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劳顿,人困马乏,从路旁的标识得知已接近捷克首都布拉格 (Prague) 市区,遂强打精神,想尽快找到预定的旅馆休息。突然,同伴惊呼并指向前方,路的尽头, 巨大的淡红色落日被空中的电线凌乱切割,摇晃着迎面走来。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布拉格落日”吗,真得很美。很遗憾,行车中不能停下拍照,也不敢走神儿,再抬头时,落日已几乎消失在地平线的那一头。然而那一幕却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给人一种忧郁的美感。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旅行前,关于布拉格也做了点功课,大致知道其著名景点,诸如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桥,旧城广场,黄金巷,天文钟,还有所谓 “波希米亚风情”。别的还都好说,实物景点,按图索骥,想去都能找到。偏偏这所谓 “波希米亚风情”最感困惑,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风情呢?
次日清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轻装上阵,沿伏尔塔瓦河畔去寻找所谓“波希米亚风情”。其实在我看来,布拉格就是三个人的城市,卡夫卡和他的“城堡”,哈谢克与他的“好兵帅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小时候就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卡夫卡关于人的异化,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不用再读,看看周围的社会现实,自然就懂了。漫步在查理大桥上,人头攒动,桥的斜下方不远处就是卡夫卡博物馆,矗立在门前巨大的K字,似黑色幽默,因为卡夫卡生前郁郁寡欢,而死后整个城市都在消费他。哈谢克塑造的好兵帅克,荒诞辛酸。年少读时,只是看看热闹,而今不经意间在旧城小巷路过帅克餐厅,有一种似是而非之感,想不出帅克餐厅会是什么风味。至于米兰·昆德拉近乎无解的什么是生命之轻,为什么不能承受,则像困扰我的波希米亚风情,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在旧城广场街头音乐家的演奏中,在青色石板小巷行走中去用心感受。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不觉一整天的布拉格之旅已接近尾声,黄昏时从旧城返回旅馆的路上,途经一间画廊,各种图案的画作玲琅满目,巡视一圈,未见亮点,刚要离开,忽然眼睛一眨,门口处一幅斜挂着的水彩画溜进视野, 阴暗忧郁的查理桥上,一顶红伞撑起了整个布拉格。也许,也许这就是“波希米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