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在抗战中曾牺牲了9位军长级以上高级将领,王甲本是其中的一位。
王甲本: 死在日军刺刀下的国军上将王甲本貌相雄伟神态威猛,举手投足间威风凛凛,一看便是位带兵打仗的行家里手。事实上 王甲本却是地道的师范毕业生,若非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导致王甲本弃读从戎,王甲本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职业军人。
王甲本算是将门之后,其父亲 王国栋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在第3期丙班时与 朱德、范石生杨如轩等同学交情深厚,曾与 朱德搭档在滇南剿过土匪,出任过滇南副镇守使,于1917年因病去世。双亲亡故后,王甲本被迫弃文从武,在叔祖王怀仁的资助于1918年考入了 云南陆军讲武堂14期炮兵科,开始了职业的军人生涯。王甲本的四叔祖王怀仁是前清举人,才学出众乐善好施,在乡间很有名望,幼年时的 王甲本在其启蒙教导下,熟读[四书][五经],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从军后王甲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戎马倥偬中也手不释卷。
36年春,王甲本的军旅之途 发生了重大变故,王甲本所在第51师[原驻粤滇军范石生第2军]遭军委会裁撤,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 余汉谋亲自到韶关将51师缴械解散,官兵们被遣资回籍。原范石生驻粤滇军和“地头蛇”粤军矛盾由来已久,想当年,为争夺地盘码头,粮饷捐税,双方剑拔弩张,势同水火。无奈,当年驻粤滇军人多势众强横异常,范石生更得国父倚重,粤军只得忍气吞声退避三舍,滇粤两军结下了很深的梁子。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往日的恶虎如今成了病猫,余汉谋奉着鸡毛令箭,将昔日冤家51师大肆编遣。王甲本不忿 余汉谋公报私仇肆意凌辱,便率了一团亲信部下投奔了党国新贵 陈诚的“中央军”。
王甲本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先随 顾品珍转战川滇,后随义父 范石生转战粤桂,参加了讨伐陈炯明、沈鸿英等战役。论作战经验之丰富,在 陈诚麾下无人能出其右。20年代初,当黄埔骄子们还搞不懂什么是“革命”时,王甲本便已随义父范石生在广东打拼下了很大的名头。众军头大佬们都知道 王甲本骁勇善战是 范石生军中的“虎痴”,相比黄埔生,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治军谋略王甲本都要高出一筹。
在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陈诚军事集团的势力是最大的,陈诚本人也最受老蒋的宠爱。相比 胡宗南“黄、浙、一、陆”的用人标准,陈诚到颇有点“五湖四海”的雅量[陈诚“土木系”的由来:土指的是11师,木代表的是18军,淞沪会战前,陈诚“土木系”集团已发展至18军、54军、79军、87军、94军、99军等6个军,鼎盛时期“土木系”曾发展到 10个军]。陈诚选拔使用干部的条件是“不贪财,不怕死,会带兵,能打仗,没有不良嗜好”。王甲本清廉正直刚正不阿,治军严谨而又能战善战,这些都很对 陈诚的胃口。
戎马生涯十余载,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云南讲武堂出身的 王甲本,能在中央嫡系部队中站稳脚跟,实属不易。1935年,王甲本被 陈诚派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并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杂系将领改换门庭后,去陆大“深造”是必经之路。毕业后 王甲本被委派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师副师长,成了 陈诚“土木系”中的一员干将。
