵呵,所谓的标题党哈哈。书名倒的确是重要的,光是书名哗众取宠倒也罢了,怕的是一本书都在哗众取宠,而且不光哗了一帮文化人,还哗了全国的人,似乎就过了...
珮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oyma的评论: 嗯,国人倒是需要些不同的声音的,一位的吹捧或一味的唱衰,一味的乐观或悲观,似乎都是些不正常的心理...多多发出声音总是好的,但一旦被炒作成主流了,就变味儿了。
珮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挥一挥手的评论: 呵呵,可不!高兴与不高兴是一时的态度就罢了,怕的是成了生活的常态,不高兴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就麻烦了呵呵...
紫萸香慢 回复 悄悄话 上次听到凤凰台的一个书评,指出了不少逻辑混乱,文不对题的地方。其实我一见到这书的题目,就怀疑是哗众取宠之物。我以前有朋友是书商,几个人聚到一起,讨论什么好卖,动不动就侃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来,然后就找几个枪手凑一本书来。
Boyma 回复 悄悄话 Just read the book, totally agree with you. Full of shallow nationalism. Kind of dangrous.
挥一挥手 回复 悄悄话 阿Q经常不高兴的,已经很久了。继续不高兴吧。
只有白痴,一直高兴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