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邓小平79年自卫还击为什么不选粟裕

(2009-04-17 23:04:56) 下一个

邓小平 79 年自卫还击为什么不选粟裕


老邓 79 年刚坐稳 , 各种势力还没彻底摆平 . 理论上他还不是一把手 .
因此如果在此时 , 再有人功高夺势 , 建立巨大影响 , 这在政治上对其是绝然不利的 .
这就是老邓让后人一直耿耿于怀的不用粟裕挂帅甚至是沾边的根本原因 .
而不到万不得已 , 不让粟裕回归军界决策层 , 重掌实际军权 , 自古以来帝王良将莫不如此 .
而如此惩罚性的局部小范围控制战争 , 则更是让老邓踌躇满志 , 认为即使以邓公自己的军事能力也定能搞得定 . 多挑几个打仗勇猛 , 作风过硬的人就是了 ,( 对越南不是没估计 , 战略主动权在我们这边 , 所以也做足了包括思想等各方面的军事斗争准备 , 可更多是闭门造车 , 以我们自己的出发点来做各种军事思想准备 .). 所以当时的中央以邓为首的军事领导小组 ( 对越作战最高指挥机构 ), 自然没有粟的份 . 把粟彻底排除在外 , 连个顾问的头衔都没有 , 而为了体现在军队的绝对权威 , 甚至连对越作战的具体发展情况都不让小组外的人知道 . 怕受到干扰 .
难道是粟真的不行 ? 非也 ,69 年 , 叶剑英与粟裕的交谈中提到 , 周总理让粟放下手中的工业战线工作 , 抓紧时间熟悉一下军队情况 , 准备接班 , 而叶特地交代粟的话是 , 要准备接大班 , 交大班 , 而不是接小班 . 这段话是叶转述的 , 至于如何让后人理解 , 恐怕各人有各人的解读吧 . 但 69 年的中苏大战一触即发 , 粟以无可辩驳的军事才能再次充当军事救火员则是不争的事实 .
而反观 79 年粟的现代战争专论和一些人的打这种级别的仗 , 不用粟亲自出马 , 就可摆平的理由 , 与其说是苍白的借口 . 不如说是推脱战责的说词 .
战场指挥自然不用统帅级的人物去操劳 , 可中央军事领导小组里连个影都没见到 , 见到的全是政工类军人和政工元帅 , 这也叫打仗 ? 这岂不是政治挂帅的胡搞嘛 , 这种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恶果反映到真实的战场上去 ,79 之战的惨烈代价也就不言而喻了 . 而这种内行不用 , 外行硬要领导内行的军事准备 , 就是三军再如何用命 , 也只能用指战员的鲜血为无能的帅策付出不必要的巨大代价 .
彻底服从邓公 , 体现邓公的军事水平 , 自然也就得按邓公的专业眼光来选将了 .
可如果 79 年要面对的开战对手不是小越而是苏美 , 不知邓公还有无这般调兵选将 , 傲然自信的军事滔略 . 还有没有那么多的本位主义和政治利益考虑 .

是骡子是马 . 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
老邓点许世友的名 , 本身就可知老邓的基础军事和用人眼光和老毛差的很离谱 .
许世友这种类型的只能放在基层一线部队 , 你让他去指挥和构思策划一个作战方向的最高战役部署 , 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 虽说文革后 , 蜀中无大将 , 可在许这一级上的还有的是将才 .
任命许本身就是老邓不按实际军事需要作出的资历和政治需要 . 而在军队内部并不是迎合声一片 . 而事后的战事进程 , 也不幸应验了这一结果 . 同样是文革动乱后的装备和士兵 , 许指挥的还是更为精良的老牌东野劲旅 , 可战役进程 , 伤亡概略 , 战果成绩 , 二个战线一目了然 . 不是差一点 , 是没法比 .
许回来后 , 面对众多的倒许浪潮 , 老邓也只能是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吞 , 而基层里更有人提出要追究许的指挥责任 . 最后在军委的总结检讨会上只是一笔带过 , 不了了之 . 而后许就去住院挂职治病去了 .

呵 , 老邓的意志早已在点将时已体现 . 其军事后果也早在那时就埋下 . 让老许去策划和指挥一个战线方向 , 别说是 80 年初的较现代化战争 , 就是战争年代也是行不通的 .
老邓好歹也从军多年吧 , 他不会连许这样的军事特点鲜明的人都看不出吧 .
上至中央 , 以邓为组长 , 加上叶剑英 , 聂荣臻 , 李先念成立了中央军事领导小组 , 整个儿是政委小组 .
下至战地指挥 , 虽说许特长有限吧 , 还让他去指挥较强的 , 但他更不熟悉的东北部队 , 老邓怕也是老许传奇听多了吧 .
撇开文革中被打倒未复出的 , 和将要下台的文革走红派 ,
对上 , 不启用在 79 年仍在二线工作的战神粟裕 , 对下 , 不用与许同级别的更全面点的将领 .
对上 , 粟连个小组顾问都挨不到 , 而对下的实地军事指挥 , 许多战争年代比许出色的中高级将领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无缘 .
试问 , 这样的至上而下的指挥体系能指挥出多大的战果 ,
越南也是共产党军队 , 在精神因素无任何优势 , 单个士兵素质又吃亏的情况下 , 光靠二十多万的人数绝对优势 , 去死拼烂打 , 最理想的结局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
以史为证 . 老邓也不是一个圣人 , 常人的七情六欲 , 政治上的优先考虑和个人的恩怨感情因素也是不断地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

79 年的东线做战 , 许大马棒哪里是杀敌一千 , 自损八百啊 , 惨啊 . 倒过来都远不够数 .
有些话在 *** 不好说 , 还是到专业军事网站 , 自个去看看吧 ,
79 年越南在中越边境本来就是兵力不多 , 采用避我锋芒诱敌深入 , 沿用对付美军的办法 . 而中越边境 50 公里内的全部兵力正规师 (7000 人编制 ) 就四个 , 大量的是省级部队和公安屯 ( 公安军 ), 不含民兵 , 全部建制力量不超过 6 万 . 而我军光野战军就 20 多万还有 6 万边防部队 , 在国内边境还有 10 多万的预备待机部队
可连越南自己也没想到 , 就这点二流兵力也能给我军如此大的杀伤 . 特别是东线的拦阻效果更是这样 . 我 79 一战最后能扳回一点面子的也全靠西线的战役进程 , 许世友大吹特吹的攻克凉山 , 只是一个包围数日 , 距离我边境不远的空城而已 . 想用谅山做诱饵来打大歼灭战的愿望 , 根本是一厢情愿 , 就那时的中央战略和高级指挥员临场水平 , 其作战战略和意图 , 那里有可行性 .

当时刘帅伯承,徐帅向前,粟大将都在,都没进老邓的班子,他的脑子是有点问题。不过也有可能打越南本身就是打政治,许世友是老毛的忠实支持者。只有他打坏了才能让这个许和尚从大军区司令的位置上下来,即使不下来也大大削弱他在军队的威信,这样老邓才可以对付华主席,才可以搞改革开放,从事实上否定老毛那一套。许和尚那里毕竟是政治局委员兼广州军区司令,如果他不服要搞掉华主席说不定很难。

邓小平对文革后的部队现状是不满的,知道凭当时的实力状态打不好越南这一仗。
让谁去打呢,许世友这种挺毛路线的当然是首选,打完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让他靠边站,少对改革开放政策说三道四。
另外,后面的整军树立邓的威信也就顺理成章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