“严明纪律,赏罚必信”王甲本十分推崇名将 戚继光以严治军的作风,努力整顿部队松弛涣散的军风军纪。为整肃军纪,王甲本曾下达过“临阵逃避者杀!无故扰民者杀!官兵同赌者杀!奸淫妇女者杀!”的“四杀”禁令。国军中一直延续着吃空饷的陋习,一般情况下,连长吃3名。营长吃10名。上峰心知肚明,只要下属胃口不是太大,一般也都睁着眼闭只眼,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王甲本出任98师师长后,明令禁止下属吃空饷及克扣军饷,并枪决了数名顶风作案的营连长,兵风士气一时为之大振。王甲本打破了“潜规则”,被断了财路的贪婪之辈对 王甲本又恨又怕,暗地里把 王甲本称为“王屠夫”。
贵为一军之长,王甲本却乐于和部下同甘苦共进退,因而倍受将士们的爱戴。战斗时,王甲本总是进攻在前,退却在后,始终不离战斗的前沿,王甲本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使部下为之心折不已。在王甲本悉心调教下,98师很快便成为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虎贲之师。王甲本很清醒的认识到,日寇猖獗国势危殆,联共抗战方是正道,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残酷而漫长的拉锯战。故而 每次大战作动员时, 王甲本都要对官兵们大声疾呼:“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我们不当亡国奴,抗战到底,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38年春,王甲本在安徽宁固邂逅了中共名将 罗炳辉,他乡遇故知,两位高原汉子相逢在杀敌的前线,一般的骁勇善战,一般的英武雄壮,虽然未曾谋过面,但彼此都是闻名的。在 王甲本 罗炳辉率先垂范下。两只隶属不同的部队密切配合,狠狠地打击了日本鬼子,次第收复了宣城,红林桥,水东等地。战后,王甲本下令军械处补给了 罗炳辉部20万发枪弹。20万发枪弹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足足可以装备一个旅。特别是对缺枪少弹的新四军来说,这不咎是雪中送炭。王甲本赠弹资共一事,自有军中耳目上报到高层,陈诚闻讯后大为不满,限于抗战大局,国共尚处在“蜜月期” 陈诚纵然不快,也只能隐忍不发。
和义父范石生一样,王甲本较早便接触了中共人士。25年驻粤部队在广西平马休整时期,余少杰、王西平、韦济光等20余名中共党员奉命在范石生部开展工作。中共党员以身作则,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优良的个人素养,给年轻的王甲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王甲本对中共有了好感,也就在那时侯起,王甲本开始有了“亲共情节”。
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在潮汕挫败后,余部不足千人,穷困潦倒处境维艰,在 朱德 陈毅的率领下碾转来到赣南资信一带,其时 王甲本正随 范石生驻防在郴州。王甲本随范石生在汝城和 朱德见了面。作为心腹亲信,两军合作等许多绝密事项都是由 王甲本出面来接洽的。1928年1月,老蒋获悉 朱德化名王楷隐蔽在范部的情报,便电令 范石生立即予以逮捕。范石生接电后即派 王甲本给 朱德送去密信。朱陈闻讯后即率部向湘南转移,很快脱离了险境。
王甲本以善打硬仗恶仗闻名军中,王甲本曾率部参加了4次长沙会战。在39年秋的第1次长沙会战中,王甲本率部组织反攻,在收复通城后,王甲本率98师紧紧地扭住敌人,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连续作战11天,足迹遍及湖南 湖北 江西3省,取得了歼灭日军2000余人的战果。在第3次长沙会战中,担任外围总指挥的 王甲本沉着机智敢打敢拼,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会战胜利立下了头功。此次会战中,入侵日军约7万余人,被歼灭了5.6万余人,最后侥幸逃脱的不足2万人。战后,在战区表彰会上 王甲本被誉为“硬战将军 并载入军事会议手册。这样的战例在 王甲本的军事生涯中还有很多。如 37年淞沪会战中 98师围攻广福死守宝山,在罗店之战中击毙了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长仓永辰治大佐,令日寇为之胆寒。死守宝山县城,全营壮烈殉国的 姚子青营便是 王甲本属下98师583团第3营。
1944年5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一举打通粤汉、湘桂两铁路线。最高统帅部对日军的战略意图和主攻方向判断不明,处置失措,国军只能节节抵抗,处处设防,却挡不住日军凌厉攻势。其时王甲本第79军奉令南下,驻防在常德、湘潭一带御敌。王甲本率领所部与敌奋力周旋,顽强抗击着日军。在付出较大的牺牲后,在半个月内取得了歼敌万余人的战果,在正面战场上引起了很大地震动,从而稳定了战局,减缓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
