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他乡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正文

语言文字

(2005-05-30 15:17:09) 下一个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和别人聊起不同的语言。那个人说他不喜欢复杂的语法,我便告知他应该学中文。中文的语法实在是很简单,基本上没有时态,没有语态,没有阴阳性。之后我细想了一下,中文连主格,宾格都不分,形容词副词也不分,用在哪里就成了什么词,(当然要区分“的、得、地”不过现在也越来越不分了,反正我写东西的时候不会bother去改这些小家伙的)代词也很少,不用整天的想着用a 还是the。即使是动词和名词,有时候都可以换着用。想着这样简单的语法,倒是让我很吃惊。外国人都很惊讶的说,这样怎么理解意思呀?我举例说,pass this to I.还是很好理解的,我其实不觉的有必要分出I, me。不知道老外们为什么发明了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出来,也不知道中文这样的模糊的语法是不是会增加理解的难度,误解的数量。

 

相对来说,外国人的语言更科学,更具描述性,对于人称,时间都加以了基本限制,即使没有上下文,意思的表达还是比较确切的。中国人的文字更感性,在灵光闪过的时候,也许把一个动词作为一个形容词才是最美的。无论从一个字的形状,还是成文之后,中文有一种天生的对美的追求。不知道这有没有影响中国久远以来科学精神的缺乏。

 

想起来我写硕士论文的时候,被我的导师乱骂,说我不scientific,说我没有把point明白的表达出来。有一次他忍无可忍得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点,然后画了一支箭直指过去,逼问我为什么不能这样一箭中的,而要在周围绕圈子。我想起了中文中所谓的含蓄,委婉。当然,这多数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我没有努力的拷问自己,point到底是什么,在哪里,我应该怎么样说才最清楚。我的导师一句一句的和我一起读我的论文,一句一句的改,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不仅仅是因为一篇好的论文,更重要的是一种好的治学的态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