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
2016 (120)
故事讲述了二十年前的高中生,坐标东北铁原(我估计是铁岭那嘎达)的一群高中生的学习友情亲情及青涩爱情的故事。
没有大流量明星,但是故事情节和导/演都很流畅真实感人。随着剧情的起伏,我的心里不断的流淌着温馨的溪流,充满着对美好高中生活和同学友情师生情的回忆。
令我惊讶的是闺女看了一集之后就非常感兴趣,她能听懂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但是很多东北方言以及时代背景的东西都要我解释。以致老要停下来给她讲半天,导致进展缓慢。好处是她后来能听懂很多东北话了,而且听说水平明显进步不小。
举几个例子
- 啥?
已经完全明白是what的意思。
- 咋啦?
已经完全明白是whathappened?
- 唠嗑
Let's chat! 我们现在开玩笑会说:闺女,来,和妈唠会儿嗑儿。她会答:你想咋唠?哈哈哈。
- 剧里提到大学本科录取线还有大专啥的,这个解释很长时间还是不太理解的样子。因为段霄读四年大学而李青桐只读三年。
- 段霄和陈君何喝醉酒拜把子兄弟,自称翼得子龙啥的。
这个费了我老鼻子劲了,最后也没解释明白。你说啥她都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去,没文化太可怕了。你就凑合着看吧,求你别再问了。
- 班主任老师教育高三学生要重视学习,一定要考个好大学。说“你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你们是为我学习吗?我这么苦口婆心为了谁?还不是为你们好,为你们有个好前途。”
我闺女听罢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妈妈,这个老师怎么说的话和你说的一样啊?” 我说,“哪只有我啊,全中国的家长都这么说。”
- 毕业旅行
剧里的几个好朋友毕业去郊外旅游,闺女问我:“妈妈,你们也去毕业旅游了吗?我以后也要和朋友去旅行。”
我给她讲我们高一暑假去野三坡和龙门涧,高二暑假去东灵山。住在农民办的民宿大土炕上,用炕旁的灶火烤土豆和玉米。一大早五六个人挑着空水桶去半里地外的清澈小河里打水,回来的路上大家换着挑扁担,肩膀真疼啊,等到了住的地方一桶水恍得只剩下三分之一桶了。
剧中同学朋友师生之间的对话风趣幽默,充分展现了赵本山家乡人民个个都是段子手的特殊才华。每每听到那些对话,我都禁不住开怀大笑,有时还要停下来给闺女解释为啥这么可笑。
我的高中时代也是这样的,虽然同学们都苦哈哈滴拼命读书,但是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多是以挖苦打趣揶揄搞笑的方式,其中还掺杂了些许半真半假的打情骂俏式的调侃。
看完了剧,闺女说“我希望也能有这样的高中生活,也能有这样的好朋友。”
用一首周华健的歌送给我的高中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