9月,日军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型攻势,王甲本率79军从衡阳外围西渡地区迅速向南奔袭150公里,抵达了湘南东安、冷水滩和红炉寺一线,试图阻击日军。9月7日晨,王甲本率手枪排到达山口铺时,约定前来接应的向敏思98师第292团并没有如期出现。出乎意料,大队的日军到和王甲本的小分队狭路相逢,于是,悲剧发生了。将军战死后怒目圆睁神威凛凛,遗体靠着亭柱和亭栏杆的倚角上屹立不倒, 双掌血肉模糊刀痕累累,那是徒手与持刀日军搏斗挫伤的,胸间、腹部都被刺刀捅开血流盈地,两肩及颈部都被战刀砍过,创口深达数寸,格斗现场血迹斑斑十分惨烈。
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 朱德获此 王甲本殉国的噩耗后悲痛不已。17年弹指一挥间,昔年雄姿英发的青年俊彦,壮志未酬却惨死在日寇的刺刀下,追今忆昔怎不让人黯然伤情。朱总司令派专人前来吊唁并赠送挽联:
“东安县里悲霞日 玉霁亭边混共天” 横批:抗日民族英雄 王甲本
王甲本为何要舍身成仁,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从战场遗留的情况看,这只是一次出乎意料之外的遭遇战,并非是误入日军的伏击圈,王甲本在滇军时,每当行军时都绑上沙袋,练就了一双铁脚板,是有名的“神行太保”,在卫士及部属的掩护之下,他是很有可能脱身的。或许是日寇的残暴和同胞部下的死亡激起了他心中的仇恨,他不愿放弃朝夕相处的部下而一个人独生,军人的荣誉使他奋起拼搏,直至死亡。
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共组织了22场会战,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到 1944年的长衡会战,王甲本直接间接地参加了11场[徐州会战和武汉大会战时王甲本率部作了战术协同。参与了牵制作战]这在整个抗战中是很罕见的!国军中善打硬仗恶仗的将领不乏其人,如 关麟征陈明仁等都是敢打敢拼的狠角色,但如王甲本这般身居高位而又清廉自律的那就属凤毛麟角了。清点遗物,漫说是金银细软古玩书画,就是略值点钱的行头也没有几件。除了三块大洋,就剩了300余册王甲本平日阅读的书籍。清贫如此,王甲本堪称是国军中的廉洁模范。
曾看过一张 王甲本将军的戎装照,领章上有两颗金豆,故王甲本将军生前就已经是中将,(追赠)中将应该是追赠上将才对。况且,王甲本在29年在51师任职时就已经是少将旅长,41年升任79军军长按国军标准就应该是中将衔。某权威刊物曾称将军遗孀王瑞玉因贫病交集,于解放前夕自缢身亡,我还直纳闷:这老蒋时代咋会这样子。军烈属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没有,难怪弟兄们都寒了心!后经查证此说法有误: [王瑞玉 1915年生玉湖北钟祥县,曾上过艺术师范。淞沪会战开始,王瑞玉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从南京迁至武汉,将军牺牲后,家庭十分困难,虽然后来三个儿子陆续工作,但由于历史政治原因,王瑞玉过得很不顺心,身体状况也不好,1965年3月9日病逝,终年50岁]。
风萧萧兮鼓角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王甲本不属黄埔嫡系,且又属“赤化”分子,自然不会属于被渲染的对象,以致世人只知淞沪会战中有 夏楚中而不知有 王甲本。限于意识形态,对这么一位国军高级将领,中共方面也不便作大力宣传。倒是香港的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曾以“硬战军长王甲本:刺刀杀日寇流尽最后一滴血”为题做过专辑。
英雄不死!和 王甲本同根同源的滇军在抗日战争中,参与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国家民族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英雄们的事迹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出身于滇军的 唐淮源、寸性奇、王甲本、严家训,陈钟书等将领都是牺牲在抗战前线的烈士,论英勇壮烈 ,英烈榜上排头名的则非 王甲本莫属!